
凉山乡(四川省剑阁县凉山乡)
凉山乡位于剑阁县中南部,东与普安镇接壤,南与江石乡为邻,西与柳沟镇相连,北与城北镇交界。乡人民政府驻新拦街46号,距县城57千米。1952年6月设凉山乡,1958年改凉山乡为凉山人民公社,1984年改凉山公社为凉山乡,1992年併入普安镇,1995年恢复凉山乡至今。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凉山乡
- 外文名称:Liangshan
- 行政区类别:乡
- 所属地区:四川省剑阁县
- 下辖地区:9个行政村
- 电话区号:0839
- 邮政区码:628329
- 面积:47.9平方千米
- 人口:8613人(2011年)
- 方言:四川话剑阁方言
-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 机场:广元机场
- 车牌代码:川H
基本概况
凉山乡位于剑阁县中部,地处国道108线,距剑阁老县城普安17公里。所辖9个村28个村民小组,有两个集镇,总人口8200人,2234户,耕地面积15000亩。凉山乡属丘陵区,南北长10.5公里,东西宽7公里,地势南高北低,起伏不大。海拔最高点为甘水村寿如山有887米。
自然气候
本乡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温湿和,雨水充沛,年平均气温15.1℃,最高7月日温为26℃,最低1月日温1.2℃。年平均月照1324小时。
水利资源
全乡共有600余处水利工程,其中水库3处,3万m³以上,山塘3处,石河堰3道,山坪塘450余口,年蓄水能力280余万m³。
四川省剑阁县凉山乡
其中,战备水库属小(一)型,始建于70年代,总库容121万m³,有效库容80万m³,集雨面积1.2Km²,灌区涉及江石、凉山两乡共4个村11个组,设计灌面2600亩,有效灌面1800亩,设计渠长20公里,已完成13公里。联合水库属小二型,总库容25万m³,有效库容19万m³,集雨面积1.75 Km²,设计渠长7 Km,已完成5 Km,现实际灌面50亩。松林水库属小二型,总库容10万m³,有效库容7万m³,集雨面积1.4 Km²,设计渠长6 Km,已完成5 Km,因洪灾和地震受损未恢复,现实际灌面100亩。
旅游资源
境内有以先秦古蜀道为主线,景点密布,其精华在凉山乡政府以东北2公里的拦马墙段。拦马墙古有“五丁庙”,传说是“五丁”开闢剑门蜀道的起源地。所以拦马墙是蜀道线上的一个重要景点,是古代陆地交通保存下来罕见的实物原形,有十分珍贵的考古研究价值,历史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
拦马墙风光

其内有历经久远,保存完整的石板路。有疏密有致、苍翠挺拔、独具特色的翠云廊古柏,途中有周垭子山上的“金土地”,有建于明代的清凉桥;有宋代礼部尚书黄裳的“讲书台”。在林荫夹道的护路古原柏中,有“状元柏”“关刀柏”、“观音柏”、“石牛柏”、“淌肠柏”、“七仙女树”等奇特怪柏,引得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友人、游人前来考察,旅游。
近年来,省、市、县领导对拦马墙建设极为关心、多次指示,并亲临考察,培植拦马墙景点,铺设柏油路面(新店子——拦马墙)3.5公里,水泥街道 500米,修建了门亭、停车场和游乐区配套设施等,使拦马墙景点有了新的起点和观赏价值。
在进一步建好拦马墙景点的基础上,不断开发,丰富“清凉桥”、“望乡台”、“讲书台”等古文化景点的内涵。拦马墙后山有可开发,供观赏的古溶洞群,亟待开发利用。
经济发展
凉山乡是典型的农业乡镇,以种、养业为主,在产业结构调整中以大力发展烤菸生产作为其支柱产业。 凉山乡对个体私营企业的发展十分重视,给予政策上,资金上的帮扶:一个是剑门牌实木地板、砖厂和页岩机砖厂都是由个体老闆杨明亮创办,另一个是龚冬林的“龚牛肉”品牌。
剑门木业有限责任公司老闆杨明亮的实木地板厂创建于2001年,现已注册商标“剑门牌”,厂址在凉山乡甘水场镇,年生产5万平方米。
凉山乡页岩机砖厂去年完工,投产、投资80万元,年生产能力上千万匹,厂址在凉山乡联合村四组。
人口面积
2011年末,辖区总人口8613人,其中城镇常年人口185人, 2011年出生率8.3‰,死亡率7‰,人口自然增长率6‰。 辖区东西最大距离14千米,南北最大距离9千米;总面积47.9平方千米。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180人。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 8697 |
男 | 4564 |
女 | 4133 |
家庭户户数 | 2265 |
家庭户总人口(总) | 8650 |
家庭户男 | 4537 |
家庭户女 | 4113 |
0-14岁(总) | 2127 |
0-14岁男 | 1096 |
0-14岁女 | 1031 |
15-64岁(总) | 5972 |
15-64岁男 | 3182 |
15-64岁女 | 2790 |
65岁及以上(总) | 598 |
65岁及以上男 | 286 |
65岁及以上女 | 312 |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 8563 |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凉山乡(四川省剑阁县凉山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