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省络病实验室
河北省络病实验室自2003 年开始组建,经过3 年时间的建设,于 2005 年7 月12 日 通过验收,正式纳入省级重点实验室管理序列,现任学术委员会主任为王永炎院士,吴以岭院士担任实验室主任。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河北省络病实验室
- 依託单位:河北以岭医药研究院有限公司
单位名称
河北省络病实验室
简 介
河北省络病实验室自2003 年开始组建,经过3 年时间的建设,于 2005 年7 月12 日 通过验收,正式纳入省级重点实验室管理序列,现任学术委员会主任为王永炎院士,吴以岭院士担任实验室主任。
依託单位
河北以岭医药研究院有限公司
地 址
石家庄开发区天山大街 238 号
研究方向
围绕络病学两大分支确定方向,开展气络病变与脉络病变研究,制定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巨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气络病变与脉络病变诊断标準,建立病证结合的动物模型及药理学研究方法,研究通络方药对气络病变和脉络病变病理环节的作用及其机制,逐步阐明气络病变与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功能异常、脉络病变与血管病变的内在相关性,提高相关疾病的临床诊治水平,带动创新药物研发,推动络病学学科的深入发展。
主要研究成果
实验室建设5 年中在科室建设、基础研究、临床研究、新药开发、成果转化等方面进展显着,取得了一批国家级重大成果,这些成果对促进中医基础和套用研究意义重大。
1 .建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络病重点研究室,推动络病学科发展和套用研究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心脑血管络病)于2009 年批准建立,研究室在既往研究初步建立“ 络病证治” 体系基础上,以络病理论研究和血管病变络病证治规律研究为主要研究方向。研究目标包括规範络病概念的内涵与处延,阐明新病入络与久病入证候特徵及病机规律,发展完善络病理论;揭示血管病变络病共性病机和临床证候特点,总结通络治疗用药特点,提高急性心梗、脑梗介入或溶栓后中医治疗水平;建立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使络病研究室成为国内外络病理论、临床、药物研究及人才培养基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
2 .络病理论基础研究探讨心脑血管病中医病机,并提出治疗新理念和新途径
以络病理论探讨心脑血管病的中医病理机制,提出冠心病、脑梗塞的发病关键在心、脑脉络,提出冠心病“ 脉络瘀阻、绌急而痛” 新病机并首次将全蝎、蜈蚣等搜风解痉通络药用于临床治疗,形成了不同于活血化瘀的治疗理念,为心脑血管病的中医治疗开闢了新的有效治疗途径,2000 年“ 通心络治疗冠心病研究” 、2006 年“ 络病理论及套用研究” 分别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3 .开展中药上市后大样本循证医学研究,提出遵循中医药学科发展规律的研究模式
提出临床- 开发- 临床研究和评价模式,由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医院等为组长医院的进行了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1476 临床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参松养心胶囊治疗非器质性室性早搏显着优于对照组;治疗阵发性房颤疗效与西药心律平相当,并且对目前尚无有效药物治疗的缓慢性心律失常如窦缓、病窦、传导阻滞、快慢综合徵等也具有较好疗效,填补了缓慢性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空白,“ 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心律失常套用研究” ,荣获2009 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此经验基础上,相继开展了“ 连花清瘟胶囊治疗甲型H1N1 流感循证医学研究” 等多项循证医学研究,也推动了中成药按照国际标準进行评价的研究。“ 连花清瘟胶囊治疗流行性感冒研究” 于2008 年获得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
4 .产学研联合技术创新,解决中药动物药开发中的关键技术问题
实验室与清华大学联合攻关,将超微粉碎技术用于中成药生产,该技术可以把动物药粉碎至微米粒径,能够打破细胞的完整性,提高有效成分的溶出率和溶出速度,大大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率和疗效,并明显减少不良反应。2007 年,“ 虫类药超微粉碎技术及套用” 获得了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为动物药研究起到了示範作用。
建设期内共获得发明专利6 项,申请国际专利13 项,发表论文139 篇,其中被SCI 收录12 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