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唐李白(历史小说)
少年李白,商人之子,家庭背景使他不能参加科举考试,流连市井,不知未来。 隐者赵蕤,饱读诗书、能医能巫,看透唐代天下读书人汲汲功名利禄,本已不问世事。收李白为弟子,意欲让少年李白走出不同于时人之路。 李白是诗国里的英雄,半个盛唐的最亮之星,不但文字、韵律有独到之美,诗中透出的自由逍遥、蓬勃精神更是引人,诗句处处显露李白鲜亮、纯美的性格魅力,连世家出身、自视甚高的杜甫也要感叹「白也诗无敌」。 但名满天下的中国诗人李白,总是刻意含糊其身家来历,身世如谜。唐朝人向来以喜欢攀附名门冒充世家出名,李白谜样的身世,究竟原因为何?热爱中国诗词的张大春因锺情李白,决定以小说为李白寻找身世、探其诗作不与时人弹同调之因、揭大唐盛世背后隐藏的成名焦虑与名利梦。 少年李白,尚未闯蕩长安,一个没有显赫家世、快意侠客的少年郎,如何改变唐诗,又如何被一个时代改变了人生……
基本介绍
- 书名:大唐李白
- 作者:张大春
- 类别:历史小说
- 页数:360
- 定价:39.00
- 出版社:新经典图文传播
- 出版时间:2013-7-31
- 装帧:平装
- 开本:32
内容简介
大唐,文治武功的极盛之世,一个以无比的自信和激昂风采拥抱世界的时代。原本最自由的诗,却被赋予格律的法度,成为改变命运的手段。

飘然不群的李白,心怀“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的理想,却为何没有科考资格,甚至隐瞒出身外出飘蕩,注定与整个繁华世道错身而过?既然无从追随时代的格律,写诗恰是随意的他,又如何作出无人匹敌的诗句以达天听,成就“高力士脱靴,杨贵妃斟酒”的无上光荣?日后名满天下的他,何以还是迷失了最初的自我,以至千载以下,人们居然多只记得他的名字而已?
盛世背后、盛名之下,常常被忽略的,是自由的重负。后人所景仰、企羡、而追之不及的仙,不过是为俗世生涯所排挤在外的人;当现实的人生展开之际,诗句中的仙境,便也随着时代的种种前提、限制,一点一滴地凋零了。
李白,改变了唐诗,却错过了时代;而整个大唐,又怎幺错过了他?
《大唐李白》系列是作家张大春现代小说技艺与古典文化素养之集大成作品,拟以百万字篇幅再造诗仙李白的一生、大唐盛世的兴衰。首部曲《少年游》透过梳理李白早年的萍蹤游历,为读者解开诗人的身世、师从之谜,勾勒出盛唐时代的斑斓世相。作者在小说和历史之间捭阖出入,不仅以诗句推理出当时文人笔下心绪由来的内外世界,甚至大胆替李白“代笔”,对其诗作进行续补、改写。虚实难辨,却精彩叫绝,堪称理性和知识的完美狎戏。
作者简介
张大春
1957年出生,山东济南人。台湾辅仁大学中文硕士。作品以小说为主,已陆续在台湾、中国大陆、英国、美国、日本等地出版。
张大春的作品着力跳脱日常语言的陷阱,从而产生对各种意识形态的解构作用。在张大春的小说里,充斥着虚构与现实交织的流动变化,具有魔幻写实主义的光泽。八零年代以来,评家、读者们跟着张大春走过早期惊艳、融入时事、以文字颠覆政治的新闻写作时期、经历过风靡一时的「大头春生活周记」畅销现象、一路来到张大春为现代武侠小说开创新局的长篇代表作《城邦暴力团》,张大春坚持为自己写作、独树风骨的创作姿态,对台湾文坛起着现今仍难以估量的影响力。
《聆听父亲》入选中国「2008年度十大好书」,《认得几个字》再次入选「2009年度十大好书」,成为唯一连续两年获此殊荣的作家。《认得几个字》更入选中国新闻出版总署评选的「2010年度大众最喜爱的50种图书」。
目录
- 老对初芽意未凋
2.无人知所去
3.壮心惜暮年
4.少年游侠好经过
5.结客少年场
6.青冥浩蕩不见底
7.回崖沓障凌苍苍
8.我独不得出
9.出门迷所适
10.别欲论交一片心
11.琼草隐深谷
12.一医医国任鹪鹩
13.乃在淮南小山里
14.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15.乐哉弦管客
16.亦是当时绝世人
17.长吟到五更
18.天马来出月支窟
19.放马天山雪中草
20.光辉歧路间
21.焉能与群鸡
22.乍向草中耿介死
23.嫋嫋香风生佩环
24.五色神仙尉
25.天以震雷鼓群动
26.卜式未必穷一经
27.人尚古衣冠
28.百鸟鸣花枝
29.胡为啄我葭下之紫鳞
30.出则以平交王侯
31.不忧社稷倾
32.独守西山饿
33.手携金策踏云梯
34.贤人有素业
35.岂是顾千金
36.以此功德海
37.匡山仲杏田
38.禅室无人开
39.有巴猿兮相哀
40.功成身不退
41.孤飞如坠霜
42.君失臣兮龙为鱼
43.罕遇真僧说空有
44.傥逢骑羊子
45.心亦不能为之哀
46.相识如浮云
47.何用还故乡
48.千里不留行
49.日照锦城头
50.雕虫丧天真
51.无心济天下
52.传得凤凰声
53.了万法于真空
54.秋浦猿夜愁
55.归时还弄峨眉月
56.归来看取明镜前
作家解读
《大唐李白》系列是作家张大春拟以百万字篇幅再造“诗仙”李白的一生以及大唐盛世兴衰的作品。首部《少年游》通过梳理李白早年的萍蹤游历,为读者解开诗人的身世、师从之谜,勾勒出盛唐时代的斑斓世相。作者在小说和历史之间捭阖出入,不仅以诗句推理出当时文人笔下心绪由来的内外世界,甚至大胆替李白“代笔”,对其诗作进行续补、改写。虚实难辨,却精彩叫绝。
张大春表示,“大唐,文治武功的极盛之世,一个以无比的自信和激昂风采拥抱世界的时代。原本最自由的诗,却被赋予格律的法度,成为改变命运的手段。”
飘然不群的李白,心怀“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的理想,却为何没有科考资格,甚至隐瞒出身外出飘蕩,注定与整个繁华世道错身而过?既然无从追随时代的格律,写诗随意的他,又如何作出无人匹敌的诗句以达天听,成就“高力士脱靴,杨贵妃斟酒”的荣光?日后名满天下的他,何以还是迷失了最初的自我?
盛世背后、盛名之下,常常被忽略的,是自由的重负。后人所景仰、企羡而追之不及的仙,不过是为俗世生涯所排挤在外的人;当现实的人生展开之际,诗句中的仙境,便也随着时代的种种限制,一点一滴地凋零了。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大唐李白(历史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