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标準体系研究
《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标準体系研究》系统介绍了水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结构及功能,综合分析了国内外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的相关标準化工作成果,研究提出了现阶段我国需要制订的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的相关标準,提出了部分标準的初步内容与条款建议。 《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标準体系研究》可供从事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作的相关技术人员、管理者及学生参考。
基本介绍
- 书名: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标準体系研究
- 类型:环境科学理论
- 出版日期:2013年11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定价:38.00
- 作者:唐克旺 王研
- 出版社: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 页数:131页
- 开本:16
- 品牌: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内容简介
唐克旺、王研、龚家国、王然编着的《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标準体系研究》共4章,第1章介绍了水生态系统的基本知识和概念,旨在明确界定水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中的一些基本术语,并介绍水生态系统结构、功能、过程等基本知识。第2章重点介绍了国内外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技术标準领域的研究现状,综合分析国记忆体在的问题,对比分析国内外相关领域的工作差距和特点。第3章在国内外调研分析基础上,结合国内相关工作的需求,提出了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的技术标準体系框架。第4章根据中国现阶段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的迫切需要,提出了重要技术标準的建设方案,包括标準的名称、内容、成熟度、迫切性等,介绍了国外相关标準中可吸收利用的内容。
图书目录
前言
第1章基本概念及理论基础
1.1基本概念
1.1.1水生态系统
1.1.2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
1.1.3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技术标準体系
1.2河流的结构
1.2.1景观与流域的尺度
1.2.2河流的横向结构
1.2.3河流的纵向结构
1.2.4寸间尺度
1.3河流水生态功能及过程
1.3.1水文及水动力过程
1.3.2地貌过程
1.3.3物理化学特徵
1.3.4生物群落特徵
1.3.5河流生态功能
第2章技术标準发展现状
2.1国外现状
2.1.1相关政策
2.1.2水生态分区
2.1.3水生态系统评估
2.1.4水生态系统修复规划
2.1.5修复工程设计及施工
2.1.6流域管理机制与政策
2.1.7修复材料
2.2国内现状
2.2.1工作回顾
2.2.2区划体系
2.2.3相关规划
2.2.4水生态调查及评价
2.2.5设计
2.2.6施工
2.2.7质量管理
2.2.8材料
2.3国内外相关标準比较分析
2.3.1标準的协调性
2.3.2标準的系统性
2.3.3标準的指导性
2.3.4标準的实用性
第3章技术标準体系建设框架
3.1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
3.2基本原则
3.3体系框架
3.4标準体系表
3.4.1综合技术标準
3.4.2调查、监测与评价标準
3.4.3规划领域标準
3.4.4设计与施工标準
3.4.5质量、材料和验收管理标準
第4章技术标準优先编制建议
4.1近期编制标準名录
4.2河湖健康评价导则
4.2.1必要性及重要意义
4.2.2实践检验及成熟度
4.2.3主要内容建议
4.3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规划编制导则
4.3.1必要性
4.3.2实践检验及成熟度
4.3.3主要内容建议
4.4河流(湖泊)岸线管理规划编制导则
4.4.1必要性
4.4.2实践检验及成熟度
4.4.3主要内容建议
4.5水生态文明评价标準
4.5.1必要性
4.5.2实践检验及成熟度
4.5.3主要内容建议
参考文献
第1章基本概念及理论基础
1.1基本概念
1.1.1水生态系统
1.1.2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
1.1.3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技术标準体系
1.2河流的结构
1.2.1景观与流域的尺度
1.2.2河流的横向结构
1.2.3河流的纵向结构
1.2.4寸间尺度
1.3河流水生态功能及过程
1.3.1水文及水动力过程
1.3.2地貌过程
1.3.3物理化学特徵
1.3.4生物群落特徵
1.3.5河流生态功能
第2章技术标準发展现状
2.1国外现状
2.1.1相关政策
2.1.2水生态分区
2.1.3水生态系统评估
2.1.4水生态系统修复规划
2.1.5修复工程设计及施工
2.1.6流域管理机制与政策
2.1.7修复材料
2.2国内现状
2.2.1工作回顾
2.2.2区划体系
2.2.3相关规划
2.2.4水生态调查及评价
2.2.5设计
2.2.6施工
2.2.7质量管理
2.2.8材料
2.3国内外相关标準比较分析
2.3.1标準的协调性
2.3.2标準的系统性
2.3.3标準的指导性
2.3.4标準的实用性
第3章技术标準体系建设框架
3.1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
3.2基本原则
3.3体系框架
3.4标準体系表
3.4.1综合技术标準
3.4.2调查、监测与评价标準
3.4.3规划领域标準
3.4.4设计与施工标準
3.4.5质量、材料和验收管理标準
第4章技术标準优先编制建议
4.1近期编制标準名录
4.2河湖健康评价导则
4.2.1必要性及重要意义
4.2.2实践检验及成熟度
4.2.3主要内容建议
4.3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规划编制导则
4.3.1必要性
4.3.2实践检验及成熟度
4.3.3主要内容建议
4.4河流(湖泊)岸线管理规划编制导则
4.4.1必要性
4.4.2实践检验及成熟度
4.4.3主要内容建议
4.5水生态文明评价标準
4.5.1必要性
4.5.2实践检验及成熟度
4.5.3主要内容建议
参考文献
文摘
着作权页:
由于水沙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河道的形状具有重要影响,而河道形态对河流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在河流生态保护标準中,对造床流量、水沙平衡的需水等需要确定相应的技术标準,使河道水沙运移能实现平衡。
2.河道径流
河流的一个显着特徵是有水流。作为水循环的一个环节,径流的主要来源是降水。降水落到地面上后,形成径流的途径有差异,也影响了径流的很多特性,如水量、水质、含沙量、径流过程等。进行河流生态修复时,不同途径形成的径流具有不同的生态意义,应区别对待,不能将所有径流都等同看待。生态需水也不仅仅是一个水量,而是不同来源的径流组合。在河流修复中,经常看到对河流水量的保护不是遵循这种天然的组成特性,而是利用再生水等维持一定的水面或流量,这其实是错误的做法。这样的修复只能是水景观建设,并非生态学意义上的河流修复,制定生态流量的技术标準应遵循这些自然规律。
降雨到河道径流有两个主要的途径,一是地表径流,即仅从地面直接形成的径流,降雨落到地表后直接通过坡面汇到河道或湖泊内;二是降水渗入土壤及地下,再排泄到河道或湖泊内,可能从浅层含水层中排泄,排泄流量峰值相对降水峰值滞后时间短一些,也可能从更深的含水层排泄,这时,滞后时间更长,甚至排泄量不再出现峰值,而是被平均化了。地表径流中,还有一种降雪或冰川融化等产生的径流。有时也将这两类径流称为汛期径流和河道基流。
这两类径流都是维持河流生态健康不可缺少的因素。基流对保持最小生态流量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维持河道最小水位和连续性、调节水温和改善水质等。地下水的不同循环深度使得河道的基流排泄有长短两个时间滞后尺度,有助于维持河道基流的持续性,直到下一个汛期的到来。汛期径流有利于向河道内输送营养物质,形成河流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力,为生态系统提供低端食物链。暴雨径流过程甚至是一些湖泊湿地生态系统的唯一水源,对于~些季节性河流,地表径流是主要水源。
在全流域範围内,地下水和河道的相互作用关係是不断变化的。一般来说,发育良好的沖积洪泛平原中砂砾型河床的河道与地下水的关係最紧密。河流和地下水的关係变化会直接影响到地下水的补给量及地表的径流过程。城市化引发的城市径流过程变化就属于这类问题,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之间的转换关係发生了变化。
由于水沙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河道的形状具有重要影响,而河道形态对河流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在河流生态保护标準中,对造床流量、水沙平衡的需水等需要确定相应的技术标準,使河道水沙运移能实现平衡。
2.河道径流
河流的一个显着特徵是有水流。作为水循环的一个环节,径流的主要来源是降水。降水落到地面上后,形成径流的途径有差异,也影响了径流的很多特性,如水量、水质、含沙量、径流过程等。进行河流生态修复时,不同途径形成的径流具有不同的生态意义,应区别对待,不能将所有径流都等同看待。生态需水也不仅仅是一个水量,而是不同来源的径流组合。在河流修复中,经常看到对河流水量的保护不是遵循这种天然的组成特性,而是利用再生水等维持一定的水面或流量,这其实是错误的做法。这样的修复只能是水景观建设,并非生态学意义上的河流修复,制定生态流量的技术标準应遵循这些自然规律。
降雨到河道径流有两个主要的途径,一是地表径流,即仅从地面直接形成的径流,降雨落到地表后直接通过坡面汇到河道或湖泊内;二是降水渗入土壤及地下,再排泄到河道或湖泊内,可能从浅层含水层中排泄,排泄流量峰值相对降水峰值滞后时间短一些,也可能从更深的含水层排泄,这时,滞后时间更长,甚至排泄量不再出现峰值,而是被平均化了。地表径流中,还有一种降雪或冰川融化等产生的径流。有时也将这两类径流称为汛期径流和河道基流。
这两类径流都是维持河流生态健康不可缺少的因素。基流对保持最小生态流量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维持河道最小水位和连续性、调节水温和改善水质等。地下水的不同循环深度使得河道的基流排泄有长短两个时间滞后尺度,有助于维持河道基流的持续性,直到下一个汛期的到来。汛期径流有利于向河道内输送营养物质,形成河流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力,为生态系统提供低端食物链。暴雨径流过程甚至是一些湖泊湿地生态系统的唯一水源,对于~些季节性河流,地表径流是主要水源。
在全流域範围内,地下水和河道的相互作用关係是不断变化的。一般来说,发育良好的沖积洪泛平原中砂砾型河床的河道与地下水的关係最紧密。河流和地下水的关係变化会直接影响到地下水的补给量及地表的径流过程。城市化引发的城市径流过程变化就属于这类问题,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之间的转换关係发生了变化。
编辑推荐
唐克旺、王研、龚家国、王然编着的《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标準体系研究》共4章,第1章介绍了水生态系统的基本知识和概念,旨在明确界定水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中的一些基本术语,并介绍水生态系统结构、功能、过程等基本知识。第2章重点介绍了国内外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技术标準领域的研究现状,综合分析国记忆体在的问题,对比分析国内外相关领域的工作差距和特点。第3章在国内外调研分析基础上,结合国内相关工作的需求,提出了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的技术标準体系框架。第4章根据中国现阶段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的迫切需要,提出了重要技术标準的建设方案,包括标準的名称、内容、成熟度、迫切性等,介绍了国外相关标準中可吸收利用的内容。
目录
前言
第1章基本概念及理论基础
1.1基本概念
1.1.1水生态系统
1.1.2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
1.1.3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技术标準体系
1.2河流的结构
1.2.1景观与流域的尺度
1.2.2河流的横向结构
1.2.3河流的纵向结构
1.2.4寸间尺度
1.3河流水生态功能及过程
1.3.1水文及水动力过程
1.3.2地貌过程
1.3.3物理化学特徵
1.3.4生物群落特徵
1.3.5河流生态功能
第2章技术标準发展现状
2.1国外现状
2.1.1相关政策
2.1.2水生态分区
2.1.3水生态系统评估
2.1.4水生态系统修复规划
2.1.5修复工程设计及施工
2.1.6流域管理机制与政策
2.1.7修复材料
2.2国内现状
2.2.1工作回顾
2.2.2区划体系
2.2.3相关规划
2.2.4水生态调查及评价
2.2.5设计
2.2.6施工
2.2.7质量管理
2.2.8材料
2.3国内外相关标準比较分析
2.3.1标準的协调性
2.3.2标準的系统性
2.3.3标準的指导性
2.3.4标準的实用性
第3章技术标準体系建设框架
3.1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
3.2基本原则
3.3体系框架
3.4标準体系表
3.4.1综合技术标準
3.4.2调查、监测与评价标準
3.4.3规划领域标準
3.4.4设计与施工标準
3.4.5质量、材料和验收管理标準
第4章技术标準优先编制建议
4.1近期编制标準名录
4.2河湖健康评价导则
4.2.1必要性及重要意义
4.2.2实践检验及成熟度
4.2.3主要内容建议
4.3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规划编制导则
4.3.1必要性
4.3.2实践检验及成熟度
4.3.3主要内容建议
4.4河流(湖泊)岸线管理规划编制导则
4.4.1必要性
4.4.2实践检验及成熟度
4.4.3主要内容建议
4.5水生态文明评价标準
4.5.1必要性
4.5.2实践检验及成熟度
4.5.3主要内容建议
参考文献
第1章基本概念及理论基础
1.1基本概念
1.1.1水生态系统
1.1.2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
1.1.3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技术标準体系
1.2河流的结构
1.2.1景观与流域的尺度
1.2.2河流的横向结构
1.2.3河流的纵向结构
1.2.4寸间尺度
1.3河流水生态功能及过程
1.3.1水文及水动力过程
1.3.2地貌过程
1.3.3物理化学特徵
1.3.4生物群落特徵
1.3.5河流生态功能
第2章技术标準发展现状
2.1国外现状
2.1.1相关政策
2.1.2水生态分区
2.1.3水生态系统评估
2.1.4水生态系统修复规划
2.1.5修复工程设计及施工
2.1.6流域管理机制与政策
2.1.7修复材料
2.2国内现状
2.2.1工作回顾
2.2.2区划体系
2.2.3相关规划
2.2.4水生态调查及评价
2.2.5设计
2.2.6施工
2.2.7质量管理
2.2.8材料
2.3国内外相关标準比较分析
2.3.1标準的协调性
2.3.2标準的系统性
2.3.3标準的指导性
2.3.4标準的实用性
第3章技术标準体系建设框架
3.1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
3.2基本原则
3.3体系框架
3.4标準体系表
3.4.1综合技术标準
3.4.2调查、监测与评价标準
3.4.3规划领域标準
3.4.4设计与施工标準
3.4.5质量、材料和验收管理标準
第4章技术标準优先编制建议
4.1近期编制标準名录
4.2河湖健康评价导则
4.2.1必要性及重要意义
4.2.2实践检验及成熟度
4.2.3主要内容建议
4.3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规划编制导则
4.3.1必要性
4.3.2实践检验及成熟度
4.3.3主要内容建议
4.4河流(湖泊)岸线管理规划编制导则
4.4.1必要性
4.4.2实践检验及成熟度
4.4.3主要内容建议
4.5水生态文明评价标準
4.5.1必要性
4.5.2实践检验及成熟度
4.5.3主要内容建议
参考文献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标準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