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兽医诊疗技术
本教材根据畜牧兽医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从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和兽医临床套用实际角度构建内容体系,既注重中兽医诊疗技术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又注重技能的训练与培养而编写的。全书系统阐述了中兽医学的发展历程,中兽医的基础理论阴阳五行、脏腑经络,引起动物疾病的病因病机,中兽医的核心理论四诊辨证,中兽医预防、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防治法则,防治动物疾病的主要方法中药方剂和针灸技术,中兽医学习研究的最终目的动物病证治疗等内容。具体包括绪论、阴阳五行、藏象经络、病因病机、四诊辨证、防治法则、中药方剂、针灸技术、病证防治总计八章四十节,章前有“思路提示”、节后有“複习思考”,部分章节还有“实训”等内容。 教材内容详实、重点明确、结构合理、通俗易懂、科学实用,主供高职高专、中职中专畜牧兽医类专业师生使用,可作为执业兽医、乡村兽医资格考试的中兽医培训教材,并供广大畜牧兽医工作者、规模养殖场业主学习和参考。
基本介绍
- 书名:中兽医诊疗技术(第3版)
- 作者:王成、关铜主编
- ISBN:9787534956089
- 定价:45.00
- 出版社: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2-08
- 装帧:平装
由中国农业历史学会畜牧兽医史专业委员会、中西兽医结合学术研究会西南分会(西南地区中兽医学会)、南京农业大学畜牧兽医史研究中心组织编写,作者源自高职高专院校、中兽医科研机构、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三个领域,既汲取了同类教材精华,又借鉴了本科教材优点,从2009年8月至2012年8月已连出三版,充分体现了教材的适用、新颖。
教材提供了主编联繫信箱、手机,读者随时可以得到免费谘询,可以激发自己学习中兽医的兴趣。
【目录】
封面
扉页
内容提要
着作权页
编委会
第3版前言
第2版前言
第1版前言
编写说明
目录
绪论
一、中兽医学的概念
二、中兽医学发展简史
三、中兽医学的基本特点
四、学习中兽医学的目的、任务及方法
第一章 阴阳五行
第一节 阴阳学说
一、阴阳属性的基本特点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三、阴阳学说在中兽医中的套用
第二节 五行学说
一、五行的基本概念
二、五行的基本内容
三、五行学说在中兽医学中的套用
第二章 藏象经络
第一节 五脏
一、五脏的生理功能
二、五脏之间的关係
第二节 六腑
一、六腑的生理功能
二、髒与腑之间的关係
三、腑与腑之间的关係
第三节 气血津液
一、气
二、血
三、津液
四、气血津液之间的关係
第四节 经络
一、经络的概念
二、经络的组成
第三章 病因病机
第一节 病因
一、外感致病因素
二、内伤致病因素
三、其他致病因素
第二节 病机
一、邪正消长
二、升降失常
三、阴阳失调
第四章 四诊辨证
第一节 四诊
一、望诊
二、闻诊
三、问诊
四、切诊
第二节 辨证
一、八纲辨证
二、脏腑辨证
三、气血津液辨证
四、六经辨证
五、卫气营血辨证
第五章 防治法则
第一节 预防
一、未病先防
二、既病防变
第二节 治则
一、扶正与祛邪
二、治标与治本
三、正治与反治
四、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
第三节 治法
一、汗法(解表)
二、吐法
三、下法
四、和法
五、温法
六、清法
七、消法
八、补法
第六章 中药方剂
第一节 总论
一、中药
二、方剂
第二节 解表药方
一、解表药
二、解表方
第三节 清热药方
一、清热药
二、清热方
第四节 泻下药方
一、泻下药
二、泻下方
第五节 消导药方
一、消导药
二、消导方
第六节 止咳化痰平喘药方
一、止咳化痰平喘药
二、化痰止咳平喘方
第七节 温里药方
一、温里药
二、温里方
第八节 祛湿药方
一、祛湿药
二、祛湿方
第九节 理气药方
一、理气药
二、理气方
第十节 理血药方
一、理血药
二、理血方
第十一节 收涩药方
一、收涩药
二、收涩方
第十二节 补虚药方
一、补虚药
二、补虚方
第十三节 平肝祛风药方
一、平肝药
二、祛风方
第十四节 安神开窍药方
一、安神开窍药
二、安神与开窍方
第十五节 驱虫药方
一、驱虫药
二、驱虫方
第十六节 外用药方
一、外用药
二、外用方
第七章 针灸技术
第一节 针术
一、针具
二、针刺基本功训练
三、施针前的準备
四、选配穴原则及取穴方法
五、施针的基本技术
六、施针时意外情况的处理
第二节 灸烙术
一、艾灸
二、温熨
三、烧烙
四、拔火罐
第三节 针刺疗法
一、白针疗法
二、血针疗法
三、火针疗法
四、电针疗法
五、水针疗法
六、埋植疗法
七、雷射针灸疗法
八、穴位磁疗法
九、TDP疗法
第四节 动物穴位
一、马
二、牛
三、猪
四、犬
第五节 常见病针灸处方
一、马常见病针灸处方
二、牛常见病针灸处方
三、猪常见病针灸处方
四、犬常见病针灸处方
第八章 病证治疗
第一节 常见证候
一、发热
二、咳嗽
三、喘证
四、腹痛
五、泄泻
六、黄疸
七、淋证
八、血虚
九、不孕症
十、疮黄疔毒
第二节 内科病证
犬猫
一、口炎
二、咽喉炎
三、唾液腺炎
四、胃扩张
五、便秘
六、急性胃炎
七、胃出血
八、呕吐
九、胃肠溃疡
十、直肠脱出
十一、腹水
十二、消化不良
十三、犬黄疸
十四、犬出血性肠炎
十五、犬痢疾
十六、泄泻
十七、感冒
十八、支气管炎
十九、支气管肺炎
二十、异物性肺炎
二十一、肺水肿
二十二、肺气肿
二十三、胸腔积液
二十四、心力衰竭
二十五、贫血
二十六、肾小球肾炎
二十七、膀胱麻痹
二十八、膀胱炎
二十九、尿石症
三十、热射病和日射病
三十一、癫痫
三十二、风湿病
三十三、荨麻症
家禽
一、嗉囊阻塞
二、禽嗉囊炎
三、肉鸡腹水综合徵
四、脱肛
五、鸡痛风
猪
一、口炎
二、胃肠炎
三、便秘
四、泄泻
五、感冒
六、肺炎
七、中暑
八、尿石症
九、风湿症
马牛
一、口炎
二、咽炎
三、瘤胃臌气
四、瘤胃积食
五、前胃弛缓
六、瓣胃阻塞
七、胃肠炎
八、结症
九、肠痉挛
十、感冒
十一、咳嗽
十二、喉炎
十三、肺炎
十四、中暑
十五、肾炎
十六、膀胱炎
十七、尿石症
第三节 外科病证
一、疮
二、黄
三、伤症
四、痹证
五、皮肤病
六、眼科病
第四节 产科病证
一、妊前病证
二、胎期病证
三、产后疾病
四、幼畜疾病
第五节 温病
一、犬瘟热
二、犬细小病毒病
三、犬传染性肝炎
四、犬冠状病毒病
五、犬传染性支气管炎
六、猫传染性肠炎
七、破伤风
八、仔猪白痢
九、仔猪副伤寒
十、猪气喘病
十一、猪流行性感冒
十二、猪肺疫
十三、猪接触性传染性胸膜肺炎
十四、猪传染性胃肠炎
十五、禽流行性感冒
十六、鸡传染性法氏囊病
十七、鸡传染性支气管炎
十八、鸡传染性喉气管炎
十九、鸡毒支原体感染
二十、禽霍乱
二十一、家禽大肠桿菌病
二十二、鸡白痢
二十三、家禽葡萄球菌病
二十四、鸡麴霉菌病
二十五、鸭病毒性肝炎
二十六、鸭瘟
二十七、小鹅瘟
二十八、附红细胞体病
二十九、羔羊痢疾
第六节 虫证
一、蛔虫病
二、牛羊肝片吸虫病
三、犬螨病
四、犬猫绦虫病
五、兔球虫病
附 国家执业兽医资格考试(中兽医学)试卷真题
主要参考文献
封底
出版背景
中兽医学是祖国传统医学的一个分支,在世界上享有“中国兽医学”之崇高地位,也是我国畜牧兽医类专业必修临床课程之一,学时在60~120个之间;高职高专是我国畜牧兽医类专业主要教育层次之一,中兽医学课程建设相对中专、本科层次较迟(专科仅2000年3月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发行过1种,孙永才主编),在2001年8月中国农业出版社高职教材(姜聪文主编)发行前一直借用本科教材(于船主编、刘钟杰、许剑琴主编,两种版本均为中国农业出版社)用于教学,此后陆续又增加了重庆大学出版社、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三种高职教材,然除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高职教材(汪德刚、戴永海主编)对临床部分有一定介绍外,其他如重庆大学出版社高职教材(邓华学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高职教材(毕玉霞、方素芳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高职教材(姜聪文主编)虽涉及临床但分量不多。
中兽医学是我国历代劳动人民同动物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是以阴阳五行和整体观念为理论指导,以脏腑经络学说、四诊八纲和辨证论治为核心,採用中草药、针灸等自然疗法防治动物疾病和开展动物保健的一门医学。数千年来,中兽医学理论一直有效地指导着兽医临床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得到补充与发展,不但为我国畜牧业生产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影响于东亚地区(如日本、韩国)兽医发展。我们继承和弘扬中兽医学,就应该全面系统介绍中兽医学,不能停留在中兽医基础教学而忽视中兽医临床教学,学生学了中兽医而不能运用,会加深中兽医“乏人乏术”的被动局面。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知识载体,是进行教育教学(培养人才和传授知识)的基本工具,是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教材建设是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人才的培养,保持教材的先进性、系统性、科学性、实用性、适用性是教材编写者与出版者的主要目的。
如何迅速改善中兽医“乏人乏术”被动局面,体现教育部2004年4月2日《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教高〔2004〕1号)、2006年11月16日《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要求,落实农业部2008年11月26日发布的《执业兽医管理办法》(农业部令第18号)规定,主编遵循“‘产学研结合’是高职教育必由之路”的原则,确定从兽医临床实际角度构建教材内容体系,在参考汪德刚教授主编的高职教材(《中兽医基础与临床》、《中兽医防治技术》)的基础上,承担了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中兽医诊疗技术》组编,希望成为教育部高职高专教材建设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