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环境修复原理与技术

环境修复原理与技术

环境修复原理与技术

《环境修复原理与技术》是2006年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赵景联。本书系统地论述了环境修复的基本原理与基础理论,全面介绍了受污染水环境、污染土壤、污染大气和污染固体废物的各种环境修複方法与技术。

基本介绍

  • 书名:环境修复原理与技术
  • 作者:赵景联
  • ISBN:7502587500
  • 定价:34
  • 出版社:化学工业
  • 出版时间:2006.6
  • 装帧:平装
  • 开本:16开

内容简介

全书共分为十章,包括绪论、污染环境的物理修复原理、污染环境的化学修复原理、污染环境的生物修复原理、污染环境的植物修复原理、污染环境修复的生态工程、污染土壤的环境修复技术、污染水环境修复技术、污染大气环境修复技术、固体废物环境修复技术等内容。 本书广泛参考国内外有关书籍及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编写而成,注重理论基础与套用技术相结合,附有多种图表和丰富的参考文献。 本书可供高等院校环境类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作教材,也可供其他专业学生作教学参考书,还可供从事环境保护、生命科学、土壤学、水文学的研究人员、工程设计人员阅读和参考。
全书共分为十章,包括绪论、污染环境的物理修复原理、污染环境的化 学修复原理、污染环境的生物修复原理、污染环境的植物修复原理、污染环 境修复的生态工程、污染土壤的环境修复技术、污染水环境修复技术、污染 大气环境修复技术、固体废物环境修复技术等内容。

出版信息

出版时间:2006-08-01
版 次:初版
开 本:16开
包 张:平装

目录

1绪论
1.1环境概述
1.1.1环境概念
1.1.2环境分类
1.1.3环境基本特性
1.2环境问题
1.2.1环境问题的概念
1.2.2环境问题的分类
1.2.3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发展
1.3环境修复
1.3.1环境修复的概念
1.3.2环境修复的类型
1.3.3环境修复的产生与发展
1.3.4环境修复的对象和任务
思考题
参考文献
2污染环境的物理修复原理
2.1物理修复的概念及特点
2.2物理修复的技术类型
2.3物理分离修复
2.3.1物理分离修复概述
2.3.2物理分离修复过程
2.3.3物理分离修复原理
2.3.4物理分离修复技术套用
2.4蒸气浸提修复
2.4.1蒸气浸提修复概述
2.4.2蒸气浸提修复原理
2.4.3蒸气浸提修复技术套用
2.5固化/稳定化修复
2.5.1固化/稳定化修复概述
2.5.2固化/稳定化修复原理
2.5.3固化/稳定化修复技术套用
2.6电动力学修复
2.6.1电动力学修复概述
2.6.2电动力学修复原理
2.6.3电动力学修复技术套用
2.7热力学修复
2.7.1热力学修复概述
2.7.2热力学修复原理
2.7.3热力学修复套用
思考题
参考文献
3污染环境的化学修复原理
3.1化学修复概念及分类
3.2化学淋洗修复
3.2.1化学淋洗修复概述
3.2.2化学淋洗修复原理
3.3化学固定修复
3.3.1化学固定修复概念
3.3.2化学固定物质的种类
3.3.3化学固定修复机理
3.3.4化学固定修复的局限
3.4化学氧化修复
3.4.1化学氧化修复概念
3.4.2化学氧化修复剂
3.5化学还原修复
3.5.1化学还原修复概念
3.5.2化学还原修复剂
3.6原位可渗透反应墙修复
3.6.1原位可渗透反应墙概念
3.6.2原位可渗透反应墙原理
3.6.3可渗透反应墙修复影响因素
思考题
参考文献
4污染环境的生物修复原理
4.1生物修复概述
4.1.1生物修复的概念
4.1.2生物修复的产生与发展
4.1.3生物修复的特点
4.1.4生物修复的类型
4.1.5生物修复的原则及可处理性试验
4.1.6生物修复工程设计
4.2环境微生物修复机理
4.2.1用于生物修复的微生物
4.2.2微生物修复的影响因素
4.2.3微生物修复与物质循环
4.2.4环境微生物的代谢
4.2.5微生物修复污染物质的可生物降解性
4.2.6微生物对有机污染物的修复
4.2.7微生物对重金属污染物的作用
4.2.8污染物质的生物迁移转化途径
4.3环境修复微生物生态学原理
4.3.1环境修复微生物的生态因子
4.3.2环境微生物的生长与种群的增长
4.3.3微生物群落结构
4.3.4微生物种群间的相互关係
4.3.5相互作用群体生长的数学表达式
4.4影响生物修复的污染物特性
4.4.1优先污染物与目标污染物
4.4.2污染物化学结构对生物修复的影响
4.4.3污染物的降解方式对生物修复的影响
4.4.4污染物的生物可利用性对生物修复的影响
思考题
参考文献
5污染环境的植物修复原理
5.1概述
5.1.1植物修复的概念和类型
5.1.2植物修复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
5.2植物对污染物的修复作用
5.2.1植物吸收、排泄与累积
5.2.2植物根的生理作用
5.2.3植物根际圈生态环境对污染修复的作用
5.3影响植物修复的环境因子
5.4有机污染物的植物修复
5.4.1植物对有机污染物的修复作用
5.4.2典型有机污染物的植物修复
5.5重金属的植物修复
5.5.1重金属对植物的伤害机理
5.5.2植物对重金属的抗性机制
5.5.3重金属的植物修复机理
5.6放射性核素及富营养化物的植物修复
思考题
参考文献
6污染环境修复的生态工程技术
6.1生态工程概述
6.1.1生态工程的产生与发展
6.1.2生态工程的概念
6.1.3生态工程的特点
6.1.4生态工程的主要套用类型
6.2生态工程修复技术
6.2.1生态工程修复概述
6.2.2生态工程修复的原理与内容
6.2.3生态工程修复技术
思考题
参考文献
7污染土壤的环境修复技术
7.1土壤污染与污染土壤修复技术概述
7.1.1土壤与土壤污染
7.1.2污染土壤修复技术与方法概述
7.2污染土壤的物理修复技术
7.2.1物理分离修复技术
7.2.2蒸气浸提修复技术
7.2.3固化/稳定化修复技术
724玻璃化修复技术
725热力学修复技术
726热解吸修复技术
727电动力学修复技术
728冰冻修复技术
73污染土壤的化学修复技术
731土壤性能改良修复技术
732化学氧化修复技术
733化学还原与还原脱氯修复技术
734化学淋洗修复技术
735溶剂浸提修复技术
74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技术
741生物修复过程的评价
742异位微生物修复技术与工艺
743原位微生物修复技术与工艺
744植物修复技术
745土壤修复的生态围隔阻控工程
思考题
参考文献
8污染水环境修复技术
81概述
811水环境污染
812水环境修复
813水环境修复的目标与原则
814水环境修复的基本内容
815水环境修复技术
82湖泊水库水环境修复
821湖泊水库水环境污染
822湖泊水库水环境修复
823湖泊水库水环境修复技术
83河流水环境修复
831河流污染
832河流水环境修复
833河流水环境修复技术
84地下水水环境修复
841地下水环境污染
842地下水环境修复
843地下水环境修复技术
思考题
参考文献
9大气污染的环境修复技术
91大气污染的植物修复
911大气污染植物修复的过程和实例
912大气污染植物修复的优缺点
92大气污染的微生物修复技术
921无机废气的微生物修复
922有机废气的微生物修复
93天然无机矿物材料修复技术
931环境矿物材料固硫剂
932环境矿物材料除尘过滤器
933环境矿物材料脱硫除尘喷洒剂
934天然矿物热效应作用
思考题
参考文献
10固体废物污染的环境修复技术
101中国固体废物的排放量及处理处置概况
102固体废物污染的环境修复技术
1021固体废物污染的环境修复概述
1022垃圾场的生物修复技术
1023垃圾堆肥污染的植物技术
1024矿山废石场的生物修复技术
1025露天採矿场的生物修复技术
1026矿山尾矿库的生物修复技术
思考题
参考文献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环境修复原理与技术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