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脂溢性皮炎治疗
《脂溢性皮炎治疗》是2005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陈达灿。主要讲述了脂溢性皮炎的命名、中西医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中西医治疗、精选部分中医名家诊治脂溢性皮炎的医案、中医古籍选读、预防与调护、近年脂溢性皮炎的研究进展、治疗的难点与对策、常用治疗脂溢性皮炎的中药及方剂,以及近年来脂溢性皮炎的研究专论。
基本介绍
- 书名:脂溢性皮炎治疗
- 作者:陈达灿
- 页数:403
-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5-4-1
- 装帧:平装
- 开本:大16开
作者简介
陈达灿,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1984年毕业于广州中医学院,一直从事皮肤性病学医疗、教学、科研工作,有较深的学术造诣,尤其对湿疹、脱髮病、性病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其中有关尿路清治疗NGU的研究获得同行专家好评,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已先后在《中医杂誌》、《中同皮肤性病学杂誌》、《广州卅中医药大学学报》等发表学术论文70多篇。主编《皮肤性病专科中医临床诊治》、《中医皮肤病临床精粹》、副主编《中西医结合皮肤陛病学》、《中西医结合外科学》,参编《中医外科学》、《常见皮肤病性病现代治疗学》、《皮肤性病中医治疗全书》等10余部专着。
作品目录
1.脂溢性皮炎的病因治疗原则是什幺?
2.脂溢性皮炎的安全原则是什幺?
3.如何对皮炎湿疹皮损进行分期处理?
4.应该选用什幺样的外用药物剂型?
5.首诊患者应採用什幺样的治疗方案?
6.複诊患者应採用什幺样的治疗方案?
7.皮炎湿疹与微生物有什幺关係?
8.微生物在皮炎湿疹发病中具有什幺样的作用?
9.在皮炎湿疹中如何套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1O.在皮炎湿疹中其他药物是如何套用的?
11.如何治疗常见皮炎湿疹?
12.皮炎湿疹病人的皮肤应该如何护理?
病理症状
皮肤皮脂腺分泌皮脂是一种正常生理现象。但如果皮脂腺分泌功能亢进,皮脂排出过多,在皮肤上堆积,在堆积处出现慢性皮肤炎症,则称为脂溢性皮炎。
脂溢性皮炎多见于青壮年,好发于皮脂腺分布较多部位,如头、面、耳后、腋窝、胸前、肩胛间、腹股沟、会阴等处,也可泛发全身。初发皮疹为红色丘疹或斑片,互相融合,上面覆有油腻状鳞屑或黄痂。由于发生的部位不同,症状各异,如头部损害,严重者可伴渗出结痂,有臭味,可引起头顶脱髮,称脂溢性脱髮。眉、鼻翼、耳后见灰白色鳞屑或黄痂,基底潮红,躯干部位不规则黄红色或淡红色斑片,复以糠秕状鳞屑,严重者发展至全身而成红皮症。有时因搔抓,继发感染毛囊炎、疖肿、淋巴结炎。
治疗方式
许多人认为与遗传,皮脂代谢改变,微生物寄生,神经功能障碍以及饮食习惯等因素有关,曾推测本病的发生是由于皮脂分泌增多和化学成分的改变,使原本存在于皮肤上的正常菌群大量生长繁殖侵犯皮肤所致。最近的文献报告认为本病是由于表皮生长过快,角质层细胞没有足够的时间完全成熟,导致细胞核滞留角质层的结果。
一般治疗
一般治疗的原则限制多糖、多脂饮食、忌食刺激性食物,避免搔抓,生活起居规律。
局部治疗
纯中药治疗主要是去脂、杀菌、消炎和止痒。
(一)複方硫磺洗剂,每晚1次外用,5%硫磺软膏外用;硫化硒香波(希尔生)或硫磺软皂,每周1-2次洗头。
(二)抗真菌製剂,如2%酮康唑洗剂或1%联苯苄唑香波洗髮、洗澡,3%克霉唑乳膏,2%咪康唑乳膏,联苯苄唑乳膏等均可选用,但应注意此类药物可能对皮肤有刺激性和致敏作用。
(三)维生素B6乳膏、护肤乳膏、维生素E乳膏等,可轮换选用,每日1-3次。
(四)糖皮质激素製剂 在皮疹炎症重、瘙痒明显时,可酌情加用,如1%氢化可的松乳膏或0.1%丁酸氢化可的鬆软膏、曲安奈德氯霉素乳膏、0.05%地塞米鬆软膏等,选择一种,每日1-2次外用。注意面部及皮肤薄嫩部皮损不宜长期套用,以免出现激素局部副作用,如痤疮、毛细血管扩张、皮肤萎缩及色素改变等。
系统治疗
(一)複合维生素B,2片,每日3次口服;维生素B6,10-20mg,每日3次口服;複合维生素B注射液,2ml,每日或隔日1次肌内注射。
(二)抗组按类药物 可选择1-2种口服以达到止痒目的。
(三)糖皮质激素 主要在炎症明显或皮疹广泛而其他治疗不能控制时短期套用,可予泼尼松,20-40mg/d,分2-3次口服。
(四)抗生素类药物 重症皮脂溢性皮炎或有明显渗出时,选择米诺环素50-100mg,每日2次口服或红霉素口服或抗诊菌剂如依曲糠咗0.1-0.2,每日2次口服。疗程1-2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