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爱丽丝梦游仙境(刘易斯·卡罗尔创作儿童文学)

爱丽丝梦游仙境(常青藤名家名译:爱丽丝漫游奇境记)

爱丽丝梦游仙境(刘易斯·卡罗尔创作儿童文学)

常青藤名家名译: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一般指本词条

《爱丽丝梦游仙境》(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通常简写为Alice in Wonderland)是十九世纪英国作家兼牛津大学基督学院数学教师刘易斯·卡罗尔创作的着名儿童文学作品。1865年出版,续作为1871年出版的《爱丽丝镜中奇遇记》。

《爱丽丝梦游仙境》讲述了一个名叫爱丽丝的英国小女孩为了追逐一只揣着怀表、会说话的兔子而不慎掉入了兔子洞,从而进入了一个神奇的国度并经历了一系列奇幻冒险的故事。

《爱丽丝梦游仙境》是十九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荒诞小说之一,中国作家沈从文先生于1928年出版的一部讽刺民国社会的小说《阿丽思中国游记》即模仿了该书的写作技法和风格。

同时《爱丽丝梦游仙境》也对后来的异世界奇幻小说《绿野仙蹤》、《纳尼亚传奇》等具有直接启发意义。

自1865年出版以来,《爱丽丝梦游仙境》已经被翻译成至少125种语言,衍生产物涉及绘画、音乐、戏剧、服饰、电影、电视剧、广播剧和游戏等诸多领域。

基本介绍

  • 作品名称:爱丽丝梦游仙境
  • 外文名称: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Alice in Wonderland
  • 作品别名:爱丽丝漫游奇境、爱丽丝奇境历险记、爱丽丝奇遇记
  • 文学体裁:儿童文学
  • 作者:【英】刘易斯·卡罗尔
  • 首版时间:1865年11月26日
  • 字数:约65000

内容简介

一位可爱的英国小女孩爱丽丝在百般无聊之际,发现了一只揣着怀表、会说话的白兔。她追赶着它而不慎掉进了一个兔子洞,由此坠入了神奇的地下世界。
1951年迪士尼动画版《爱丽丝梦游仙境》1951年迪士尼动画版《爱丽丝梦游仙境》
在这个世界里,喝一口水就能缩得如同老鼠大小,吃一块蛋糕又会变成巨人,同一块蘑菇吃右边就变矮,吃其左边则又长高,在这个世界里,似乎所有吃的东西都有古怪。
她还遇到了一大堆人和动物:渡渡鸟、蜥蜴比尔、柴郡猫、疯帽匠、三月野兔、睡鼠、素甲鱼、鹰头狮、丑陋的公爵夫人。
她在一扇小门后的大花园里遇到了一整副的扑克牌,牌里粗暴的红桃王后、老好人红桃国王和神气活现的红桃杰克(J)等等。
爱丽丝帮助兔子寻找丢失的扇子和手套,她之后还帮三个园丁躲避红王后的迫害,她还在荒诞的法庭上大声抗议国王和王后对好人的诬陷。
在这个奇幻疯狂的世界里,似乎只有爱丽丝是清醒的人,她不断探险,同时又不断追问“我是谁”,在探险的同时不断认识自我,不断成长,在终于成长为一个“大”姑娘的时候,她猛然惊醒,才发现原来这一切都是自己的一个梦境。

作品章节

第一章
掉进兔子洞
第二章
眼泪的池塘
1865年版插画

第三章
一场会议式赛跑和一个长故事
第四章
兔子派遣小比尔进屋
第五章
毛毛虫的建议
第六章
小猪和胡椒
第七章
发疯的茶会
第八章
王后的槌球场
第九章
素甲鱼的故事
第十章
龙虾四组舞
第十一章
谁偷走了馅饼?
第十二章
爱丽丝的证明

创作背景

《爱丽丝梦游仙境》的作者刘易斯·卡罗尔,原名查尔斯·路特维奇·道奇森(Charles Lutwidge Dodgson)。十九世纪英国作家,同时也是一位教会执事和牛津大学基督学院数学教师。除《爱丽丝梦游仙境》外,还着有多部数学着作和散文作品。
刘易斯·卡罗尔刘易斯·卡罗尔
他生性腼腆并患有严重的口吃,终生都过着单身生活。但他兴趣广泛,对小说、诗歌、数学逻辑谜题、儿童摄影等都颇有造诣。
1862年的一个夏日,卡罗尔带领着牛津大学基督学院院长的三位女儿泛舟于泰晤士河上。在河岸小憩喝茶时,他给孩子们编了一个奇幻故事,主人公的名字便来源于姐妹中最伶俐可爱的七岁小爱丽丝。
回家后,卡罗尔应爱丽丝的请求而把故事写了下来并亲自作插图送给了爱丽丝。不久后小说家亨利·金斯莱发现了书稿,他对故事天马行空的想像力拍案叫绝。在他的鼓励下,卡罗尔将故事进一步加以润色并于1865年以《爱丽丝梦游仙境》为题正式出版。

人物介绍

爱丽丝
小说主人公,名字来源于作者邻居的7岁小女儿。她善良诚实、乐于助人、富有同情心,她身上的这些美好品质,是通过怪诞的种种奇遇表现出来的。同时,她也拥有7岁女孩普遍的缺点:她爱哭、好逞强,这些特质随着情节推进也一一显露。
1951年动画版《爱丽丝梦游仙境》中的爱丽丝真人扮演者1951年动画版《爱丽丝梦游仙境》中的爱丽丝真人扮演者
这部童话中的爱丽丝,是引人注目、颇具个性的童话人物形象:这个披着垂肩金髮的七岁小姑娘,天真活泼,满怀好奇和求知慾、诚实、富有同情心。她帮助兔子寻找丢失的扇子和手套,她把将被王后砍头的三个园丁藏起来,她还在荒诞的法庭上大声抗议国王和王后对好人的诬陷。在她身上充满了民主、正义和人道的精神。
与此同时,作家也刻划了作为一个七岁小姑娘的全部特点,譬知她爱哭,又好强逞能,喜欢向人炫耀自己学过的知识,却又不时出现纰漏:她不愿意静坐在课堂上,常常盼望着时间从早八点一下跳到午餐时分。这些都是活泼、真实的儿童心理反映,使爱丽丝这个形象因此更加亲切可爱。
疯帽子
2016年电影《爱丽丝镜中奇遇记》中的疯帽子2016年电影《爱丽丝镜中奇遇记》中的疯帽子
也被译作为“疯帽匠”,擅长制帽与剪裁,性格怪诞、疯癫,为人直率而坦诚。
他与三月兔,睡鼠一起举办的疯狂茶会是爱丽丝系列小说中最着名的场景之一。
疯帽匠的创作灵感来源于当时英国社会中帽匠的真实生活情况,在当时帽匠保存制帽用的毛毡布需要用到水银,因此常发生水银中毒现象。
受害者会出现一种被称为“帽匠颤抖”(hatter's shakes)的抽搐现象。病重时会出现幻觉和其他精神病的症状。
红皇后
也被译作“红心王后”,性格跋扈残暴,成天叫嚷着要砍掉人们的脑袋,整个地下世界处于她的残暴统治之下。
在作者卡罗尔自己的构想中,红王后象徵着某种无法控制的热情,一种盲目而没有目标的暴怒。
后世学者认为,她可能象徵当时的维多利亚女皇,也有可能是玛格丽特皇后。
白兔先生
白兔先生负责找到爱丽丝并将她带回地下世界以完成她的使命,第一章出场时穿西装戴礼帽,喊着“我迟了!我迟了!”,努力诱惑爱丽丝进入兔子洞。他在爱丽丝的花园聚会上出现,充当红王后的侍者。他性格与爱丽丝完全相反,世故、胆小,面对国王、王后是奴颜屈膝。
柴郡猫
柴郡猫是一只能随时现身随时消失的短毛猫。他总是带着平静、诱人的微笑来掩盖自己胆怯的个性。
期初柴郡猫在奇境中作弄爱丽丝,为其指错路。后来在王后的茶会上,他又作弄了红王后及其儈子手帮助爱丽丝。其性格古怪但骨子里善良、正直。
2010电影《爱丽丝梦游仙境》中的柴郡猫2010电影《爱丽丝梦游仙境》中的柴郡猫
柴郡猫与爱丽丝的初次对话非常着名,在后来的各种作品中常被引用。
爱丽丝:柴郡猫,请告诉我,我该往哪里走。柴郡猫:那得先看你要往哪里走。
爱丽丝:去哪里我都不怎幺在意。柴郡猫:所以你往哪里走也就无所谓了。
爱丽丝:只要我能走到某个地方就行。柴郡猫:你一定可以的,如果你走的够久的话。

作品鉴赏

作品主题

这部童话虽然充横了荒诞不经的奇异幻想,但作家却在其中深刻地影射着十九世纪中期英国的社会现实。随着爱丽丝的所见所闻所历,可以感受到这个时代处处拘于礼仪、古扳迂腐的生活氛围,如小主人公不断背诵课文的惶恐情态,又如一心想卖弄自己历史知识的老鼠,原来只会大段地背教科书,连自己也不懂。这些情节都使读者对当时教育方法僵化陈旧有所感受。卡洛尔还在童话中讽刺装出一副娇揉造作的绅士派头的兔子、势利庸俗的公爵夫人、骄横暴庆的红王后等等,甚至对维多利亚时代代的法庭也作了嘲讽。这些无不使读者从笑话中见到严肃、在荒诞里悟出理性。

艺术特色

卡洛尔的童话不是一般化地描写惩恶扬善,而是向读者揭示了世间事物的複杂多变以及多种观念的相对性。例如:同一块蘑菇,爱丽丝吃其右边就变矮,吃其左边则又长高,事物就是这样变来变去。在兔洞里,爱丽丝变小时够不到桌上的钥匙,突然长高时,宽大的房子却装不下她的身体,只好一条胳膊伸出窗外,一只脚伸进烟囱里,可见大与小是相对的概念,比较之中才有意义。又如猫儿告诉爱丽丝,狗发脾气时便咆哮和摇尾巴,而猫咆哮和摇尾巴却是因为高兴。这同一动作可以表现完全相反的内涵,其间的是非又如何判断?诸如此类的“理趣”.在《爱丽丝梦游仙境记》中处处流露,这本童话英文原版序作者称卡洛尔为“天才的哲学家”。
《爱丽丝梦游仙境记》的艺术魅力,还在于其英国式的幽默。作者以轻鬆、议谐的笔调去叙述、描写,充满了种种笑语、傻话、俏皮话或双关语,而其中都蕴含深意。比如,红王后命令儈子手砍掉柴郡猫的头.而这只能够渐隐渐现的怪猫正好隐去了身体。只留下一个咧着阔嘴笑的猫头挂在树梢,刽于手顿时傻了眼:砍头是要把头与身体分家,可这没有身体的头又从哪儿砍下来呢?这种神妙的幽默艺术,历来为人们所称道,回味无穷。如今,现代英文辞典中还将“柴郡猫”收为一个专有名词,意指“露齿傻笑的人”。此外,卡洛尔还善于把各种知识、逻辑等融进笑话、幽默的文字游戏、双关语之中,使这部童话谐趣盎然,同时也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作品影响

1865年,《爱丽丝梦游仙境》出版,并且大获成功。同时它在英国儿童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英国《大不列颠百科全书》认为:卡洛尔的童话及“谐体史诗”把所谓荒诞文学提到了最高水平。
《爱丽丝梦游仙境》不仅孩子们喜欢读,很多大人也将其奉为经典,其中包括着名作家奥斯卡·王尔德和当时在位的维多利亚女王。这本书已经被翻译成至少125种语言,到20世纪中期重版300多次,其流传之广仅次于《圣经》和莎士比亚的作品,原本是数学教师的卡洛尔成了世界闻名的童话大师。
英国数学家、控制论创始人维纳在其名着《控制论》和《人有人的用处》中多次引用爱丽丝的奇遇,同有规律的客观世界对照。逻辑学家贝·洛隆在《数学家的逻辑》一书中引用了《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的原文。可见这部童话名着的价值和影响。
作品对后世文学、电影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尤其在19世纪,模仿之作层出不穷。有趣的是,就连沈从文笔下的《阿丽思中国游记》也是假託爱丽丝续集的名义以反映当时社会的黑暗。而在电影《骇客帝国》中,主角尼奥更是被告诫要“密切关注白兔洞”。

衍生作品

电影

爱丽丝梦游仙境(常青藤名家名译:爱丽丝漫游奇境记)
影片名
年份
地区
导演
爱丽丝梦游仙境(无声)
1903
英国
Percy Stow等
爱丽丝梦游仙境:一部童话喜剧
1910
美国
埃德温·鲍特
爱丽丝梦游仙境(无声)
1915
美国
W. W. Young
爱丽丝梦游仙境
1931
美国
Bud Pollard
爱丽丝梦游仙境
1933
美国
Norman Z. McLeod
爱丽丝梦游仙境
1949
法国
Dallas Bower
爱丽丝梦游仙境
1951
美国
克莱德·杰洛尼米等
爱丽丝梦游仙境
1972
美国
德瑞克· 荷娒
炸脖龙
1977
美国
泰瑞·吉利安
爱丽丝梦游仙境
1985
美国
Harry Harris
爱丽丝
1988
捷克斯洛伐克
杨·史云梅耶
爱丽丝梦游仙境
2010
美国
蒂姆·波顿

电视剧

影片名
年份
地区
爱丽丝梦游仙境
2009
美国
童话镇-奇境系列(ABC)
2010
美国

漫画书

爱丽丝梦游仙境(常青藤名家名译:爱丽丝漫游奇境记)
书名
出版时间
出版社
爱丽丝梦游仙境
1951
Dell Comics
爱丽丝梦游仙境
1965
Gold Key Comics
爱丽丝梦游仙境
1984
Whitman
爱丽丝梦游仙境
2005
Dynamite Entertainment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爱丽丝梦游仙境(刘易斯·卡罗尔创作儿童文学)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