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文学名着: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世界文学名着: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全译本)》是海伦·凯勒的代表作。作者以一个身残志坚的柔弱女子的视角,告诫身体健全的人们应热爱生活,珍惜生命。《世界文学名着: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全译本)》系统而完整地介绍了作者丰富、生动、真实而伟大的一生。《世界文学名着: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全译本)》是《世界文学名着: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全译本)》中最精彩、也是影响最为深远的篇章。在文中,作者希望在这假想的三天时间里,能看见自己的老师、朋友;能去参观自然史和艺术博物馆;能看看纽约城和日常世界;最后还要去看一场戏剧。三天的活动,内容涉及生活的各个方面,既表现了作者对生活中美的追求,也表达了作者对人类创造的高度讚美。她还以自己的痛苦经历和美好渴望,劝诫世人要珍惜光明,珍惜光阴。 《世界文学名着: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全译本)》是自传,採用了白描的手法,无论是对往事的回忆,还是对自己内心的表白,都是极平常的话语,真实而亲切,自然而流畅。
基本介绍
- 书名:世界文学名着: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 作者:凯勒
- 出版社:北方文艺出版社
- 页数:194页
- 开本:16
- 品牌:北方文艺
- 外文名:Three Days to See
- 译者:张子宏
- 出版日期:2012年1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ISBN:7531726610, 9787531726616
内容简介
《世界文学名着: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全译本)》由凯勒所着,这里记录了一个聋哑人凭籍自己惊人的努力改变自己苦难命运的经历,在无光、无声、无浯的孤绝世界里、她的坚强自信止自己的人生丰富多彩海伦·凯勒这位19世纪最了不起的人物,一生创作了十四《世界文学名着: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全译本)》,其散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更是以其旷世之美征服了全世界的读者,成为广为传诵的经典名篇。
作者简介
作者:(美国)海伦·凯勒(Keller H.) 译者:张子宏
海伦·凯勒(Keller H.)(1880—1968),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出生于美国阿拉巴马州,幼时患病,导致两耳失聪,双目失明。后安妮·沙利文(Anne Sullivan)担任她的家庭教师,并从此成了她的良师益友。在沙利文的帮助下,海伦·凯勒进入大学学习,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哈佛大学。在大学期间,她完成了处女作《我生活的故事》(The Story of MyLife)。作品一经发表,立即在美国引起了轰动,被称为“世界文学史上无与伦比的杰作”,出版的版本超过百余种,在世界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她走遍了美国和世界各地,积极为残疾人造福,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盲人的福利和教育事业。1964年,海伦·凯勒被授予美国公民最高荣誉——总统自由勋章。
张子宏,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主任,副教授。英语测试和考试辅导专家,曾先后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係学院。自1996年以来,一直担任北京市大学英语学会理事。主要从事英语语言学和英语测试学的研究,至今已出版相关作品30余部。
海伦·凯勒(Keller H.)(1880—1968),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出生于美国阿拉巴马州,幼时患病,导致两耳失聪,双目失明。后安妮·沙利文(Anne Sullivan)担任她的家庭教师,并从此成了她的良师益友。在沙利文的帮助下,海伦·凯勒进入大学学习,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哈佛大学。在大学期间,她完成了处女作《我生活的故事》(The Story of MyLife)。作品一经发表,立即在美国引起了轰动,被称为“世界文学史上无与伦比的杰作”,出版的版本超过百余种,在世界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她走遍了美国和世界各地,积极为残疾人造福,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盲人的福利和教育事业。1964年,海伦·凯勒被授予美国公民最高荣誉——总统自由勋章。
张子宏,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主任,副教授。英语测试和考试辅导专家,曾先后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係学院。自1996年以来,一直担任北京市大学英语学会理事。主要从事英语语言学和英语测试学的研究,至今已出版相关作品30余部。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二部分我的生活
光明和声音
童年往事
爱的摇篮
希望
老师的温暖
走进大自然
“爱”的含义
畅游在知识的海洋中
快乐的圣诞节
“好心城”
拥抱海洋
山林秋色
冰雪世界
学会说话
《霜王》事件
世界博览会
学习外语
信心与希望
剑桥女子学校
冲破逆境
梦圆大学
文学的乌托邦
享受生活
良师诤友
第三部分走出黑暗和寂静
大学生活
马克·吐温先生
困难面前不服输
鼓起勇气上台演讲
怀念贝尔博士
热烈的反战运动
拍摄电影
杂耍剧院的生活
慈母去世
意外的喜悦
走出黑暗与寂静
第四部分莎莉文老师的故事
背井离乡
美好时光
扫帚星
救济院
渴望上学
学校生活
玷辱校誉
毕业典礼
永远的老师
小暴君
早餐会战
训练成功
神奇的水
卡片的秘密
融人生活
柏金斯盲人学校
默默奉献
第五部分海伦·凯勒书信选编
海伦·凯勒书信选
给柏金斯盲人学校校长阿纳格诺斯先生的一封信
给米凯尔·阿纳格诺斯先生的一封信
给安妮·曼斯菲尔德·莎莉文小姐的一封信
给约翰·格林利夫·惠蒂尔的一封信
写给爱德华·艾弗雷特·黑尔博士的一封信
给奥利弗·温德尔·霍姆斯博士的一封信
写给莎拉·富勒小姐的一封信
写给布拉德斯特里特先生们的一封信
写给约翰·惠蒂埃的一封信
写给奥利弗·文德尔·霍姆斯医生的一封信
给乔治·R.克赖尔的一封信
给约翰·H.霍姆斯先生的一封信
给奥利弗·温德尔·霍姆斯博士的一封信
给卡罗琳·德比小姐的一封信
写给约翰·斯波尔丁先生的一封信
写给爱德华·克莱门特先生的一封信
写给卡罗林·德比小姐的一封信
给查尔斯·E.莫奇斯夫人的一封信
写给卡罗林·德比小姐的一封信
写给凯特·亚当斯·凯勒夫人的一封信
写给劳伦斯·赫顿夫人的一封信
写给威康·绍夫人的一封信
写给查尔斯·达德利·沃纳的一封信
写给卡罗林·德比的一封信
写给威廉·绍夫人的一封信
写给劳伦斯·赫顿夫人的一封信
写给威廉·韦德先生的一封信
写给塞缪尔·里查德·富勒夫人的一封信
写给拉德克里夫学院学术委员会主席的一封信
写给希茨先生的一封信
写给威廉·韦德先生的一封信
给爱德华·埃弗雷特·黑尔先生的一封信
给《大园世界》杂誌的一封信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二部分我的生活
光明和声音
童年往事
爱的摇篮
希望
老师的温暖
走进大自然
“爱”的含义
畅游在知识的海洋中
快乐的圣诞节
“好心城”
拥抱海洋
山林秋色
冰雪世界
学会说话
《霜王》事件
世界博览会
学习外语
信心与希望
剑桥女子学校
冲破逆境
梦圆大学
文学的乌托邦
享受生活
良师诤友
第三部分走出黑暗和寂静
大学生活
马克·吐温先生
困难面前不服输
鼓起勇气上台演讲
怀念贝尔博士
热烈的反战运动
拍摄电影
杂耍剧院的生活
慈母去世
意外的喜悦
走出黑暗与寂静
第四部分莎莉文老师的故事
背井离乡
美好时光
扫帚星
救济院
渴望上学
学校生活
玷辱校誉
毕业典礼
永远的老师
小暴君
早餐会战
训练成功
神奇的水
卡片的秘密
融人生活
柏金斯盲人学校
默默奉献
第五部分海伦·凯勒书信选编
海伦·凯勒书信选
给柏金斯盲人学校校长阿纳格诺斯先生的一封信
给米凯尔·阿纳格诺斯先生的一封信
给安妮·曼斯菲尔德·莎莉文小姐的一封信
给约翰·格林利夫·惠蒂尔的一封信
写给爱德华·艾弗雷特·黑尔博士的一封信
给奥利弗·温德尔·霍姆斯博士的一封信
写给莎拉·富勒小姐的一封信
写给布拉德斯特里特先生们的一封信
写给约翰·惠蒂埃的一封信
写给奥利弗·文德尔·霍姆斯医生的一封信
给乔治·R.克赖尔的一封信
给约翰·H.霍姆斯先生的一封信
给奥利弗·温德尔·霍姆斯博士的一封信
给卡罗琳·德比小姐的一封信
写给约翰·斯波尔丁先生的一封信
写给爱德华·克莱门特先生的一封信
写给卡罗林·德比小姐的一封信
给查尔斯·E.莫奇斯夫人的一封信
写给卡罗林·德比小姐的一封信
写给凯特·亚当斯·凯勒夫人的一封信
写给劳伦斯·赫顿夫人的一封信
写给威康·绍夫人的一封信
写给查尔斯·达德利·沃纳的一封信
写给卡罗林·德比的一封信
写给威廉·绍夫人的一封信
写给劳伦斯·赫顿夫人的一封信
写给威廉·韦德先生的一封信
写给塞缪尔·里查德·富勒夫人的一封信
写给拉德克里夫学院学术委员会主席的一封信
写给希茨先生的一封信
写给威廉·韦德先生的一封信
给爱德华·埃弗雷特·黑尔先生的一封信
给《大园世界》杂誌的一封信
序言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于我们并不陌生,它是海伦·凯勒的散文代表作,主要讲述了又盲又聋的海伦·凯勒坎坷的一生,以及她的心路历程。海伦以一个身残志坚的柔弱女子的视角,告诫身体健全的人们应珍惜生命、珍惜造物主赐予的一切。本书作为海伦·凯勒的自传性作品,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无与伦比的杰作”。
一八八○年六月二十七日,海伦·凯勒出生在美国南部的阿拉巴马州的塔斯甘比亚镇。小海伦的幸福童年是极其短暂的。在19个月的时候,猩红热夺去了她的视力和听力,不久,她又丧失了语言表达能力。然而就在这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里,她并没有放弃,而是自强不息,用顽强的毅力克服了生理缺陷所造成的巨大精神痛苦。这一年,安妮·莎莉文老师来到她的身边,此后半个世纪她一直与海伦朝夕相伴,用爱心和智慧引导她走出无边的黑暗和孤寂。海伦一生创造的奇蹟,都与这位年轻杰出的聋哑儿童教育家密不可分。海伦在本书中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文中深情地抒发了她对莎莉文老师的爱:“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第一眼想看的就是我亲爱的老师。”
海伦热爱生活,她去骑马、划船、游泳、划雪橇,甚至独自一人月夜泛舟,用心去领略月下荷塘的美景;她去参观博物馆,“听”音乐会,甚至去“欣赏”歌剧……她从中得到了知识。在本书中,海伦说:“知识给人以爱,给人以光明,给人以智慧,应该说知识就是幸福,因为有了知识,就是摸到了有史以来人类活动的脉搏,否则就不懂人类生命的音乐!”的确,知识的力量是无穷的,正是知识使海伦创造了这些人间奇蹟!在知识的引导下,原本幽闭在盲聋世界里的她学会了读书和说话,开始和其他人沟通,最后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哈佛大学德克利夫学院,成为一个学识渊博的人,是掌握英语、法语、德语、拉丁语、希腊语五种文字的着名作家和教育家。创造这一奇蹟,还靠海伦那颗不屈不挠的心。海伦坦然接受了命运所给她的挑战,她用爱心去拥抱世界,以惊人的毅力面对困境,终于在黑暗中找到了人生的光明面。她度过了生命的88个春秋,却有87年是在无光、无声的孤绝岁月中顽强煎熬——世界被她的勇敢震撼了。海伦最后又把慈爱的双手伸向全世界。她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到处奔走,足迹遍布美国和世界各地,最后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机构,为盲人学校募集资金,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她自己在黑暗中摸索前行,然后以自己为灯,照亮了人们前进的路。她的奉献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讚扬,并得到许多国家政府的嘉奖。
当读到海伦的自传时,我们必然会感到自己是多幺地幸运和幸福。什幺是光明和黑暗,自己睁眼闭眼就清楚了。跟正常人相比,海伦的世界里只有无光、无声、无语的孤独,她渴望奇蹟的出现。《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从一个盲人的角度想像如果自己能够有三天的时间看到世界,将会去做哪些事,写出了一个失明者对光明的无限渴望。她在书中写道: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第一天:我要透过“灵魂之窗”看到那些鼓励我生活下去的善良、温厚与心怀感动的人们。
第二天:我要在黎明起身,去看黑夜变成白昼的动人奇蹟。我将怀着敬畏之心,仰望壮丽的曙光全景,去看太阳如何唤醒了沉睡的大地。
第三天:我将在当前的日常生活中度过,到为生活而奔忙的人们经常去的地方去体验他们的快乐、忧伤、感动与善良。
对于正常人来说,这是多幺微不足道的愿望,要达到这样的愿望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可是对于海伦,这又是多幺令人心酸的奢望,哪怕用儘自己全部的力量,也只能是幻想。可是我们却不懂得珍惜,更多的贪慾闭塞了我们的心灵。拥有的往往视而不见,只是到失去时才后悔万分。一如海伦·凯勒所说的:“我们对待生命如此倦怠。在对待自己的各种天赋及使用自己的器官上,又何尝不是如此?只有那些盲了的人才更加珍惜光明,那些成年后失明、失聪的人就更是如此。然而,那些耳聪目明的人却从来不好好地利用他们的这些天赋。他们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无任何鉴赏之心。”事情往往就是这样,一旦失去了的东西,人们才会留恋它。人们得了病才想到健康的幸福,如果让每个人在他成人后的某个阶段瞎上几天、聋上几天,黑暗将使他们更加珍惜光明;寂静将教会他们真正领略喧譁的欢乐……
儘管身残,但志不残。海伦凭着一颗坚强的心,最终在逆境中崛起。海伦让我们看到,勇敢寓于灵魂之中,而不是一副强壮的躯体。梅特林克夫人说,海伦·凯勒是一个让我们自豪与羞愧的名字,她的名字应该永世流传,以对我们的生命给予最必要的提醒。真希望《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能给更多的读者以心灵的净化与启发,希望人们由此能在顺境中更加珍惜生命,努力前行。海伦作为一个残疾人却比我们正常人要努力得多,她的进步是我们意想不到的,我们正常人如果都没有她这幺努力的话,应该感到羞愧。从这一点上说,《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海伦一个人的奇蹟,也是所有人走出困境的方向和信心,它使所有拥有光明的人能够重新领悟到生存对于生命的价值,生活对于人生的意义。
海伦·凯勒一生共写了十四部着作。《我的生活》是她的处女作。本书由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文和《我的生活》、《走出黑暗和寂静》、《莎莉文老师的故事》三本书以及《海伦·凯勒书信选编》而成,系统地介绍了海伦·凯勒丰富、生动、真实而伟大的一生。
一九六八年六月一日,海伦·凯勒——这位谱写出人类文明史上辉煌生命讚歌的聋哑盲学者、作家、教育家,在鲜花包围中告别了人世。然而,她那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她那带有传奇色彩的一生,却永远载入了史册,正如着名作家马克·吐温所言:“19世纪出现了两个了不起的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就是海伦·凯勒。”
一八八○年六月二十七日,海伦·凯勒出生在美国南部的阿拉巴马州的塔斯甘比亚镇。小海伦的幸福童年是极其短暂的。在19个月的时候,猩红热夺去了她的视力和听力,不久,她又丧失了语言表达能力。然而就在这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里,她并没有放弃,而是自强不息,用顽强的毅力克服了生理缺陷所造成的巨大精神痛苦。这一年,安妮·莎莉文老师来到她的身边,此后半个世纪她一直与海伦朝夕相伴,用爱心和智慧引导她走出无边的黑暗和孤寂。海伦一生创造的奇蹟,都与这位年轻杰出的聋哑儿童教育家密不可分。海伦在本书中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文中深情地抒发了她对莎莉文老师的爱:“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第一眼想看的就是我亲爱的老师。”
海伦热爱生活,她去骑马、划船、游泳、划雪橇,甚至独自一人月夜泛舟,用心去领略月下荷塘的美景;她去参观博物馆,“听”音乐会,甚至去“欣赏”歌剧……她从中得到了知识。在本书中,海伦说:“知识给人以爱,给人以光明,给人以智慧,应该说知识就是幸福,因为有了知识,就是摸到了有史以来人类活动的脉搏,否则就不懂人类生命的音乐!”的确,知识的力量是无穷的,正是知识使海伦创造了这些人间奇蹟!在知识的引导下,原本幽闭在盲聋世界里的她学会了读书和说话,开始和其他人沟通,最后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哈佛大学德克利夫学院,成为一个学识渊博的人,是掌握英语、法语、德语、拉丁语、希腊语五种文字的着名作家和教育家。创造这一奇蹟,还靠海伦那颗不屈不挠的心。海伦坦然接受了命运所给她的挑战,她用爱心去拥抱世界,以惊人的毅力面对困境,终于在黑暗中找到了人生的光明面。她度过了生命的88个春秋,却有87年是在无光、无声的孤绝岁月中顽强煎熬——世界被她的勇敢震撼了。海伦最后又把慈爱的双手伸向全世界。她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到处奔走,足迹遍布美国和世界各地,最后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机构,为盲人学校募集资金,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她自己在黑暗中摸索前行,然后以自己为灯,照亮了人们前进的路。她的奉献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讚扬,并得到许多国家政府的嘉奖。
当读到海伦的自传时,我们必然会感到自己是多幺地幸运和幸福。什幺是光明和黑暗,自己睁眼闭眼就清楚了。跟正常人相比,海伦的世界里只有无光、无声、无语的孤独,她渴望奇蹟的出现。《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从一个盲人的角度想像如果自己能够有三天的时间看到世界,将会去做哪些事,写出了一个失明者对光明的无限渴望。她在书中写道: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第一天:我要透过“灵魂之窗”看到那些鼓励我生活下去的善良、温厚与心怀感动的人们。
第二天:我要在黎明起身,去看黑夜变成白昼的动人奇蹟。我将怀着敬畏之心,仰望壮丽的曙光全景,去看太阳如何唤醒了沉睡的大地。
第三天:我将在当前的日常生活中度过,到为生活而奔忙的人们经常去的地方去体验他们的快乐、忧伤、感动与善良。
对于正常人来说,这是多幺微不足道的愿望,要达到这样的愿望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可是对于海伦,这又是多幺令人心酸的奢望,哪怕用儘自己全部的力量,也只能是幻想。可是我们却不懂得珍惜,更多的贪慾闭塞了我们的心灵。拥有的往往视而不见,只是到失去时才后悔万分。一如海伦·凯勒所说的:“我们对待生命如此倦怠。在对待自己的各种天赋及使用自己的器官上,又何尝不是如此?只有那些盲了的人才更加珍惜光明,那些成年后失明、失聪的人就更是如此。然而,那些耳聪目明的人却从来不好好地利用他们的这些天赋。他们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无任何鉴赏之心。”事情往往就是这样,一旦失去了的东西,人们才会留恋它。人们得了病才想到健康的幸福,如果让每个人在他成人后的某个阶段瞎上几天、聋上几天,黑暗将使他们更加珍惜光明;寂静将教会他们真正领略喧譁的欢乐……
儘管身残,但志不残。海伦凭着一颗坚强的心,最终在逆境中崛起。海伦让我们看到,勇敢寓于灵魂之中,而不是一副强壮的躯体。梅特林克夫人说,海伦·凯勒是一个让我们自豪与羞愧的名字,她的名字应该永世流传,以对我们的生命给予最必要的提醒。真希望《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能给更多的读者以心灵的净化与启发,希望人们由此能在顺境中更加珍惜生命,努力前行。海伦作为一个残疾人却比我们正常人要努力得多,她的进步是我们意想不到的,我们正常人如果都没有她这幺努力的话,应该感到羞愧。从这一点上说,《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海伦一个人的奇蹟,也是所有人走出困境的方向和信心,它使所有拥有光明的人能够重新领悟到生存对于生命的价值,生活对于人生的意义。
海伦·凯勒一生共写了十四部着作。《我的生活》是她的处女作。本书由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文和《我的生活》、《走出黑暗和寂静》、《莎莉文老师的故事》三本书以及《海伦·凯勒书信选编》而成,系统地介绍了海伦·凯勒丰富、生动、真实而伟大的一生。
一九六八年六月一日,海伦·凯勒——这位谱写出人类文明史上辉煌生命讚歌的聋哑盲学者、作家、教育家,在鲜花包围中告别了人世。然而,她那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她那带有传奇色彩的一生,却永远载入了史册,正如着名作家马克·吐温所言:“19世纪出现了两个了不起的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就是海伦·凯勒。”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世界文学名着:假如给我三天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