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常青藤名家名译: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常青藤名家名译: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常青藤名家名译: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海伦·凯勒的散文代表作,她以一个身残志坚的柔弱女子的视角,告诫身体健全的人们应珍惜生命,珍惜造物主赐予的一切。这本书中的主要部分是《我生活的故事》,这是海伦·凯勒的自传性作品,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无与伦比的杰作”主要写了海伦变成盲聋哑人后的生活。书中还介绍后来海伦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伟人,马克·吐温也介绍她体会不同的丰富多彩的生活。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常青藤名家名译: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 作者:海伦·凯勒 (Keller H.)
  • 出版社: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 页数:169页
  • 开本:16
  • 品牌: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 外文名:Three Days to See
  • 译者:朱原
  • 出版日期:2014年4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ISBN:9787539167312

作者简介

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着名盲聋女作家,教育家和演讲者。从小聪明伶俐,但疾病却夺走了她的视力、听力。在安妮·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她学会了读书和说话。毕业于哈佛大学,一生从事慈善事业,荣获“总统自由勋章”等奖项。主要着作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我的老师》等。
朱原,1950年和1959年先后毕业于国立社会教育学院新闻系和外交学院高级英语进修班。原任商务印书馆编审,外语工具书编辑室主任。曾担任中国辞书学会次数编纂与出版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翻译家协会汉译英委员会委员,国家图书奖评审,中国辞书奖评审。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翻译作品包括:合译《朗文当代英语大词典》《精选英汉、汉英词典》等,小说《法国人的晓港湾》(简写本、英汉对照)。发表《双解词典引论》等论文多篇。

媒体推荐

本书是伟大的经历和平凡的故事的完美结合。海伦·凯勒堪称人类意志力的伟大偶像。
——美国《时代周刊》

名人推荐

海伦·凯勒和拿破仑是19世纪两个最杰出的人物。拿破仑试图用武力征服世界,他失败了;海伦·凯勒用笔征服世界,她成功了!
—— 美国作家 马克·吐温
海伦·凯勒的身体不是自由的,但她的心灵却是无比自由的。
——美国喜剧演员 查理·卓别林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第二部分我生活的故事
第一章 跌入梦魇
第二章 小霸王
第三章 奔向光明
第四章 再塑生命的人
第五章 亲近大自然
第六章 挑战语言
第七章 畅游在知识的海洋
第八章 难忘的圣诞节
第九章 波士顿之行
第十章 海滨假日
第十一章 山间秋季
第十二章 北方的冬天
第十三章 “我现在不是哑巴了!”
第十四章 《霜王》事件
第十五章 参观世界博览会
第十六章 驾驭拉丁语
第十七章 在赖特—赫马森聋人学校
第十八章 在剑桥女子学校
第十九章 备考拉德克利夫学院
第二十章 大学时代
第二十一章 嗜书如命
第二十二章 多姿多彩的生活
第二十三章 一双双托满阳光的手
第三部分书信选译
一 给表姐安娜以及乔治·T·特纳夫人
二 给南波士顿柏金斯盲人学校的盲姑娘们
三 给柏金斯盲人学校校长阿纳格诺斯先生
四 给麦可·阿纳格诺斯先生
五 给安妮·曼斯菲尔德·莎莉文小姐
六 给约翰·格林利夫·惠蒂尔
七 给奥利弗·温德尔·霍姆斯博士
八 给乔治·R·克赖尔
九 给奥利弗·温德尔·霍姆斯博士
十 给约翰·H·霍姆斯先生
十一 给奥利弗·温德尔·霍姆斯博士
十二 给卡罗琳·德比小姐
十三 给查尔斯·E·莫奇斯夫人
十四 给威廉·索夫人
十五 给威廉·韦德先生
十六 给爱德华·埃弗雷特·黑尔先生
十七 给《大园世界》杂誌

序言

本书是美国着名盲聋女作家海伦·凯勒的一部自传体着作,写于1902年,记叙了作者童年和青年时代的生活。
海伦·凯勒一岁半的时候,一场重病夺去了她的视力和听力,随后又丧失了说话的能力,然而就在那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里,她竟然学会了读书和说话,并以优秀的成绩从大学毕业,成为一名学识渊博,掌握英、法、德、拉丁和希腊五种文字的着名作家和教育家。她走遍美国各地和世界许多国家,为盲人学校筹集资金,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赢得了各国民众的讚扬,并得到许多国家政府的嘉奖。1959年联合国曾发起“海伦·凯勒”世界运动。
海伦·凯勒幼年得病致残以后,蒙昧而又乖戾,几乎是无可救药的废物,但后来却成长为一名有文化修养的大学生,这确实是个奇蹟。无怪乎马克·吐温说,十九世纪出了两个杰出的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海伦·凯勒。这个奇蹟可以说有一半是海伦·凯勒的老师安妮·莎莉文创造出来的,是她崇高的献身精神和科学的教育方法结出的硕果。从这里可以看出对残疾人进行特殊教育的重要性。海伦幼时还得到许多文学、艺术、科学界知名人士的关怀和帮助。这不但使她受到教益,还得到精神慰藉。书中还提到与科学家贝尔等社会名流的交往,读来富于兴味,使人深受启发。
当然,海伦·凯勒学业上的惊人成就,主要还应归功于她发愤图强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我国伟大历史学家司马迁脍炙人口的名句“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歌颂的不就是这种惊天动地的发愤精神吗?在这个意义上说,海伦·凯勒不仅是残疾人的楷模,而且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的榜样。
海伦·凯勒用“忘我就是快乐”来克服生理缺陷所造成的精神痛苦。她说:“我要把别人眼睛所看到的光明当做我的太阳,别人耳朵听见的音乐当做我的交响乐,别人嘴角的微笑当做我的幸福。”一句话,她以人之乐为己之乐。正因为如此,这个双目失明,双耳失聪,几乎与世隔绝的姑娘,才能那样热爱生活。她会游泳、骑马、滑雪、下棋,还喜欢欣赏戏剧演出,参观博物馆和名胜古蹟,从中汲取知识的养料。青年海伦·凯勒赖以克服困难、茁壮成长的这些高尚品质,也是她之后把毕生精力奉献给盲人事业的思想基础。
海伦从七岁开始接受教育,到考进拉德克利夫学院的十四年期间,她给亲人、朋友和同学写了大量的信,总计达数百封。这些书信,或者描述旅途所见所闻,或者倾诉自己的情怀,有的则是複述刚刚听说的一个故事,内容十分丰富。海伦十二岁时就发表短篇小说,进入拉德克利夫学院以后的作文常常被老师作为範文在课堂上朗读,以至后来成为一位着名的作家,其文字根基在很大程度上得力于她从学习读和写的初期就开始写信的爱好和习惯。这些信件,既表现了作者语文程度提高的惊人速度(特别是在早期),也展现了作者从一个幼稚天真的孩子发展成为一个盲人教育家及其献身精神发生髮展的过程。柏金斯盲人学校的刊物曾发表海伦1892年以前的许多书信,供人们研究她的成长过程,同时也用以启发教育读者。
本书选收的书信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1887年到1890年之间的七封信。读者可以看到一个七岁的盲聋哑孩子,只学习了三个半月写出的第一封信,以及其后四年在思想和文字上的迅速发展,其语文水平大大超过了没有生理缺陷、接受正常教育的同龄儿童。第二部分是1891年到1901年的十封信。海伦十岁的时候就热心为一个五岁的盲聋孩子汤姆募捐,让他受教育,以后又为盲人福利举办茶会,为她的家乡小镇筹办免费图书馆等等。很清楚,这时海伦的幼稚心灵里,已经滋生起帮助他人、帮助困苦人的崇高思想的嫩芽,体会到盲人接受教育的重要性。这是她后来矢志不渝地献身盲人教育事业的思想基础。
海伦的着名散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最初发表于美国的《大西洋月刊》,想像丰富,文思泉涌。她对生活的那种热爱、执着的态度,不能不让人为之感动。此文已由王海珍女士从美国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出版的《古今散文选》上译出,经王子野先生校订润色,原载我国《散文》杂誌1980年第十二期,现徵得译者同意,载入本书。
译者水平有限,译文若有错误或不当之处,请读者指正。
朱原
2012年4月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常青藤名家名译: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