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军山古栈道
公元前312年秦惠文王首置汉中郡,石门栈道系世界上最早的人工穿山隧道。是汉王朝的发祥地,汉高祖刘邦“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完成统一大业,特用“汉”字为号,建立汉王朝,留有古汉台等遗址。而三国时期诸葛亮屯兵汉中,六出岐山,鞠躬尽瘁,着名的武侯墓就在汉中。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定军山古栈道
- 地理位置:陕西省汉中市
- 门票价格:免费
- 着名景点:武侯祠
概述
乘汽车自汉中城里向北行驶,看着窗外掠过公路两侧直立挺拔的水杉树,远处是成片的稻田,大概驶出城十多公里到位于褒斜古道山口褒城。然后再出褒城即驶入盘山路,渐走渐高,可俯视汉江支流,顺着那溢满宽阔河床清澈的江水,远远望见3公里外石门水库那高高矗立的巨大坝体。
信息
现在能看到的栈道已不完整,有些被烧,还有些由于下雨等环境因素而自然破败。从汉中到长安要穿过秦岭,而所有蜀道基本都是栈道,走一遍才知道栈道是多幺艰险。历史上为了在崎岖的栈道上运送军粮,诸葛亮还发明了木牛流马——有说是一种木製小推车,很精巧,推着走挺快,比一般拉车方便,当年打仗时用它大大提高了运送的效率。走过这一段,我对三国当时的交通和运输有了概念。其实我读历史一直有个疑问,诸葛亮跟定军山到底有什幺关係?为什幺他六出祁山,每次都回到定军山,出兵也在定军山。来看了之后发现,定军山原来是一个军事基地,诸葛亮在那儿操练部队、演习。定军山底下有一条河,环抱着定军山,叫汉水。这样,他在那儿既能操练陆军,也可以操练水军。正因为他所有的事业都在定军山开始,所以在临死之前,诸葛亮提出死后要安葬在定军山。
在那个年代,诸葛亮出中原夺天下这件事不容易,《出师表》实际上表露出他的一个心理,他是在乾一件实际不可能的事。诸葛亮完不成他的“业绩”和当时的环境有很大的关係。受地形影响,他的士兵以步兵为主,步兵要走栈道,速度没优势,时间一久就会受粮草制约。木牛流马这套活儿已经做到人能想像的极致,但栈道很容易被火攻,而其他交通方式在蜀道都行不通。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更能让人理解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用这种方法表明他对事业的执着和对君王的忠诚。可能有人会认为诸葛亮那几场仗没打好,但实际上天然的障碍你不来是感受不到的,另外还有当地的气候。冬天很冷,夏天有瘴气,湿气很重,打仗时士兵很容易中暑中毒。
徒步旅行说,这里是成语“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正宗发生地。为修建水库,百里绵延的褒斜古栈道尽淹没水中,五百里褒斜古道依江曲折而建,通向长安。如今残迹不存,只剩下西崖半山上的鸡头关,鸡头关因地势高且是坚岩巨石得以保留,古诗词中可找到对此景的描述。站在石门大坝上,最大的冲动是借一双火眼金睛下潜到百米深的水下,抚一抚褒斜古栈道的隧道洞壁。现在,为弥补人们这样的遗憾,有关部门在大坝外用现代手段复原了一小段古栈道,眼前的木桩、木板、索桥和隧洞,也可以让今人小发一下幽思古情。
武侯祠拜诸葛
同样从汉中出发,去勉县的武侯祠也不过40分钟。徒步旅行说,武侯祠的山门向北,取北出祁山之意。过了牌楼就是微缩的琴楼(据说是按原城楼按1/3的比例建的),唱空城计的地方,导游介绍说上面还有一具晋代石琴,但现在已经风化成一块黑色的光滑石头。在武侯祠,可能缘于偏僻,也可能保留着南阳隆中的韵味,清净典雅,一尘不染,似乎有一种回归的安静。这里有着许多名贵的花木,在其他地方也很少见。蝴蝶梅、腊梅、紫葳、桂花、凌霄花、樱花、黄果朴树、白果树、皂角树、古柏等花木,争奇斗妍,鲜亮如春。最珍贵要数有400多年的旱莲树了。据说,旱莲的花朵红白相间,花心粉色,花形如莲花,所以人们称其为旱莲。这也是国家珍贵树种。当地人介绍说,旱莲开花时还没有叶子,枝桿突兀,而满树花如霞,形如笑,临风摇曳,楚楚动人。院里还有一株300多年的蝴蝶梅,主干大约有25厘米,树高三四米,树冠如蓬,叶若扶桑。蝴蝶梅开时,有四个花瓣,多白花,前两叶大后两叶小,酷似玉色蝴蝶。令徒步旅行感到十分遗憾的是:这次来得不是时候,没有看到开花的美妙。
出了武侯祠又坐车前往武侯墓,两处相距不远。武侯墓位于定军山脚下,其实是一个小公园。门口立着孔明塑像,头做得有点大,按漫画术语来说大约是四头身。但这里这些柏树的年龄却是武侯墓真实的证明,粗而挺拔的树静立于园中,甚是幽静。据说,这些柏树属于油柏,所以每过两年要给它们浇一次菜油。武侯墓成一个倒置的斗形状,绿草茵茵。墓上生了一棵黄桷,人们说这是诸葛夫人的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