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外阴皮脂溢性角化病

外阴皮脂溢性角化病

外阴皮脂溢性角化病

疾病病因

脂溢性角化病因未明,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皮肤老化。该病好发于中老年人,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
2、遗传。泛髮型有阳性家族史,可表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3、日晒。该病多见于外露部位,天光照射对其发生髮展可能起一定作用。
4、病毒感染。有文献报导文身部位发生脂溢性角化病,与外伤后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有关
5、内脏恶性肿瘤,Ieser-Tré1at(多发性发疹性脂溢性角化病)皮疹与多种内脏肿瘤(尤其是胃肠道恶性肿瘤)及黑棘皮病有关。

发病机制

该病的基本病理特徵为角化过度棘层肥厚及乳头瘤样增生,肿瘤病变基底平坦,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两端与正常表皮相连增生的表皮中可见两种类型细胞:
1、鳞状细胞或棘细胞,与正常表皮中所见鳞状细胞相同。
2、基底样细胞酷似正常基底细胞但较其小,胞核相对较大常混合存在。

临床表现

该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发病年龄女性迟于男性,男性更多见,皮损可发生于黏膜、掌跖之外的任何体表部位,以头面、躯干、上肢多见,腹部、臀部,外阴(阴阜、大阴唇外侧)亦可见。外阴部脂溢性角化病可单独或与其他部位同时发生。初始损害为小而扁平、境界清楚的淡褐色斑片,以后逐渐增大至数厘米,但直径一般不超过3cm,圆形或卵圆形,颜色呈褐色或淡黑色,边缘清楚,扁平略隆起皮面,偶有蒂,表面粗糙,乾燥呈乳头瘤样,被覆油腻性鳞屑或厚痂,剥除鳞屑或厚痂后基底粗糙、湿润但不易出血,不少可见毛囊性角栓。发生于腹股沟、外阴部位的皮损亦可有蒂,表现为皮赘样、乳头样、蕈样突起,该病可单发,但通常多发,数个至数百个不等,一般无自觉症状,偶有痒感。病程缓慢,病期长,无癌变趋向。
图2图2
Leser-Trélat征:又称多发性皮疹性脂溢性角化病(multiple eruptive seborrheic keratosis),是伴恶性肿瘤的脂溢性角化病,主要表现为脂溢性角化病的皮损数目迅速增多,受累範围扩大,伴明显瘙痒。合併健康搜寻的恶性肿瘤以胃肠道腺癌多见,也可为淋巴瘤,蕈样肉芽肿,恶性黑色素瘤等。併发症:感染。

疾病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检查诊断不难。

鉴别诊断

外阴脂溢性角化病需与外阴痣细胞痣寻常疣恶性黑色素瘤,鲍温病鉴别组织病理检查可鉴别之。

治疗措施

该病不影响健康,不会癌变,故不需治疗。病人因美容原因需要治疗时,可用雷射术、电灼术、液氮冷冻治疗。亦可用5%氟尿嘧啶软膏外用,1次/d,疗效佳。预后:限制多脂、多糖饮食,多吃蔬菜,少用热水肥皂清洗头部,避免各种机械性刺激。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外阴皮脂溢性角化病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