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
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原黑龙江鸡西煤炭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是哈尔滨医科大学为提高综合实力和竞争能力,在大庆市委市政府支持下,于2004年3月开始投资兴建的新型校区,2004年10月正式启用。哈尔滨医科大学校区成立于2004年10月成立于黑龙江省大庆市。开设护理学、医学检验、医学检验(病理检验方向)、精神医学、中药学、药物製剂、康复治疗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办公自动化方向)、医学实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药物分析等12个本科专业,有专科专业9个。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
- 外文名:HMUDQ
- 简称:哈医大大庆
- 校训:木直中绳 博学载医
- 创办时间:2004年10月
- 类别:公立大学
- 现任校长:赵光
- 知名校友:于挽安
- 所属地区:中国黑龙江省
- 主要院系:基础医学院、医学检验与技术学院、护理学院、药学院等
- 原名:黑龙江鸡西煤炭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 校址:黑龙江省大庆市高新区新阳路1号
学校介绍
仰望北国的璀璨星空,她熠熠生辉;俯瞰祖国的壮美版图,她秀丽多姿——大庆,中国绿色油化之都,天然百湖之城,北国温泉之乡。
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就坐落在这美丽的北方名城之中。学校位于大庆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占地面积114万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2004年10月建成投入使用后,进一步提升了哈尔滨医科大学的综合实力和竞争能力,拓展了学校发展空间。
哈尔滨医科大学始建于1926年,占地面积236万平方米,是一所具有相当发展规模和鲜明办学特色的教学研究型医科大学,跻身于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前列,是国家首批举办七年制高等医学教育的医学院校之一,是国内首家通过全球医学教育质量认证试点性评估,并进入WHO/WFME阿维森纳世界医学教育院校名录的医学院校。
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 现有专兼职教师500余人,其中龙江学者2人,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40人。设有基础医学院、护理学院、医学检验与技术学院、药学院、第五临床医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医学信息学院、精神卫生学院等8个教学院系。建有1箇中心实验室,9个教学、科研实验中心、10个科研平台,实验室总数87个。学校建筑总面积12.7万平方米,设备总值9900万元。
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 的护理学科为国家一级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和省级重点学科;现有21个学科专业开展了博士、硕士研究生教育;普通本科设定12个专业(含方向),涵盖了医学、理学、管理学三个学科门类,其中医学检验技术和护理学专业为省级重点建设专业;普通专科设定9个专业(含方向),其中护理、医学检验技术和药学专业为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护理学专业为国家级专业教学改革试点专业。截至目前在校生总数7100余人。学校设有2个临床医学院和3个临床教学医院,设备设施国内一流,师资力量雄厚,为学生实践、实习创造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
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科研工作成果显着,几年来承担国家、省、市科研立项课题327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5项,教育部课题5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3项),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7项;在国家级、省级学术期刊上发表教研、科研论文1600余篇,SCI收录论文211篇,其中影响因子超过6以上的4篇,EI收录论文8篇;出版专着、教材、工具书230余部;获国家级,省、部级,市级科研成果奖183项,其中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黑龙江省政府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获科研经费资助2199.1万元。
黑龙江省医学科学院生物製药研究所、生物医药院士工作站、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学环境医学研究所环境医学研究基地、黑龙江省高校工程技术研发平台新药技术研发平台等都设在我校。
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先后同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俄罗斯、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近20所院校建立了友好校际关係,并广泛开展学术交流与办学合作。护理学、医学检验技术、药学等专业与美国乔治亚州立大学,英国知山大学以及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学、昆士兰科技大学、南澳大学等开展了多元化的合作交流;与日本NPO国际医疗福祉人才育成机构在护理学专业教学和学生就业等领域开展合作。经过近10年的努力,我校多个专业在教学、科研、就业等方面已经与国际接轨,实现了冲出黑龙江、全国领先的跨越式发展目标。
多年来,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秉承“木直中绳,博学载医”的校训,始终坚持以育人为根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大学文化为灵魂、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的办学思想,努力为社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套用型医药卫生专门人才,毕业生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医院、疾病控制中心、医学研究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为我国医学教育和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近三年,本科毕业生一次就业率95%以上,专科毕业生一次就业率90%以上,标誌着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的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社会的高度认可。
传承历史,开创未来。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坚持实施科学发展、特色发展、跨越发展及又快又好的发展战略,加强内涵建设,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已跃居全国前列。全体师生员工传承哈尔滨医科大学“尚医,崇生,传承,探行”的大学精神和伍连德博士“赤诚爱国、自强创业”的奉献精神,牢记“木直中绳,博学载医”的校训,弘扬“ 敬业奉献、质朴包容、自强不息、创业发展”的校区精神,戮力同心、厚积薄发,向建设国内一流教学研究型医科大学的既定目标锐意进取、努力奋斗。
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 现有专兼职教师500余人,其中龙江学者2人,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40人。设有基础医学院、护理学院、医学检验与技术学院、药学院、第五临床医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医学信息学院、精神卫生学院等8个教学院系。建有1箇中心实验室,9个教学、科研实验中心、10个科研平台,实验室总数87个。学校建筑总面积12.7万平方米,设备总值9900万元。
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 的护理学科为国家一级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和省级重点学科;现有21个学科专业开展了博士、硕士研究生教育;普通本科设定12个专业(含方向),涵盖了医学、理学、管理学三个学科门类,其中医学检验技术和护理学专业为省级重点建设专业;普通专科设定9个专业(含方向),其中护理、医学检验技术和药学专业为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护理学专业为国家级专业教学改革试点专业。截至目前在校生总数7100余人。学校设有2个临床医学院和3个临床教学医院,设备设施国内一流,师资力量雄厚,为学生实践、实习创造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
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科研工作成果显着,几年来承担国家、省、市科研立项课题327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5项,教育部课题5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3项),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7项;在国家级、省级学术期刊上发表教研、科研论文1600余篇,SCI收录论文211篇,其中影响因子超过6以上的4篇,EI收录论文8篇;出版专着、教材、工具书230余部;获国家级,省、部级,市级科研成果奖183项,其中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黑龙江省政府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获科研经费资助2199.1万元。
黑龙江省医学科学院生物製药研究所、生物医药院士工作站、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学环境医学研究所环境医学研究基地、黑龙江省高校工程技术研发平台新药技术研发平台等都设在我校。
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先后同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俄罗斯、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近20所院校建立了友好校际关係,并广泛开展学术交流与办学合作。护理学、医学检验技术、药学等专业与美国乔治亚州立大学,英国知山大学以及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学、昆士兰科技大学、南澳大学等开展了多元化的合作交流;与日本NPO国际医疗福祉人才育成机构在护理学专业教学和学生就业等领域开展合作。经过近10年的努力,我校多个专业在教学、科研、就业等方面已经与国际接轨,实现了冲出黑龙江、全国领先的跨越式发展目标。
多年来,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秉承“木直中绳,博学载医”的校训,始终坚持以育人为根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大学文化为灵魂、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的办学思想,努力为社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套用型医药卫生专门人才,毕业生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医院、疾病控制中心、医学研究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为我国医学教育和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近三年,本科毕业生一次就业率95%以上,专科毕业生一次就业率90%以上,标誌着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的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社会的高度认可。
传承历史,开创未来。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坚持实施科学发展、特色发展、跨越发展及又快又好的发展战略,加强内涵建设,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已跃居全国前列。全体师生员工传承哈尔滨医科大学“尚医,崇生,传承,探行”的大学精神和伍连德博士“赤诚爱国、自强创业”的奉献精神,牢记“木直中绳,博学载医”的校训,弘扬“ 敬业奉献、质朴包容、自强不息、创业发展”的校区精神,戮力同心、厚积薄发,向建设国内一流教学研究型医科大学的既定目标锐意进取、努力奋斗。
历史沿革
哈尔滨医科大学
哈尔滨医科大学是由原哈尔滨医科大学(创建于1926年的哈尔滨医学专门学校,1938年改名为哈尔滨医科大学)和兴山中国医科大学(其前身为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学校,抗战胜利后北迁兴山,分别成立了第一、二、三、四分校的一、二分校 合併组建而成的),在合併中国医大第一、第二分校的过程中,同时接收了原哈医大和军医学校,接管了两校部分校舍、设备,正式成立了哈尔滨医科大学。
1926年9月伍连德博士创建哈尔滨医学专门学校
1931年11月江西瑞金中国工农军卫生学校
1932年2月江西雩都红军军医学校校长贺诚
1940年9月延安中国医科大学校长:王斌
1945年7月兴山(鹤岗)中国医科大学校长/政委:王斌
1947年10月龙井以内科为主的中国医科大学第一分校校长:任国祥
1948年3月哈尔滨以五官科为主的中国医科大学第二分校院长:薛公绰
1948年4月通化中国医科大学第三分校校长:郑太山
1948年5月平谷地区中国医科大学第四分校校长:刘绍久
1949年4月哈尔滨医科大学
1954年归卫生部领导
1956年6月更名为哈尔滨医学院
1958年4月卫生部将哈尔滨医学院移交黑龙江省领导同年11月恢复哈尔滨医科大学校名
1926年9月伍连德博士创建哈尔滨医学专门学校
1931年11月江西瑞金中国工农军卫生学校
1932年2月江西雩都红军军医学校校长贺诚
1940年9月延安中国医科大学校长:王斌
1945年7月兴山(鹤岗)中国医科大学校长/政委:王斌
1947年10月龙井以内科为主的中国医科大学第一分校校长:任国祥
1948年3月哈尔滨以五官科为主的中国医科大学第二分校院长:薛公绰
1948年4月通化中国医科大学第三分校校长:郑太山
1948年5月平谷地区中国医科大学第四分校校长:刘绍久
1949年4月哈尔滨医科大学
1954年归卫生部领导
1956年6月更名为哈尔滨医学院
1958年4月卫生部将哈尔滨医学院移交黑龙江省领导同年11月恢复哈尔滨医科大学校名
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
纵观学校五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校区前身为1958年建立的鹤岗煤矿卫生学校,1964年迁到鸡西,改称鸡西煤矿卫生学校(1984年更名为鸡西煤炭卫生学校),1994年升格为鸡西煤炭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00年併入哈尔滨医科大学,2002年撤销鸡西煤炭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建制,成为实质性的哈尔滨医科大学分校。 2004年,分校向大庆转移,揭开了自身发展历史上的新篇章。
1958年6月,经哈尔滨煤炭工业管理局批准建立鹤岗煤矿卫生学校,与鹤岗医专合属办公,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由 鹤岗务局领导。
1961年11月,经哈尔滨煤管局决定将双鸭山卫校部分师生合併到鹤岗煤矿卫生学校。
1961年11月,经哈尔滨煤管局决定将双鸭山卫校部分师生合併到鹤岗煤矿卫生学校。
1962年末,鹤岗煤矿医专在国家调整中撤消,保留了鹤岗煤矿卫校。
1964年2月 ,鹤岗煤矿卫生学校搬迁到鸡西,改名为鸡西煤矿卫生学校。同时,接收了鸡西矿院的部分职工以及阜 新煤矿卫生学校的药检两个专业的教师和设备。
1965年1月 ,黑龙江煤管局决定将省煤矿干部学校与鸡西煤矿卫生学校合併,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
1968年,学校处于文化大革命阶层段,黑龙江煤管局批准干校撤消,除少部分专业教师调出外,其余全部移交给卫校,并决定卫校也暂时停办。
1979年1月1日,煤炭工业部决定将鸡西煤矿卫生学校收归部属。
1983年1月 ,煤炭工业部决定将鸡西煤矿卫生学校下放给东北内蒙古煤炭工业联合公司领导。
1984年5月1日,煤炭工业部决定鸡西煤矿卫生学校改名为鸡西煤炭卫生学校。
1984年,煤炭工业部批准成立鸡西煤炭职工医学院,与鸡西煤炭卫生学校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并于1985年开始招生。
1994年3月4日,国家教委批准在鸡西煤炭卫生学校基础上建立鸡西煤炭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实行煤炭部与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双重领导,以工业部为主的领导管理体制。
1998年7月,国务院决定鸡西煤炭医专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黑龙江省政府管理为主的领导管理体制。
2000年5月26日,经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鸡西煤炭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併入哈尔滨医科大学,成为哈尔滨医科大学分校,但保留了鸡西医专的建制。
2002年5月13日,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撤销鸡西煤炭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建制,实质性併入哈尔滨医科大学。
2004年10月11日,哈尔滨医科大学分校整体搬迁至大庆,更名为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
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
杨宝田 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党委书记
赵 光 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校长
张 君 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党委副书记
张铁辉 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副校长
赵 光 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校长
张 君 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党委副书记
张铁辉 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副校长
李雅荣 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副校长、工会主席
宋印利 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副校长
孙宏丽 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副校长
历任领导
宋印利 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副校长
孙宏丽 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副校长
历任领导
哈尔滨医科大学
历任校党委书记(建国后) 韩 靖(1949年) 季中朴(1951年) 黄耕夫(1958年) 周 旋(1972年) 王禹明(1974年) 刘守忠(1981年) 程锡绎(1985年) 李士杰(1997年) 金连弘(2000年) 姜洪池(2001年) | 历任校长(建国后) 李 鄂(1949年) 季中朴(1951年) 李亭植(1955) 张一民(1967年) 周 旋(1972年) 王禹明(1974年) 李亚非(1978年) 刘守忠(1981年) 于维汉(1983年) 隋永起(1984年) 金 铮(1989年) 金连弘(1997年) 杨宝峰(2001年) |
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
历任书记 | 历任校长 | |||
代成彬 (1958年) | 郝梅春(1958年6月) | |||
张 杰(1961年) | 李大刚(1961年) | |||
张 杰(1963年) | ||||
高化民(1964年3月) | 王子林(1964年3月) | |||
毕建廷(1969年3月) | ||||
金耕男(1972年7月) | ||||
王 勤(1974年5月) | 王 勤(1974年5月) | |||
李成富(1977年5月) | ||||
张英康(1977年5月) | |
周德琮(1982年12月) | 张立才(1982年12月) |
周德琮(1985年4月) | 武玉俭(1985年4月) |
陈锦书(1992年8月) | 武 玉俭(1992年8月) |
张士学(1994年9月) | 高富和(1994年9月) |
刘文川(2003年5月) | |
尹克森(2005年3月) |
刘 泓(2006年3月) | |
朱大岭(2010年11月) |
专业设定
本科教育
[重点专业] 医学检验技术
[重点专业] 护理学
[优势专业] 药物分析
[优势专业] 医学影像技术
[优势专业] 医学实验技术
[优势专业] 康复治疗学
[优势专业] 精神医学
[优势专业] 医学检验技术(病理检验技术方向)
[优势专业] 药物製剂
[优势专业] 中 药 学
[特色专业]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医学信息方向)
[特色专业]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医学文秘方向)
[重点专业] 护理学
[优势专业] 药物分析
[优势专业] 医学影像技术
[优势专业] 医学实验技术
[优势专业] 康复治疗学
[优势专业] 精神医学
[优势专业] 医学检验技术(病理检验技术方向)
[优势专业] 药物製剂
[优势专业] 中 药 学
[特色专业]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医学信息方向)
[特色专业]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医学文秘方向)
专科教育
[专科] 医学检验技术(病理检验技术方向)
[专科] 康复治疗技术
[专科] 医学影像技术
[专科] 临床医学(儿童保健方向)
[专科] 临床医学
[专科] 药 学
[专科] 医药行销专业
[专科] 医学检验技术
[专科] 护理
[专科] 康复治疗技术
[专科] 医学影像技术
[专科] 临床医学(儿童保健方向)
[专科] 临床医学
[专科] 药 学
[专科] 医药行销专业
[专科] 医学检验技术
[专科] 护理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