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中国气象大数据(2018)

中国气象大数据(2018)

《中国气象大数据(2018)》是中国气象局发布于2018年12月4日发布的档案。

结果显示,在支撑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方面,2017年全国共发布预警信息213824条,成功避让地质灾害1016次,预警信息公众覆盖率达到85.8%。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中国气象大数据(2018)
  • 发布时间:2018年12月4日
  • 发布单位:中国气象局

发布背景

气象大数据是指在气象领域中,围绕智慧型预报和智慧服务,从气象数据採集、加工处理、预报预测、共享服务、存储归档等气象业务和科研工作各个环节所产生的各类数据总和及相关技术和套用的总称,主要来源包括气象观测数据、气象产品数据和网际网路气象数据,类型多、体量大、更新快、质量高、价值高。

发布历程

2018年12月4日,中国气象局发布的《中国气象大数据(2018)》显示,开放共享的气象数据已广泛套用于交通运输、新能源、农业、移动互联软体开发和服务、公共管理等领域,效益显着。

主要内容

《中国气象大数据(2018)》指出,自2001年率先启动气象科学数据共享试点工作以来,全国气象部门通过电子政务平台、气象数据传输专线、中国气象局气象数据卫星广播系统、网际网路等方式向各地各行业提供气象数据支撑,年服务量超过500TB。其中,主要通过中国气象数据网、风云卫星遥感数据网、中国天气网等向社会公众提供数据服务。
截至2018年12月,已有2000余家科研教育机构、近千家企业和超过20万个人注册中国气象数据网,访问量超过1.7亿人次,共享服务数据量超过30TB,广泛套用于交通运输、新能源、农业、移动互联软体开发和服务、公共管理,以及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粮食等多个领域。
在支撑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方面,2017年全国共发布预警信息213824条,成功避让地质灾害1016次,预警信息公众覆盖率达到85.8%。
《中国气象大数据(2018)》还显示,气象数据已融入多个行业,实现协同发展,如福建省气象局向种植户推送实时监测信息和棚内气象预报产品,可增加经济效益21.1%;天津市气象局实时採集两万个监测点积水实况数据,实现基于用户定位和用户请求的预警信息靶向推送;北京市气象局将模式预报、实况数据与北京地区公众出行规律、车流量、驾驶行为等数据进行融合,支撑智慧交通管理。
此外,中国气象局通过多种途径收集共享卫星、地面、高空、海洋、数值预报模式等全球气象资料;承担世界数据中心中国气象学科中心任务,向套用部门和用户提供气象信息服务;承担世界气象组织卫星数据收集和产品中心的任务,接收风云卫星数据并製作成产品,通过世界气象组织信息系统为各国用户提供数据服务。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中国气象大数据(2018)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