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杞子
黄栀子繁殖可用扦插法,春季选一年生以上,强健之枝条,每15~20公分为一段,扦插后约经30~40天能髮根。
基本介绍
- 中文学名:黄栀子
- 界:植物界
- 门:被子植物门 Magnoliophyta
- 纲:双子叶植物纲 Magnoliopsida
- 目:龙胆目 Gentianales
- 科:茜草科 Rubiaceae
- 属:栀子属
形态特徵
黄杞子为黄杞的种子。
半常绿乔木,高达10余米,全体无毛,被有橙黄色盾状着生的圆形腺体;枝条细瘦,老后暗褐色,乾时黑褐色,皮孔不明显。偶数羽状複叶长12-25厘米,叶柄长3-8厘米,小叶3-5对,稀同一枝条上亦有少数2对,近于对生,具长0.6-1.5厘米的小叶柄,叶片革质,长6-14厘米,宽2-5厘米,长椭圆状披针形至长椭圆形,全缘,顶端渐尖或短渐尖,基部歪斜,两面具光泽,侧脉10-13对。雌雄同株或稀异株。雌花序1条及雄花序数条长而俯垂,生疏散的花,常形成一顶生的圆锥状花序束,顶端为雌花序,下方为雄花序,或雌雄花序分开则雌花序单独顶生。雄花无柄或近无柄,花被片4枚,兜状,雄蕊10-12枚,几乎无花丝。雌花有长约1毫米的花柄,苞片3裂而不贴于子房,花被片4枚,贴生于子房,子房近球形,无花柱,柱头4裂。果序长达15-25厘米。果实坚果状,球形,直径约4毫米,外果皮膜质,内果皮骨质,3裂的苞片托于果实基部;苞片的中间裂片长约为两侧裂片长的2倍,中间的裂片长3-5厘米,宽0.7-1.2厘米,长矩圆形,顶端钝圆。5-6月开花,8-9月果实成熟。
分布範围
产于台湾、广东、广西、湖南、贵州、四川和云南。分布于印度、缅甸、泰国、越南。生于海拔200-1500米的林中。模式标本采自广东。
主要价值
功能主治: 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用于热病心烦、黄疸尿赤、血淋涩痛、血热吐衄、目杰肿痛、火毒疮疡、扭伤。
黄杞子

黄杞子(又名水杞子),主要做染料使用。
繁殖方法
黄栀子繁殖可用扦插法,春季选一年生以上,强健之枝条,每15~20公分为一段,扦插后约经30~40天能髮根。
栽培技术
黄栀子栽培土质以富含有机质之肥沃壤土生育最佳。全日照、半日照均理想,但日照充足生育开花较旺盛。
花期过后修剪一次,维持树形美观,并有利下次开花;若植株老化,早春施以重剪或强剪。性喜温暖至高温,生育适温约18~28度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