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体古生物学报
《微体古生物学报》创刊于1984年,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主办的关于微体古生物学方面的学术刊物。
据2018年5月《微体古生物学报》编辑部官网显示,《微体古生物学报》编委会拥有编委26人。
据2018年5月21日中国知网显示,《微体古生物学报》共出版文献1536篇、总被下载175836次、总被引9084次;(2017版)複合影响因子为0.792、(2017版)综合影响因子为0.623。据2018年5月21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微体古生物学报》载文量为451篇、被引量为3016次、下载量为7310次;2015年影响因子为0.65。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微体古生物学报
- 外文名称:Acta Micropalaeontologica Sinica
- 语言:中文
- 类别:生物学、地质学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 编辑单位:《微体古生物学报》编辑部
- 创刊时间:1984年
- 出版周期:季刊
- 国内刊号:32-1189/Q
- 国际刊号:1000-0674
- 邮发代号:28-110
- 属性:中文核心期刊、JST、CSCD
- 现任主编:穆西南
- 编辑部地址:南京市北京东路39号
办刊历史
1984年9月,《微体古生物学报》创刊。
1984年——1999年,未收录至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据中国知网收录信息显示,1985年01期开始由半年刊更改为季刊。
2014年11月,该刊成为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微体古生物学报》曾获国家出版基金资助。
办刊条件
资源平台
科研部门
据2018年5月研究所官网信息显示,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共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1箇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资源地层学与古地理学院重点实验室)以及一个基础研究部(下设三个所研究室:古无脊椎动物学研究室、微体古生物学研究室、古植物学与孢粉学研究室)。
馆藏资源
据2018年5月研究所图书馆官网信息显示,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图书馆共有外文现刊370余种(包括交换和赠阅),中文现刊近150种;馆藏国内外地层及古生物学科的书刊约26万册(期),其中期刊2500余种、20余万册(期)。
栏目方向
主要栏目
《微体古生物学报》设有科研论文、学术思想讨论、学术动态报导、新技术、新方法、简介、评述等栏目。
报导内容
《微体古生物学报》主要刊登微体古生物学的最新研究论文,国内外学术研究动态和学术思想的讨论。介绍微体古生物学研究的新方法、新技术及重要古生物论着的简介和评述。以及蜓、非蜓有孔虫、介形类、牙形类、轮藻、沟鞭藻、硅藻、放射虫等有关微体古生物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国内外学术研究动态,有关新技术、新方法的套用和新书简介、学术活动简讯等。
读者对象
《微体古生物学报》适合微体古生物学和生物地层工作者、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师生及地质、石油、煤炭、海洋与湖泊及生命科学等系统的有关专业人员。
人员编制
据2018年5月《微体古生物学报》编辑部官网显示,《微体古生物学报》编委会拥有编委26人。
姓名 | 工作单位 | 姓名 | 工作单位 |
王乃文 |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 吴亚生 |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王玉净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所 | 杨群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所 |
牛志军 | 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调中心 | 杨湘宁 |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
卢辉楠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所 | 陈木宏 |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所 |
叶得泉 | 大庆油田 | 陈荣华 |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
白志强 | 北京大学 | 罗辉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所 |
冯庆来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 | 郑守仪 |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
曲日涛 | 中海油深圳实验中心 | 夏凤生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所 |
苏新 |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 钱逸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所 |
李军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所 | 袁训来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所 |
李保华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所 | 唐鹏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所 |
李铁刚 |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 曹美珍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所 |
李建国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所 | 董熙平 |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
学术交流
2014年7月15日,《微体古生物学报》编辑委员会会议在长春召开。学报主编、副主编和编委共16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穆西南主编主持,会议听取了武雯代表学报编辑部所做的2013年工作报告,编委们就学报现状、存在问题等方面展开了讨论,并就如何扩大稿源、提高学报质量提出许多建设性意见。
办刊成果
收录情况
中国国内收录情况:《微体古生物学报》被《中国地理科学文摘》、《中国生物学文摘》、《全国报刊索引》、《生物科学信息》、《古生物学文摘》、《中国地质文摘》等收录;是CSCD中国科学引文资料库来源期刊(2017-2018年度)(含扩展版),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1992年(第一版)、1996年(第二版)、2000年版、2004年版、2008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
中国以外收录情况:《微体古生物学报》被《Science Citation Index》(SCI)、《Bibliography and Index of Geology》、《BIOSIS PREVIEWS》、《Zoological Record》、《Cretaceous Research》中的Bibliographia Cretacea、JST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资料库(2013)等收录。
研究发表
据2018年5月21日中国知网显示,《微体古生物学报》共出版文献1536篇。
据2018年5月21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微体古生物学报》载文量为451篇。
影响因子
据2018年5月21日中国知网显示,《微体古生物学报》总被下载175836次、总被引9084次;(2017版)複合影响因子为0.792、(2017版)综合影响因子为0.623。
据2018年5月21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微体古生物学报》被引量为3016次、下载量为7310次;据2015年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数据显示,《微体古生物学报》影响因子为0.65,在全部统计源期刊(6735种)中排第2112名,生物科学、天文学、地球科学(318种)中排第156名。
荣誉表彰
1995年、1997年和1999年,《微体古生物学报》连续三次被评为江苏省优秀期刊。
1992年、1996年和2000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连续三次将《微体古生物学报》列为生物学类核心期刊。
《微体古生物学报》被评为“2012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
文化传统
办刊宗旨
该刊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以推广科研成果、开展学术交流、促进生物学和地质学的发展为宗旨。为研究古气候、古环境、古生态及沉积矿产的勘探与开发服务。
学科定位
该刊覆盖的学科主要为地球科学和生命科学,并涉及到环境科学及其他学科。
形象标识

现任领导
《微体古生物学报》编委会领导
职务 | 姓名 | 工作单位 |
主编 | 穆西南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所 |
副主编 | 万晓樵 |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
尹磊明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所 | |
赵泉鸿 | 同济大学海洋地质系 | |
林彩华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