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境友好能源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科技大学)
科技部与四川省政府共同批准省部共建环境友好能源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运行。该实验室为四川省首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
该实验室以西南科技大学为依託单位,建设运行期5年。建设运行期内,省政府将每年为实验室提供1000万元专项经费支持;科技部将协助其建立与业务对口的高水平国家科研基地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关係,统筹国家科技计画支持实验室科研能力和科研基础条件建设;省科技厅将在实验室团队建设、高端人才引进、领军人才培养和科研条件建设等方面给予重点保障。
该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有四个:围绕聚变裂变能利用关键材料、核废物处理处置与辐射安全材料、能量的存储和转换机制、高效节能材料。套用包括“人造太阳”相关材料、汽车动力电池、保温隔热的泡沫混凝土等。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65人,已在部分研究领域实现突破。以新能源客车电池为例,目前实验室已做出全国最高能量密度的新能源客车电池。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环境友好能源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科技大学)
- 类别:国家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简介
环境友好能源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科技大学)始建于2003年的先进建筑材料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历经15年发展与建设,2018年5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批准为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依託西南科技大学运行与管理。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65人,现有科研用房9000余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达5000余万元。近年来,承担国家、军口等各类项目200余项,科研经费1.7亿元。
环境友好能源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围绕建材行业、核工业、国防军工可持续发展中的材料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开展聚变裂变能利用的关键材料、核废物处理处置与辐射安全材料、能量的存储和转换机制、高效节能材料四个方向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
实验室在放射性废物固化处理、胶体纳米粒子界面结构表征、能量存储材料缺陷工程等方向取得了一系列原创研究成果,先后发表在Adv. Mater、Nano Energy等国际期刊;自主研发了新型极速闪烧高温陶瓷设备、固化体化学稳定性表征系统、金刚石薄膜CVD製备系统等系列仪器设备;实现了雷射聚变靶丸关键材料的保障供给、氚防护手套生产套用、无机多孔保温隔热材料示範工程等工程技术开发。实验室已在核能利用关键材料、节能材料、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取得一批较重要的科研成果,形成了一定的优势和特色,部分成果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具有较好的研究基础。
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一:聚变裂变能源利用关键材料
以聚变裂变能利用的关键材料为研究对象,开展聚变裂变燃料包层材料及聚变裂变混合堆功能材料方面的研究。重点开展靶丸调製材料、密度梯度材料、储能材料、灰笼材料、黑腔材料等的研究;在裂变包层关键材料方面重点研究238U、239Th在包层中在聚变中子作用下的裂变行为及裂变能量的控制释放机制,其中包括具有燃耗高安全性好的裂变燃料空心小球、气凝胶、多孔碳气凝胶缓冲材料,贫化铀、乏燃料等研究。
实验室功能

研究方向二:核废物与环境安全材料
以核燃料循环后端所涉及的关键材料为研究对象,重点开展放射性废液高效分离、核素与材料的界面作用、辐照条件下防护材料的回响机制等基础科学技术问题的研究,着力解决“核材料组成及其微结构的辐照回响机制”这一重大科学问题。在放射性废液高效富集分离、放射性废物处理与处置、辐射防护材料等领域形成较强的优势和特色。
研究方向三:能量的存储和转换材料
围绕高效转换与储存材料基础科学问题展开研究,从化学结构、微纳结构、巨观结构等尺度构筑材料及其表界面,形成多尺度效应,建立结构-物理效应-能量储存转换机制间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实现能量转换与储存过程可控。
研究方向四:高效节能材料设计
围绕工业和建筑中能量损耗这一普遍问题,以高性能多孔保温隔热材料和相变材料两类高效节能材料为研究目标,针对影响能量损耗和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的关键因素-节能材料热输运行为,重点开展节能材料及其结构系统热输运理论、高效节能材料微结构设计及性能调控、节能材料和服役环境相互作用的理论、套用基础和套用关键技术问题研究,获得环境友好高效节能材料及结构系统解决方案。
学术委员会
序号 | 职务 | 姓名 | 性别 | 职称 | 学科领域 | 所在单位 |
1 | 主任委员 | 彭先觉 | 男 | 研究员 | 原子核物理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
2 | 副主任委员 | 谢毅 | 女 | 教授 | 能源材料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3 | 副主任委员 | 邹志刚 | 男 | 教授 | 能源材料 | 南京大学 |
4 | 副主任委员 | 陈永灿 | 男 | 教授 | 能源工程 | 西南科技大学 |
5 | 委员 | 聂祚仁 | 男 | 教授 | 材料冶金 | 北京工业大学 |
6 | 委员 | 韩秀峰 | 男 | 研究员 | 电子材料 |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
7 | 委员 | 贾德昌 | 男 | 教授 | 非金属材料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8 | 委员 | 赖新春 | 男 | 研究员 | 核能材料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
9 | 委员 | 李忠明 | 男 | 教授 | 高分子材料 | 四川大学 |
10 | 委员 | 卢忠远 | 男 | 教授 | 节能材料 | 西南科技大学 |
11 | 委员 | 傅正义 | 男 | 教授 | 材料加工 | 武汉理工大学 |
12 | 委员 | 钱觉时 | 男 | 教授 | 非金属材料 | 重庆大学 |
13 | 委员 | 唐永建 | 男 | 研究员 | 凝聚态物理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
14 | 委员 | 肖忠良 | 男 | 教授 | 含能材料 | 南京理工大学 |
15 | 委员 | 张生栋 | 男 | 研究员 | 核能材料 |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
资料来源: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环境友好能源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