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红樱作品中的教育观:博识教育篇
《杨红樱作品中的教育观:博识教育篇》主要讲述了,在杨红樱的许多充满知识性和趣味性的故事里,我们也看到了一种严谨和殷勤的“科普精神”。这也是博识教育里不可或缺的一个内容。说到底,儿童文学,尤其是科普文学,虽然是派生于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它们又不能不受制于“教育”,不能不传达着最真实、最严谨的科学知识和自然原理的普及与传播。难能可贵的是,杨红樱在用有趣的故事来演绎和解释科学道理的同时,也传达了她对于自然、动物、土地和人类相互依存的关係与命运的观察与思考。在那些“科普故事”的背后,有一种严正和博大的“大地道德”和“自然伦理”在闪光,她是在默默地、而又殷勤地呼吁人们以谦恭、善良、友好和关爱的姿态来对待大地上的一切生命。小读者从这些故事里所获得的,甚至超过了一篇科普作品本身所含有的知识含量,从中也可受到一些人文关怀、悲悯情怀的感染。
基本介绍
- 书名:杨红樱作品中的教育观:博识教育篇
-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 页数:233页
- 开本:16
- 品牌:长江文艺出版社
- 作者:杨红樱
- 出版日期:2013年2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ISBN:9787535460066
基本介绍
内容简介
《杨红樱作品中的教育观:博识教育篇》是选入杨红樱编着的《杨红樱作品中的教育观》的十二辑作品,涉及了博识教育中诸多话题。例如,从《失去的乐园》一辑里,我们看到了她对人类和万物共同的生存环境的思考;在《连环大案》一辑里,揭示了那些无视自然法则、对弱势的自然群体缺少敬畏之心的所谓“征服者”,最终都将祸及自身的命运;在《野生动物园》和《山洞里的秘密会议》这两辑里,她讚美了那些满怀着正义感,自觉地担负起保护环境、拯救濒临险境的小动物的孩子的勇敢之举;《如果还有一种假设》一辑里,是在倡导如何保护与彰显孩童时期的自由和快乐的天性;在《寻找快活林》一辑里,我们看到了她对生命的终极意义、生命教育方面的思考和忧虑;《太阳妈妈的孩子》和《欢乐使者》这两辑里,蕴涵着她对“尊重”、“信任”、“友善”、“爱心”这样一些足以让生命变得崇高和明亮的品质的张扬和肯定;在《去雪山过元旦》和《飞翔在山谷中的猪》这两辑里,我们看到了她对辽阔、丰富的大自然所带给孩童的灵性、自由、梦想和敬畏感的思考与感恩;而在《一只灵魂出窍的猪》和《我看见了死神》这两辑里,有关于如何面对困境和逆境的“挫折教育”,也有如何直面黑暗、危险和死亡的“生命教育”。等等。
作者简介
杨红樱,四川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成都市文联副主席,曾做过国小老师、儿童读物编辑、儿童刊物主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有突出贡献的专家”。19岁开始发表儿童文学作品,现已出版童话、儿童小说五十余种。已成为畅销品牌图书的有:《杨红樱童活系列》、《杨红樱校园小说系列》、《淘气包马小跳系列》、《笑猫日记系列》,总销量超过3000万册。曾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出版政府奖提名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冰心儿童图书奖等奖项。作品被泽成英、法、德、韩、越等多语种在全球出版发行。在作品中坚持“教育应该把人性关怀放在首位”的理念,在中国小校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多次被少年儿童评为“心中最喜爱的作家”。
图书目录
海豚救鲸群
一件愉快的事
犀牛和犀牛鸟
绿色卫士
失去的乐园
亲子共读:找回我们失去的乐园
那个没有良心的人
心中的怒火
山洞里的秘密会议
第三个回合
亲子共读:请让我来关心你
又见老老鼠
骷髅酌影子
我看见了死神
在细雨审告别
亲子共读:生命之花灿烂耀目
野生动物园
母白虎和小白虎
抽菸酌六猩猩
亲子共读:树立起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
小红船儿摇呀摇
欢乐使考
亲子共读:温暖的爱心传递
七个鸡蛋
七个小淘气
用气球救乖狐狸
太阳妈妈的孩子
捉迷藏,迷了路
小灰狼
乖狐狸深夜救小鸡
小仙女的夜明珠
鸡妈妈从朝露呈走来
亲子共读:尊重和信任,让生命变得高贵
山坡上有棵小银杏
寻找快活林
木耳
亲子共读:生命的意义在哪里?
血战象坑
连环大案
都市罪犯
亲子共读:一切征服者最终都将祸及自身
贪婪的欲望
幻果还有一种假设
熊猫,你的心情快乐吗?
亲子共读:失去了自由,就没有了快乐
樱桃沟的樱桃节
黑旌风灵魂出窍
飞翔在山谷中的猪
亲子共读:优质的情感是真善美的种子
身上没有肉的猪
求生的欲望
救命的樱桃
亲子共读:敬重生命,直面困境
一件愉快的事
犀牛和犀牛鸟
绿色卫士
失去的乐园
亲子共读:找回我们失去的乐园
那个没有良心的人
心中的怒火
山洞里的秘密会议
第三个回合
亲子共读:请让我来关心你
又见老老鼠
骷髅酌影子
我看见了死神
在细雨审告别
亲子共读:生命之花灿烂耀目
野生动物园
母白虎和小白虎
抽菸酌六猩猩
亲子共读:树立起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
小红船儿摇呀摇
欢乐使考
亲子共读:温暖的爱心传递
七个鸡蛋
七个小淘气
用气球救乖狐狸
太阳妈妈的孩子
捉迷藏,迷了路
小灰狼
乖狐狸深夜救小鸡
小仙女的夜明珠
鸡妈妈从朝露呈走来
亲子共读:尊重和信任,让生命变得高贵
山坡上有棵小银杏
寻找快活林
木耳
亲子共读:生命的意义在哪里?
血战象坑
连环大案
都市罪犯
亲子共读:一切征服者最终都将祸及自身
贪婪的欲望
幻果还有一种假设
熊猫,你的心情快乐吗?
亲子共读:失去了自由,就没有了快乐
樱桃沟的樱桃节
黑旌风灵魂出窍
飞翔在山谷中的猪
亲子共读:优质的情感是真善美的种子
身上没有肉的猪
求生的欲望
救命的樱桃
亲子共读:敬重生命,直面困境
序言
我国教育先哲孔子有句名言:“不学诗,无以言。”这里的“诗”,指的是《诗经》。他强调说,《诗经》“皆雅言”,而且通过学习《诗经》,还可以“多识草木鸟兽之名”。孔子这些话,既在说明读《诗经》给人带来的实用意义,读诗能够使人灵秀,同时也告诉了我们,读《诗经》还可以获得广博的大自然知识。也就是说,早在两千多年前,这位伟大的教育先哲,就在提倡一种“博识教育”了。
我们今天所倡导的“博识教育”理念的精髓里,其实仍然蕴含着孔子教育思想的传统。博识教育的主旨之一,就是要培养具有广博知识和优雅气质的人,儘可能让少年儿童摆脱庸俗、单调和僵化,唤醒他们内心的“卓异”和“灵性”。或者说,要让孩子们去懂得什幺是生命真正的价值和意义,怎样的成长,才是最美丽和最健康的成长;怎样的人格,才是真正高尚、美丽和健全的人格。
杨红樱在她的许多儿童文学作品里,不断地传达出了“博识教育”(或称“博雅教育”)的观念和理想,传达出了她对生命与成长的反思和感悟。她用许多儿童小说和童话,用一个个鲜活的少年儿童的成长故事,诠释了她对博识教育中所涉及的方方面面的思考与想像。
选入本书的十二辑作品,涉及了博识教育中诸多话题。例如,从《失去的乐园》一辑里,我们看到了她对人类和万物共同的生存环境的思考;在《连环大案》一辑里,揭示了那些无视自然法则、对弱势的自然群体缺少敬畏之心的所谓“征服者”,最终都将祸及自身的命运;在《野生动物园》和《山洞里的秘密会议》这两辑里,她讚美了那些满怀着正义感,自觉地担负起保护环境、拯救濒临险境的小动物的孩子的勇敢之举;《如果还有一种假设》一辑里,是在倡导如何保护与彰显孩童时期的自由和快乐的天性;在《寻找快活林》一辑里,我们看到了她对生命的终极意义、生命教育方面的思考和忧虑;《太阳妈妈的孩子》和《欢乐使者》这两辑里,蕴涵着她对“尊重”、“信任”、“友善”、“爱心”这样一些足以让生命变得崇高和明亮的品质的张扬和肯定;在《去雪山过元旦》和《飞翔在山谷中的猪》这两辑里,我们看到了她对辽阔、丰富的大自然所带给孩童的灵性、自由、梦想和敬畏感的思考与感恩;而在《一只灵魂出窍的猪》和《我看见了死神》这两辑里,有关于如何面对困境和逆境的“挫折教育”,也有如何直面黑暗、危险和死亡的“生命教育”。等等。
博识和博雅教育,其实是一种如何让渺小、脆弱、平庸和短暂的生命变得丰富、坚强、美丽和远大的教育,是一种引领着生命走向崇高、走向开阔和博大的教育。杨红樱在许多作品里,抒发了她的这些观念和理想。
我曾经多次以她的《山坡上有棵小银杏》和《木耳》这两篇小童话为例,分析过她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山坡上有棵小银杏》写的是一棵小银杏树的生命悲剧。她本来也可以像所有年轻、健康和美丽的小树一样,沐浴着大自然的阳光和风雨茁壮地成长,长成一棵树冠如云、枝叶纷披的参天大树的。因为谁都知道,银杏树的生命从来都比别的树木活得更为久远和顽强。可是,不幸的是,这棵小小的银杏树,从小就生活在一片虚浮的讚美声中。来自周围的那些不切实际的讚美和夸饰,就像挂在她纤细的树枝上的那些沉重的木牌一样,渐渐地压弯了她的身体,也渐渐地扭曲了她健康的生命和心理。她的生命朝着看上去是被宠爱、被爱护,实际上是被扭曲、被摧残的深渊里滑去。而这些虚浮的荣誉与讚美,并没有引起她的警醒和拒绝,而是助长了她的虚荣心,使她迷失了自我,找不到正确的方向。结果,她年轻的生命被虚浮的声誉压垮了,她在自己未完成的梦想中,永远地倒下了。
克罗地亚有一个古老的童话故事说的是:一个人通过森林之王的魔力,得到了一个重返一生中最快乐时光的机会,而他因为无法割捨的种种牵挂,最后还是选择了回到现实生活中来。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学家认为,一个人一旦已经走过了“人生旅程之中途”之后,就应该稍做停顿,想一想,你面临的后半生的任务之一。就是要从支配着整箇中年时期的实用主义的理性中突破出来,把自己从沉重的社会惯例中解放出来,返璞归真——重返纯真的记忆之乡,重返童年的自然境界。杨红樱的《木耳》这篇童话,也蕴涵着这层意味。那棵即将重返纯真的记忆之乡和自然境界的老树,似乎正在召唤那背着沉重的负担匆匆赶路的人们:请坐下来,就坐一会儿,让我们一起想一想,生命的终极价值究竟在哪里?而我们最神圣的教育的使命,不就是帮助孩子们去更好地热爱和珍惜生命,身心健康而又美丽地成长吗?
正如在情感教育里我们会遭遇儿童的早恋、性别差异、对身体某些部位和现象的好奇与恐惧等“敏感话题”,在博识教育里,我们同样会碰到诸如死亡、困境、挫折等“负面主题”。杨红樱在作品里没有迴避和绕开这些话题,而是直面相对,让故事说话,智慧地表达出了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
例如在《我看见了死神》那组作品里,陷入绝望的雨樱从笑猫身上看到了“生”的希望,也懂得了该如何去热爱生命、战胜死亡;笑猫从雨樱身上看到了生命的美丽与高贵,也感到了一种守护生命、不让鲜活的生命受到侵袭和践踏的高尚的责任。因为有了笑猫的无畏和守护,新的太阳重新升起,黎明重又到来,生命的奇蹟也重新出现。读完整个故事,我们会发现,原来,死亡并不是那幺可怕和不可战胜。在一切美丽、乐观和坚强的生命面前,它只会望而却步,最后逃之夭夭了。在故事最后,笑猫献给雨樱的那一束金色的太阳菊,是多幺灿烂耀目!它象徵着高贵和辉煌的生命的光华。
再如《太阳妈妈的孩子》这一辑童话,讲的是一只乖狐狸在草丛里捡到了七只鸡蛋,他用小拖车把它们拖回家,本想把它们孵成小鸡,然后做成红烧鸡大餐吃掉的,可是,在辛辛苦苦地孵育它们的过程中,七只小鸡天真、活泼、善良与淘气的天性,却渐渐唤醒了乖狐狸生命深处的善与爱。他开始精心养育和呵护起这七个小淘气了,而小淘气们也把他当成了自己的“妈妈”,那幺信任和依赖着他……故事最后,乖狐狸竟然在七个小淘气面前惭愧地低下了头说:以前我是想等你们长大了,就把你们做成红烧鸡吃掉的,可是,我现在真的很爱你们!乖狐狸在认识和发现了七只小鸡的生命与天性之美的同时,也重新认识和发现了潜藏在自己内心深处的善与爱的美德。这组童话里蕴涵着杨红樱的一种明亮的教育理想:小孩子应该从小就学会尊重和信任:尊重一切弱小的生命,尊重他人;信任世间一切美好的感情,信任他人。尊重和信任,能够使我们的生命变得更加高贵和美丽。
国际安徒生文学奖得主托莫德·豪根曾说:“只要我们一天弄不清我们对孩子的行为,只要我们不敢回归童年,我们仍会不断地伤害儿童,同时也伤害我们成年人自己。”又说,“当我们鼓足勇气向童年迈进时,这就意味着我们必须感受心中的痛苦,即灵魂中的渴求——对更好的生活的梦想。”
敬重生命,珍惜生命,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延续的前提,也是博识教育、博雅教育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如今许多国家都在中国小开设了“敬重生命”的教育课。例如在英国人眼中,尊重生命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素养之一。在英国的博识教育中,教导孩子敬重生命的对象不仅局限于家人、朋友和自身,还应该包括动物在内的对所有生命的敬重与爱护。甚至在英国的幼稚园里,你也能听见老师在给孩子们提问一些“尊重和敬畏生命”这样的问题。
在杨红樱的许多充满知识性和趣味性的故事里,我们也看到了一种严谨和殷勤的“科普精神”。这也是博识教育里不可或缺的一个内容。说到底,儿童文学,尤其是科普文学,虽然是派生于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它们又不能不受制于“教育”,不能不传达着最真实、最严谨的科学知识和自然原理的普及与传播。难能可贵的是,杨红樱在用有趣的故事来演绎和解释科学道理的同时,也传达了她对于自然、动物、土地和人类相互依存的关係与命运的观察与思考。在那些“科普故事”的背后,有一种严正和博大的“大地道德”和“自然伦理”在闪光,她是在默默地、而又殷勤地呼吁人们以谦恭、善良、友好和关爱的姿态来对待大地上的一切生命。小读者从这些故事里所获得的,甚至超过了一篇科普作品本身所含有的知识含量,从中也可受到一些人文关怀、悲悯情怀的感染。
我们今天所倡导的“博识教育”理念的精髓里,其实仍然蕴含着孔子教育思想的传统。博识教育的主旨之一,就是要培养具有广博知识和优雅气质的人,儘可能让少年儿童摆脱庸俗、单调和僵化,唤醒他们内心的“卓异”和“灵性”。或者说,要让孩子们去懂得什幺是生命真正的价值和意义,怎样的成长,才是最美丽和最健康的成长;怎样的人格,才是真正高尚、美丽和健全的人格。
杨红樱在她的许多儿童文学作品里,不断地传达出了“博识教育”(或称“博雅教育”)的观念和理想,传达出了她对生命与成长的反思和感悟。她用许多儿童小说和童话,用一个个鲜活的少年儿童的成长故事,诠释了她对博识教育中所涉及的方方面面的思考与想像。
选入本书的十二辑作品,涉及了博识教育中诸多话题。例如,从《失去的乐园》一辑里,我们看到了她对人类和万物共同的生存环境的思考;在《连环大案》一辑里,揭示了那些无视自然法则、对弱势的自然群体缺少敬畏之心的所谓“征服者”,最终都将祸及自身的命运;在《野生动物园》和《山洞里的秘密会议》这两辑里,她讚美了那些满怀着正义感,自觉地担负起保护环境、拯救濒临险境的小动物的孩子的勇敢之举;《如果还有一种假设》一辑里,是在倡导如何保护与彰显孩童时期的自由和快乐的天性;在《寻找快活林》一辑里,我们看到了她对生命的终极意义、生命教育方面的思考和忧虑;《太阳妈妈的孩子》和《欢乐使者》这两辑里,蕴涵着她对“尊重”、“信任”、“友善”、“爱心”这样一些足以让生命变得崇高和明亮的品质的张扬和肯定;在《去雪山过元旦》和《飞翔在山谷中的猪》这两辑里,我们看到了她对辽阔、丰富的大自然所带给孩童的灵性、自由、梦想和敬畏感的思考与感恩;而在《一只灵魂出窍的猪》和《我看见了死神》这两辑里,有关于如何面对困境和逆境的“挫折教育”,也有如何直面黑暗、危险和死亡的“生命教育”。等等。
博识和博雅教育,其实是一种如何让渺小、脆弱、平庸和短暂的生命变得丰富、坚强、美丽和远大的教育,是一种引领着生命走向崇高、走向开阔和博大的教育。杨红樱在许多作品里,抒发了她的这些观念和理想。
我曾经多次以她的《山坡上有棵小银杏》和《木耳》这两篇小童话为例,分析过她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山坡上有棵小银杏》写的是一棵小银杏树的生命悲剧。她本来也可以像所有年轻、健康和美丽的小树一样,沐浴着大自然的阳光和风雨茁壮地成长,长成一棵树冠如云、枝叶纷披的参天大树的。因为谁都知道,银杏树的生命从来都比别的树木活得更为久远和顽强。可是,不幸的是,这棵小小的银杏树,从小就生活在一片虚浮的讚美声中。来自周围的那些不切实际的讚美和夸饰,就像挂在她纤细的树枝上的那些沉重的木牌一样,渐渐地压弯了她的身体,也渐渐地扭曲了她健康的生命和心理。她的生命朝着看上去是被宠爱、被爱护,实际上是被扭曲、被摧残的深渊里滑去。而这些虚浮的荣誉与讚美,并没有引起她的警醒和拒绝,而是助长了她的虚荣心,使她迷失了自我,找不到正确的方向。结果,她年轻的生命被虚浮的声誉压垮了,她在自己未完成的梦想中,永远地倒下了。
克罗地亚有一个古老的童话故事说的是:一个人通过森林之王的魔力,得到了一个重返一生中最快乐时光的机会,而他因为无法割捨的种种牵挂,最后还是选择了回到现实生活中来。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学家认为,一个人一旦已经走过了“人生旅程之中途”之后,就应该稍做停顿,想一想,你面临的后半生的任务之一。就是要从支配着整箇中年时期的实用主义的理性中突破出来,把自己从沉重的社会惯例中解放出来,返璞归真——重返纯真的记忆之乡,重返童年的自然境界。杨红樱的《木耳》这篇童话,也蕴涵着这层意味。那棵即将重返纯真的记忆之乡和自然境界的老树,似乎正在召唤那背着沉重的负担匆匆赶路的人们:请坐下来,就坐一会儿,让我们一起想一想,生命的终极价值究竟在哪里?而我们最神圣的教育的使命,不就是帮助孩子们去更好地热爱和珍惜生命,身心健康而又美丽地成长吗?
正如在情感教育里我们会遭遇儿童的早恋、性别差异、对身体某些部位和现象的好奇与恐惧等“敏感话题”,在博识教育里,我们同样会碰到诸如死亡、困境、挫折等“负面主题”。杨红樱在作品里没有迴避和绕开这些话题,而是直面相对,让故事说话,智慧地表达出了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
例如在《我看见了死神》那组作品里,陷入绝望的雨樱从笑猫身上看到了“生”的希望,也懂得了该如何去热爱生命、战胜死亡;笑猫从雨樱身上看到了生命的美丽与高贵,也感到了一种守护生命、不让鲜活的生命受到侵袭和践踏的高尚的责任。因为有了笑猫的无畏和守护,新的太阳重新升起,黎明重又到来,生命的奇蹟也重新出现。读完整个故事,我们会发现,原来,死亡并不是那幺可怕和不可战胜。在一切美丽、乐观和坚强的生命面前,它只会望而却步,最后逃之夭夭了。在故事最后,笑猫献给雨樱的那一束金色的太阳菊,是多幺灿烂耀目!它象徵着高贵和辉煌的生命的光华。
再如《太阳妈妈的孩子》这一辑童话,讲的是一只乖狐狸在草丛里捡到了七只鸡蛋,他用小拖车把它们拖回家,本想把它们孵成小鸡,然后做成红烧鸡大餐吃掉的,可是,在辛辛苦苦地孵育它们的过程中,七只小鸡天真、活泼、善良与淘气的天性,却渐渐唤醒了乖狐狸生命深处的善与爱。他开始精心养育和呵护起这七个小淘气了,而小淘气们也把他当成了自己的“妈妈”,那幺信任和依赖着他……故事最后,乖狐狸竟然在七个小淘气面前惭愧地低下了头说:以前我是想等你们长大了,就把你们做成红烧鸡吃掉的,可是,我现在真的很爱你们!乖狐狸在认识和发现了七只小鸡的生命与天性之美的同时,也重新认识和发现了潜藏在自己内心深处的善与爱的美德。这组童话里蕴涵着杨红樱的一种明亮的教育理想:小孩子应该从小就学会尊重和信任:尊重一切弱小的生命,尊重他人;信任世间一切美好的感情,信任他人。尊重和信任,能够使我们的生命变得更加高贵和美丽。
国际安徒生文学奖得主托莫德·豪根曾说:“只要我们一天弄不清我们对孩子的行为,只要我们不敢回归童年,我们仍会不断地伤害儿童,同时也伤害我们成年人自己。”又说,“当我们鼓足勇气向童年迈进时,这就意味着我们必须感受心中的痛苦,即灵魂中的渴求——对更好的生活的梦想。”
敬重生命,珍惜生命,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延续的前提,也是博识教育、博雅教育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如今许多国家都在中国小开设了“敬重生命”的教育课。例如在英国人眼中,尊重生命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素养之一。在英国的博识教育中,教导孩子敬重生命的对象不仅局限于家人、朋友和自身,还应该包括动物在内的对所有生命的敬重与爱护。甚至在英国的幼稚园里,你也能听见老师在给孩子们提问一些“尊重和敬畏生命”这样的问题。
在杨红樱的许多充满知识性和趣味性的故事里,我们也看到了一种严谨和殷勤的“科普精神”。这也是博识教育里不可或缺的一个内容。说到底,儿童文学,尤其是科普文学,虽然是派生于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它们又不能不受制于“教育”,不能不传达着最真实、最严谨的科学知识和自然原理的普及与传播。难能可贵的是,杨红樱在用有趣的故事来演绎和解释科学道理的同时,也传达了她对于自然、动物、土地和人类相互依存的关係与命运的观察与思考。在那些“科普故事”的背后,有一种严正和博大的“大地道德”和“自然伦理”在闪光,她是在默默地、而又殷勤地呼吁人们以谦恭、善良、友好和关爱的姿态来对待大地上的一切生命。小读者从这些故事里所获得的,甚至超过了一篇科普作品本身所含有的知识含量,从中也可受到一些人文关怀、悲悯情怀的感染。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杨红樱作品中的教育观:博识教育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