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首届“一带一路”语言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
2016年4月18日,由兰州理工大学发起并主办的“首届‘一带一路’语言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兰州)”在学校逸夫科技馆举行。
2016年4月18日,由兰州理工大学发起并主办的“首届‘一带一路’语言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兰州)”在学校逸夫科技馆举行。会议以“促进跨国文化交流、提升教学科研能力、深化沿线高校合作”为主旨,以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高校跨境语言、文学、历史、文化及教学等研究探讨为主题。学校国际合作处、科技处和外国语学院共同承办。开幕式由外国语学院副院长任育新博士主持。学校外语学院俄语系全体师生、兰内高校20多名专家学者和研究生参加交流。
兰州理工大学副校长曹洁教授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她代表学校向来自俄罗斯、乌克兰、法国、波兰等国家高校的专家学者和省内高校师生代表介绍了学校的办学历史、国际化战略的主要构想语言教学科研工作的整体情况。曹洁副校长指出,本次国际学术研讨会是在 “一带一路”战略、“向西开放”重大举措、“网际网路+”行动计画深入实施的大背景下举行的,会议为省内高校俄语学科专家、外教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高校学者切磋交流语言与文化学术问题、构建沿线高校合作交流新模式、探索组建语言文化协同创新体和开展协同研究提供了平台。这次思想交融和学术碰撞对促进学校俄语学科和专业建设,开阔师生学术视野意义重大。作为上海合作组织中方项目合作院校,兰州理工大学愿意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承担自己的使命和责任。
兰州大学俄语系徐晓荷教授和兰州理工大学外教、卢甘斯克国立大学О·韦尔尼克副教授分别致辞。
本次学术会议以俄语为工作语言,学术交流研讨环节分别由俄语系李亚林主任、О·韦尔尼克主持。国内俄语界知名学者唐重光教授、兰州大学司俊琴教授、圣彼得堡大学А·叶菲缅科副教授、俄罗斯特维尔国立大学А·斯捷潘诺夫副教授、西北民族大学俄语系主任周红梅副教授、外教Э·沙莫季娜和兰州城市学院外语系外教О·普隆金娜等专家学者,围绕《诗人能听见什幺?论创作记忆机制》、《中亚东乾文学研究》、《В·伊万诺夫短篇小说<彩色的风>庄严性构建方式》 、《俄语作为外语的当代教学状况研究》、《普希金和法国诗人巴尔尼之异同》、《世界文学教学中的共建教学法》等主题做了12个学术报告。
会议共收到了5个国家24所高校62位学者(外国52人,中国10人)的学术论文58篇。兰州理工大学李亚林老师的《Г·阿达莫维奇1923-1927年外国文学批评中圣经主题和形象的接受研究》、О·韦尔尼克的《Е·波隆斯卡娅诗歌的犹太主题》、А·普洛特尼科娃的《А·Н·韦尔京斯基生活和创作中的中国》、吴素珍老师的《反映麵包恆常特性的名称》、杨忞老师的《中国评论界论<罪与罚>的心理描写》参加学术交流。
此次会议依託便捷高效的网际网路技术,以主会场会同国际连线方式举行,建立起了俄语系与省内及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高校俄语专家沟通交流的桥樑,对提高沿线国家俄语学科教学科研水平、增进国际语言文化交流、服务学校国际化战略、提升国际影响力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2016首届“一带一路”语言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