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鱼类资料库
世界鱼类资料库(FishBase),又名鱼库,是一个为蒐集鱼类数据而创立的全球物种资料库,是所有生物多样性物种的资料库中最具规模、推动最广的渔业专业性资料库,几乎涵盖了每个种类的生物学、生态学、分类学、种群动态、遗传、生理等特徵及其经济价值等信息,极具科学价值和实用价值。 该资料库由包括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在内的9个研究机构、组织进行监管。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世界鱼类资料库
- 外文名:FishBase
- 创始人:丹尼尔·波利和温妮·佛罗伊斯
- 研究机构:莱普兹尼海洋科学研究所
简介
世界鱼类资料库提供综合性的鱼类数据,包括分类信息、地理分布、寿命及形态特徵、物种数量等,它也会运用营养塔、检索表和生态地理学模型,并提供向其他资料库如仔鱼资料库、基因银行和IUCN红色名录的连线。
该库除了收集全球各地重要的鱼类书籍与研究报告外,还收集了世界各地2104名鱼类科学工作者为该资料库无偿提供的各国本土研究成果,且所有资料完全免费向世界共享,是全球公认的最大的公益性资料库,备受全世界鱼类科研工作者及水产从业者的青睐。
截至2014年4月,世界鱼类资料库收录有32,800个种及亚种的信息,近300种语言的303,100个鱼类常用名, 53900张鱼类照片、50,200个参考文献。支持简体中文,繁体中文,英语,法语,荷兰语,义大利语,德语,阿拉伯语,俄语,瑞典语等多种语言。
合作者
截至2014年4月,世界鱼类资料库共有合作者2104个。
中国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参与合作,并提供专项基金进行资助: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FishBase资料库资源开发和汉化套用研究”(2009C008) ;农业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国际鱼类资料库合作”(2130114-01002)。
监管机构
2003年,世界鱼类资料库由包括联合国粮农组织在内的7个成员单位成立联合会,并由莱普兹尼海洋科学研究所统一协调。中国于2007年成为联合会监管机构的第9个成员。
世界鱼类资料库联合会监管机构:
塞萨洛尼基亚里士多德大学,塞萨洛尼基,希腊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北京,中国
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渔业中心,温哥华,英属哥伦比亚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罗马,义大利
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巴黎,法国
中非皇家博物馆,特尔菲伦,比利时
瑞典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斯德哥尔摩,瑞典
WorldFish,槟城,马来西亚
发展史
世界鱼类资料库的历史可追溯到1970年代,当时鱼类学家丹尼尔·波利正在研究鱼类的增长是否与其鱼鳃的形状有关係。他的假设只有在能够用大量数据测试时才能验证。但当时的数据都散布于海量的文献之中,要想得到极其困难。波利便想将所有数据集合在一起建立一个资料库,令科学家可以方便地探求。
波利僱佣了温妮·佛罗伊斯,在1988年将他们想要的资料库软体编码成功。该资料库最初只收集热带鱼类数据。随后扩大到所有的有鳍鱼,1996年8月登入全球资讯网。现在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鱼类资料库。1995年,其第一张CD-ROM以“FishBase 100”为名发布,随后每年都有发布CD。该软体只能在微软Windows平台的Microsoft Access上运行。
鱼类资料库只收集成年鱼类信息,并不包括幼年及将近成年的鱼类。1999年仔鱼资料库成立, 其蒐集範围包括鱼类微生物、鱼卵和幼鱼,弥补了世界鱼类资料库的不足。受鱼类资料库激励,其他的非鱼类资料库也开始成立,包括2006年成立的SeaLifeBa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