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雪窦山古道
雪窦山古道位于宁波奉化,从蛤蟆坑村到雪窦寺之间的山谷中。 雪窦山古道位于奉化蛤蟆坑村到雪窦寺之间,一路红枫、古桥、水库、巨石、溪流、大佛。春天穿越雪窦山古道上,巨石、溪流、瀑布和令人陶醉的各种各样的鲜花特别鲜艳美丽。四周群山环抱,适宜于春秋冬季攀登。
基本介绍
- 中文名:雪窦山古道
蛤蟆坑村
蛤蟆坑村,一个非常有趣味的村名。
村庄坐落于雪窦寺奉化溪口雪窦山正北上方,山清水秀,风景秀丽。蛤蟆坑村又叫蛤蟒坑村,由雪窦山蛤蟒岭得名,岭间有小溪、水坑。该自然村与东姜村合併后,现属东姜坑行政村,在册村民仅50多户,200来人,是一个袖珍小山村,也是典型的高山农业村。
该村距宁波约有60公里,系前往奉化商量岗风景区必经之地。近日,记者辗转蜿蜒的山路来到蛤蟆坑村,村的四面均是郁郁葱葱的毛竹山,低山缓坡和民居四周则密密麻麻种满了花木,整个村被一片绿树青山包围着,村里处处充满着鸟语花香。
蛤蟆坑村民居、建筑等看上去较为传统,大部分用山中乱石堆砌而成,家家都砌有进门的石台阶;石屋沿着一座岩石嶙峋的山坡自上而下修建,依山林立,鳞次栉比,层层叠叠,布局井然有序。
村中的小溪依山谷流出,经雪窦寺东,出锦镜池,在千丈岩形成“浙东第一瀑”,引来古今多少文人墨客吟诗赋咏。溪上有几座小桥,两座石拱桥是上世纪60年代的产物,桥基也用乱石堆成,实用又古味十足。
村里有一个关于蛤蟆坑村的民间传说:千丈岩瀑布是条白龙的化身。
这条白龙,早先住在山西洪洞县,有一回与沂河龙王打架,白龙身受重伤,不得已去求道仁法师看伤。这道仁法师姓霍,本是西汉大将霍去病的后代。小白龙託梦相求:“我被沂河恶龙斗伤,法师拿浙江雪窦山上蛤蟆水方可救我。”
道仁法师从睡梦中惊醒,果然见到床脚横躺着一条血淋淋的小白龙。他赶紧将它装进药壶,动身前往雪窦山,走了七七四十九天,到了雪窦山蛤蟒岭下,得知蛤蟒水已被山中大蟒精霸占,法师抽出宝剑上山降妖,大战恶蟒,最终大蟒耗光了力气,被法师一剑戳进七寸要害,翻滚往西而死。
“现在那一带山上还遗留着大蟒精的尸骨化成的山石。”村民们说,除掉大蟒精后,小白龙得救后,顺着水势,朝东南游下来,游过之处,就成了现在的山间水坑。道仁法师看到雪窦山下是块风水宝地,就想在此修道。小白龙为谢法师救命之恩,在雪窦山下收住势头,正好挂在悬崖上,从此与法师相伴,这就成了当今的千丈瀑布。
这个神奇的传说,也让村中的溪水、空气似乎也多少沾了点仙气。当然也吸引了不少驴友慕名到这个村庄探寻传说中的故事。
雪窦寺
雪窦寺,全称雪窦资圣禅寺(位于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溪口镇西北),在溪口镇雪窦山上。晋时建于千丈岩瀑布口,称瀑布院。
唐会昌元年移建今址。景福元年扩建,建筑规模宏大,佛殿斋堂,经阁钟楼,禅房藏室 ,丹数百楹,计6000多平方米,藏经阁藏经万卷。南宋时与杭州灵隐、天台国清、宁波天童诸寺齐名。
明时被列为“天下禅宗十剎”之一。民国后香火日衰。1968年因红卫兵而拆除。现建筑为20世纪80年代新建。寺前有古银杏2棵,寺后有张学良将军在被囚中植楠木2株,至今尤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