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乐(合浦县常乐镇简称)
常乐镇总面积25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521公顷,山地面积1万公顷,常乐镇设22个村民委员会,2个居民委员会,有280个自然村,村民小组510个,2001年末常乐镇总人口72722人,其中农业人口64509人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常乐
- 地址:合浦县常乐镇
- 总面积:256平方公里
- 农作物:水稻、花生、玉米、蔬菜、甘蔗
简介
常乐镇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均月照总时数1920小时,年均气温22℃左右,无霜期362天,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2000毫米,年均湿度74--84%;常乐镇土地肥沃,镇内多为丘陵地和南流江沖积小平原,西部为南流江沿岸小平原,东部为低丘(缓丘)山地,地势平坦,土层疏鬆深厚,有机磷、速效磷、速效钾含量较高,适宜林果种植。农业水稻、花生、玉米、蔬菜、甘蔗、蚕桑、香蕉等为主,是合浦县的农业大镇,也是北海市主要的冬季农业开发示範基地、蔬菜基地和蚕桑基地,蚕桑业久负盛名,已有300多年历史。该镇按照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思路,以龙头企业带动、基地联动、项目启动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充分发挥缫丝厂、酒精厂、木片厂、食品加工厂等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调整形成了蚕桑、木薯、速生林、甘蔗、蔬菜、良种牛繁殖六大农业产业基地。常乐镇抓住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这一历史机遇,充分发挥优势,按照“3618”工作思路、(即扶持壮大三个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六大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十八个重点项目)发展经济、效果显着,全镇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发展步伐正在加快。2001年全镇工业总产值10782万元,农业总产值21978万元,财政收入690.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463元。
工业信息
常乐镇拥有全区最大的茧丝行业龙头企业——合浦县常乐丝绸工业园。工业园由常乐镇茧丝贸易公司投资建设,计画投资1.45亿元,是自治区农发办重点支持的农业龙头企业,也是合浦县的重点扶持项目,工程分三期建设,整个工程预计在2007年全部竣工投产。第一期计画投入资金5000万元,改造飞宇2000型自动缫丝机12组,年产茧丝466吨,年消化乾茧1515吨,改造HGA732型剑桿织绸机170台,年产绸布680万米。整个项目全部建成后,年可以消化16万亩蚕桑生产的蚕茧,产值可达3.26亿元,创税3478元可为社会安置就业人员3200人,直接带动15万农民致富奔小康。项目的第一期工程已投入资金4000万元,首批12组缫丝机已于今年7月份正式投产,预计年底产值将突破2500万元。公司技术力量雄厚,2002年9月,公司与华南农业大学合作,建立了“华南农业大学合浦县蚕桑高新技术示範基地”。2003年,在华南农业大学的大力支持下,引进了国内新生代蚕桑品种,农户每十天就可以养一批蚕,大大缩短了养蚕周期,增加了农民的收益。
常乐镇蚕桑的发展目标在现有蚕桑10000亩的基础上,力争到2005年底达到12000亩,发蚕种量12000张,年产鲜茧1800吨,产值2500万元,到2007年蚕桑面积达20000亩,发蚕种量20000张,年产鲜茧3000吨,产值3600万元,常乐丝绸工业园完成投产,初步形成常乐蚕丝的优质品牌。到2008年底,丝绸工业园要实现既定的目标,成为区内最大的蚕茧加工企业。常乐镇常乐镇素有“蚕乡”之美誉。据历史资料记载,早在2500多年前,常乐人已经开始种桑养蚕、抽丝、织绸,常乐的丝绸以洁白、亮丽闻名国内外,当时常乐的丝绸就是通过古海上丝绸之路销往世界各地的。常乐蚕桑产业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常乐镇的蚕桑面积达到12000亩,占合浦县蚕桑面积的60%以上,年产蚕茧3500吨,合浦县当时也因此被列入了自治区人民政府十五个蚕茧基地县之一,并承担广西科委滩涂旱地种桑科研项目。种桑养蚕已经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主要途径,农民种桑养蚕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常乐镇的蚕桑产业在那时已达到了历史的高峰。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常乐(合浦县常乐镇简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