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五部洲

五部洲

五部洲

地理学上将地球大陆分为七大洲,即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和南极洲。但由于南极洲无人居住,南北美洲常合称美洲,所以又有五大洲的说法。如奥运会的五环旗就是由五环分别代表五大洲。如今的五大洲就是亚洲、欧洲、大洋洲、非洲、美洲。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五部洲
  • 拼音: wǔ bù zhōu
  • 注音:ㄨˇ ㄅㄨˋ ㄓㄡ
  • 解释:即五大洲

出处

清 黄遵宪 《陆军官学校开校礼成》诗:“环顾五部洲,沧海不可隔。”

分别介绍

亚洲

概况
亚洲(Asia)是亚细亚洲的简称,是世界七大洲中面积最大的洲。其绝大部分土地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传统上被定义为非洲-亚欧大陆的一部分。跨越经纬度十分广,东西时差达11小时。面积为4400万平方千米。亚洲地跨寒、温、热三带,气候基本特徵是大陆性气候强烈,季风性气候典型,气候类型複杂。在地理上习惯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和北亚。2000年人口达36.72亿人,约占世界总人口的60.5%。
亚洲亚洲
非洲-欧亚大陆的西部则为欧洲。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为苏伊士运河。苏伊士运河以东为亚洲。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为土耳其海峡、乌拉尔山脉、大高加索山脉、裏海和黑海。乌拉尔山脉以东及大高加索山脉,裏海和黑海以南为亚洲。大陆东至白令海峡的杰日尼奥夫角(西经169°40′,北纬60°5′),南至努沙登加拉群岛(东经103°30′,南纬11°7′),西至巴巴角(东经26°3′,北纬39°27′),北至切柳斯金角(东经104°18′,北纬77°43′),最高峰为珠穆朗玛峰。西部与欧洲相连,形成地球上最大的陆块亚欧大陆。
在古代,居住在地中海沿岸的人们,把地中海以东的地方称为“亚细亚”,意为“东方日出之地”。
亚洲东面是太平洋、北面是北冰洋,南面则濒临印度洋,西面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裏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与欧洲分界,西南面隔亚丁湾、曼德海峡、红海与非洲相邻,东北面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洲名释义: 古代腓尼基语,意为“东方日出之地”,与欧洲“西方日落之地”相反。
种族: 黄种人约占全洲人口的3/5以上,其次是白种人,黑种人很少。
语言: 分属于汉语系、汉藏语系、南亚语系、阿尔泰语系、朝鲜语系、日本语系、马来-玻里尼西亚语系、达罗毗荼语系、闪米特-含米特语系、印欧语系。
宗教: 亚洲是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三大宗教发源地。
气候: 亚洲大陆地跨寒、温、热三个气候带。气候的主要特徵是:气候类型複杂多样,季风气候显着,影响範围广,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亚洲不具备的气候是:温带海洋性气候。
自然资源: 矿产种类多,储量大,石油、铁、锡等储量居各洲首位;森林总面积约占世界可开发森林总面积的13%;可开发水力资源年可发电量达26000亿千瓦时,占世界可开发水力资源
量的27%;沿海渔场面积约占世界沿海渔场总面积的40%。
经济: 除日本、新加坡、韩国、中国等国家外,亚洲大多数国家的经济以农业、矿业为主。各国各地区工业发展水平和部门、地域结构差异显着,绝大多数国家工业基础薄弱,採矿业、农产品加工业及经纺工业占主要地位。
三大人类文明发祥地:亚洲的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印度河流域和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因其由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沖积而成,故又称为“两河流域”),因其适宜的温带或热带气候,丰富的水源,肥沃的土地,而分别成为人类文明的发祥地。
名称由来:  亚洲是人口最多的一个洲。它的名字也最古老。全称是亚细亚洲,意思是“太阳升起的地方”。其英文名为Asia。相传亚细亚的名称是由古代腓尼基人所起。频繁的海上活动,要求腓尼基人必须确定方位。所以,他们把爱琴海以东的地区泛称为“Asu”,意即“日出地”;而把爱琴海以西的地方则泛称为“Ereb”,意为“日没地”。Asia一词是由腓尼基语Asu演化来的,其所指的地域是不很明确的,範围是有限的。到公元前一世纪Asia已成为罗马帝国的一个行政省的名称,以后才逐渐扩大,包括现今整个亚洲地区,成为一个世界最大的洲名。
地理情况:  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也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大陆海岸线长69900千米,是世界上海岸线最长的大洲。多半岛和岛屿。半岛总面积约1000多万平方千米,是半岛面积最大的大洲,阿拉伯半岛为世界最大的半岛。岛屿总面积约27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北美洲居世界第二位。加里曼丹岛为世界第三大岛。西北以乌拉尔山、乌拉尔河、裏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为界;东北以白令海峡与北美洲为界;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东南与大洋洲隔海相望。
亚洲地形:
亚洲地形的总特点是地势高、地表起伏大,中间高、周围低,隆起与凹陷相间,东部有一列纵长的花彩状岛弧。平均海拔约950米,是除南极洲外世界上地势最高的一洲。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总面积的3/4,其中有1/3的地区海拔在1 000米以上。平原占总面积的1/4,计1 000多万平方千米。全洲大至以帕米尔高原为中心,一系列高大山脉向四方辐射伸延到大陆边缘。主要有天山山脉、崑仑山脉、喜马拉雅山脉、阿尔泰山脉、兴都库什山脉、厄尔布尔士山脉、托罗斯山脉和扎格罗斯山脉等。在以上主干山脉之间有青藏高原、蒙古高原、伊朗高原、安纳托利亚高原、德乾高原、阿拉伯高原、中西伯利亚高原和塔里木盆地、準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等。在山地、高原的外侧分布着面积广大的平原,主要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印度河平原、恆河平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等。亚洲既有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山脉和山峰(珠穆朗玛峰),又有世界上着名的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和洼地(枣死海)。亚洲不仅陆上起伏极端,且大陆东缘的弧形列岛与太平洋的海底部分也同样表现出起伏极端,列岛上的山脉与极深的海沟伴生。亚洲最高峰与邻近海域最深海沟高低相差约20千米。 河流和湖泊:亚洲有许多大河,大都源于中部高山地带,呈放射状向四面奔流。流入太平洋的河流有黑龙江、黄河、长江、珠江、湄公河等;流入印度洋的有印度河、恆河、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等;流入北冰洋的有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等。内流河主要分布于亚洲中西部乾旱地区,有锡尔河、阿姆河、伊犁河、塔里木河、约旦河等。亚洲落差最大的瀑布是我国的云台天瀑,沟的尽端落差314米,雄冠亚洲落差最大的瀑布。
亚洲湖泊较之其它洲不算太多,但不少湖泊具有特色,闻名世界。如亚欧界里海是世界第一大湖、最大的鹹水湖;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亚洲最大的淡水湖;死海是世界上最低的内陆鹹水湖;巴尔喀什湖是一个同时存在着淡水和鹹水的内陆湖。
水文:
亚洲的河川大都发源自中部山地而注入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其中长4000公里以上的河川有7条,最长的河流是长江,其次是以额尔齐斯河为源的勒拿河。裏海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泊,贝加尔湖是亚洲最大的淡水湖,也是世界最深、最古的湖泊,湖底最深处位于海平面以下1295米。阿姆河全长2540公里,是亚洲最长的内流河。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黄河、印度河流域都是人类最早的文明发源 地。恆河是印度教和佛教的圣河。湄公河是一条重要的国际性河流,湄公河流域国家包括中国、缅甸、寮国、泰国、高棉和越南。
地理集锦:  喜马拉雅山脉——世界最高大的山脉,海拔超过7000米的山峰有50多座。
珠穆朗玛峰——喜马拉雅山脉主峰,世界最高峰,海拔8844.43米
青藏高原——世界最高的大高原,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之称。
西西伯利亚平原——亚洲最大的平原,面积260万平方千米。
裏海——世界最大的湖泊、或鹹水湖,面积约37万平方千米。
贝加尔湖——世界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最深处达1620米,蓄水量2.3万立方千米。
死海——湖面低于海平面415米,是世界陆地最低点。由于湖水含盐量过大,湖水中除细菌外,其他生物不能生存。
阿拉伯半岛——世界最大半岛,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
亚洲岛屿亚洲岛屿
马来群岛——世界最大的群岛,散布在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广阔海域,包括岛屿2万多个,面积243万平方千米。
马六甲海峡——太平洋与印度洋,亚洲与大洋洲的十字路口,是重要的石油运输路线。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西藏东南的雅鲁藏布江下游拐弯处的大峡谷是世界上最深、最长、海拔最高的河流大峡谷。平均深度超过5000米,最深处6009米,峡谷全长504.6千米。
京杭大运河——世界最长的运河,长度约1800千米。

欧洲

欧洲概况:
(Europe)面积1016万平方公里,共45个国家和地区。西临大西洋,北靠北冰洋,南隔地中海和直布罗陀海峡与非洲大陆相望 ,东与亚洲大陆相连。地形以平原为主,大部分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约7.28亿人,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2.5%,是人口密度最大的一个洲。
欧洲行政地图欧洲行政地图
Europe的由来:
欧洲的全称是欧罗巴洲,英文为Europe。关于欧洲这个名称的由来,有一些传说。在希腊神话中,德墨忒尔(Demeter)是专管农事的女神,她保佑人间五穀丰登、人畜两旺。在有关这位女神的画像中,人们总是把她画成坐在公牛背上。古代,公牛是人类不可缺少的耕畜,女神既然主管农事,自然就要坐在公牛背上了。这位女神的另一个名字叫欧罗巴,人们出于对女神的敬意,就把欧罗巴称为大洲的名字。此外,还有一个广泛流传的传说:“万神之王”宙斯看中了腓尼基国王的漂亮女儿欧罗巴,想娶她作为妻子,但又怕她不同意。一天,欧罗巴在一群姑娘的陪伴下在大海边游玩。宙斯见到后,连忙变成一匹雄健、温顺的公牛,来到欧罗巴面前,欧罗巴看到这匹可爱的公牛伏在自己身边,便跨上牛背。宙斯一看欧罗巴中计,马上起立前行,躲开了人群,然后腾空而起,接着又跳入海中破浪前进,带欧罗巴来到远方的一块陆地共同生活。这块陆地以后也就以这位美丽的公主的名字命名,叫做欧罗巴了。
欧洲居民:  欧洲是人口密度最大的一洲。城市人口约占全洲人口的6 4 % ,在各洲中次于大洋洲和北美洲,居第三位。但人口目前呈负增长欧洲的人口分布以西部最密,莱茵河中游谷地、巴黎盆地、比利时东部和泰晤士河下游每平方千米均在2 0 0 人以上,欧洲绝大部分居民是白种人( 欧罗巴人种) 。居民分属下列语系:印欧语系,属此语系的居民占全洲总人口的9 5 % ,包括斯拉夫、日耳曼、拉丁、阿尔巴尼亚、希腊、凯尔特语族的民族;乌拉尔语系,包括芬兰、乌戈尔、萨莫耶语族的民族。
居民多信天主教、基督教新教和东正教等。位于义大利首都罗马市西北角的城中之国梵蒂冈,是世界天主教中心。
翻译工作对欧洲非常重要,人们说:“没有翻译,就没有谈判;没有谈判,就没有决议;没有决议,就没有欧洲。”
欧洲五区: 有45个国家和地区。在地理上习惯分为北欧、南欧、西欧、中欧和东欧五个地区。
北欧:  北欧指日德兰半岛、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一带。包括冰岛、法罗群岛( 丹) 、丹麦、挪威、瑞典和芬兰。面积1 3 2 万多平方千米。境内多高原、丘陵、湖泊,第四纪冰川期全为冰川覆盖,故多冰川地形和峡湾海岸。斯堪的纳维亚半岛面积约8 0 万平方千米,挪威海岸陡峭曲折,多岛屿和峡湾。斯堪的纳维亚山脉纵贯半岛,长约1 5 0 0 千米,宽约4 0 0 - 6 0 0 千米,西坡陡峭,东坡平缓,为一古老的台状山地,个别地区有冰川覆盖,挪威境内格利特峰海拔2 4 7 0 米,为半岛的最高点。冰岛上多火山和温泉。北欧绝大部分地区属温带针叶林气候;仅大西洋沿岸地区因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气候较温和,属温带阔叶林气候。河短流急,水力资源丰富。主要矿物有铁、铅、锌、铜等。森林广布。农作物以小麦、黑麦、燕麦、马铃薯、甜菜为主。养畜业较发达。鱼产丰富,西面沿海是世界三大渔场之一。捕鱼量约占世界捕鱼总量的9 % 左右。
南欧:  南欧指阿尔卑斯山以南的巴尔干半岛、亚平宁半岛、伊比利亚半岛和附近岛屿,南面和东面临大西洋的属海地中海和黑海,西濒大西洋。包括塞尔维亚、黑山、克罗地亚、斯洛维尼亚、波士尼亚和黑塞哥维那、马其顿、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希腊、义大利、梵蒂冈、圣马利诺、马尔他、西班牙、葡萄牙和安道尔。面积1 6 6 万多平方千米。南欧三大半岛多山,平原面积甚小。地处大西洋- 地中海- 印度洋沿岸火山带,多火山,地震频繁。大部分地区属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河流短小,大多注入地中海。主要矿物有石油、天然沥青、煤、铬、汞、铅、锌、铜等。南欧是油橄榄、葡萄、茴香、欧洲栓皮栎等栽培植物原产地。农作物以小麦、玉米、菸草为主。盛产柑橘、葡萄、油橄榄、柠檬和栓皮等。牧羊业较发达,西班牙是世界着名的细毛绵羊美利奴羊的原产地。
西欧:  西欧狭义上指欧洲西部濒大西洋地区和附近岛屿,包括英国、爱尔兰、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和摩纳哥。西欧面积9 3 万多平方千米。通常也把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叫西欧。狭义上的西欧地形主要为平原和高原,山地面积较小。地处西风带内,绝大部分地区属海洋性温带阔叶林气候,雨量丰沛、稳定,多雾。河流多注入大西洋。主要矿物有煤、铁、石油、天然气、钾盐等。农作物以小麦、大麦、燕麦、马铃薯、甜菜为主。盛产葡萄和苹果。渔业和养畜业均较发达。比利时和法国所产阿尔登马,英国所产巴克夏猪、约克夏猪、大白猪、爱尔夏牛、纯血种马,荷兰所产荷兰牛等优良畜种世界闻名。
中欧:  中欧指波罗的海以南、阿尔卑斯山脉以北的欧洲中 部地区。包括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德国、奥地利、瑞士、列支敦斯登。中欧面积1 0 1 万多平方千米。南部为高大的阿尔卑斯山脉及其支脉喀尔巴阡山脉等所盘踞,山地中多陷落盆地;北部为平原,受第四纪冰川作用,多冰川地形和湖泊。地处海洋性温带阔叶林气候向大陆性温带阔叶林气候过渡的地带。除欧洲第二大河多瑙河向东流经南部山区注入黑海外,大部分河流向北流入波罗的海和北海。主要矿物有褐煤、硬煤、钾盐、铅、锌、铜、铀、菱镁矿、铝土矿和硫磺等。农作物以小麦、大麦、黑麦、马铃薯和甜菜为主,还产温带水果。养畜业较发达,瑞士的西门塔尔牛、萨能山羊、吐根堡山羊等优良畜种世界闻名。
东欧:  东欧指欧洲东部地区,在地理上指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白俄罗斯、乌克兰、摩尔多瓦、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西部。地形以平均海拔1 7 0 米的东欧平原为主体。东部边缘有乌拉尔山脉,平原上多丘陵和冰川地形,北部湖泊众多,东南部草原和沙漠面积较广。北部沿海地区属寒带苔原气候,往南过渡到温带草原气候,东南部属温带沙漠气候。欧洲第一大河伏尔加河向东南注入裏海。主要矿物有石油、煤、铁、锰、磷酸盐等。盛产小麦、马铃薯、甜菜、向日葵。养畜业较发达,苏维埃重挽马、奥尔洛夫快步马、顿河马均为马的优良品种。

大洋洲

大洋洲(Oceania)陆地总面积约897万平方千米,约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6%,是世界上最小的一个洲。位于太平洋西南部和南部的赤道南北广大海域中。介于亚洲和南极洲之间,西邻印度洋,东临太平洋,并与南北美洲遥遥相对。绝大部分地区属热带和亚热带,除澳大利亚的内陆地区属大陆性气候外,其余地区均属海洋性气候。人口有2900万人,是世界上人口最少的一个洲。
大洋洲大洋洲
洲名释义:源于西班牙文,原名澳大利亚洲又被称为“南方大陆”。与澳洲概念不完全相同.
大洋洲一般包括澳大利亚大陆、塔斯马尼亚岛、纽西兰南北二岛、纽几内亚岛,以及玻里尼西亚、密克罗尼西亚、美拉尼西亚三大群岛。共有一万多个岛屿。
国家: 共有14个独立国家:澳大利亚联邦、巴布亚纽几内亚独立国、斐济群岛共和国、吉里巴斯共和国、马绍尔群岛共和国、密克罗尼西亚联邦、诺鲁共和国、帛琉共和国、萨摩亚独立国、索罗门群岛、汤加王国、吐瓦鲁、万那杜共和国、纽西兰。其余十几个地区为美、英、法等国的属地。
面积: 897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最小的一个洲。
人口: 2900万人,除南极洲外,是世界上人口最少的一个洲。 语言: 绝大部分居民使用英语。
宗教: 绝大部分居民信奉基督教,少数信奉天主教、印度教。
大洋洲的经纬度位置有何特点 (纵跨南北两半球,从47°S-30°N,共跨纬度约77°;横跨东西半球,从110°E-160°W,共跨经度约130°.东西距离有10000多千米,南北距离有8000多千米.)
早期史:
大洋洲土着居民的祖先最早来自东南亚。16世纪,欧洲人发现大洋洲时,土着居民尚处于新石器时代,其历史已有数千年。无文字可考的美拉尼西亚史前史,则可上溯至 2万年前。澳大利亚曼戈湖地区的考古发掘表明,人类在大洋洲的生活史上溯至 4万年以前。1512年,葡萄牙人航经纽几内亚岛北部海岸。1519年,葡萄牙人F de麦哲伦作为西班牙海员率远征船队绕南美洲西行,探寻通往印度的航路,途经土阿莫土群岛、马克萨斯群岛和关岛等地,开闢了西班牙至菲律宾的通商航线。1526年,葡萄牙人H de梅内塞斯在由马来半岛至香料群岛(即马鲁古群岛)的航程中遇风,抵新几内亚岛西部海岸,见土着居民发多捲曲,遂以巴布亚(马来语意为捲髮的人)称之。1542年,西班牙人自墨西哥远航菲律宾途中驶抵帛琉群岛。1545年,西班牙人沿纽几内亚岛北岸航行,以当地居民与非洲几内亚人相似,乃命名为纽几内亚。1567年,西班牙人A de门达尼亚·德·内拉由秘鲁率船队出发,寻找传说中的南方大陆,到达索罗门群岛。约30年后,门达尼亚·德·内拉再度远航太平洋,发现托克劳群岛、圣克鲁斯群岛等地。17世纪初,葡萄牙人P.费尔南德斯·德·基罗斯和西班牙人L V de托雷斯,先后发现科克群岛、新赫布里底群岛和纽几内亚岛与澳大利亚大陆间的托雷斯海峡。1642年荷兰人A.J.塔斯曼自巴达维亚(今雅加达)启航,途中发现塔斯马尼亚岛、纽西兰南岛以及汤加群岛、斐济群岛中的一些岛屿。1699年,英国人W.丹皮尔远航太平洋,发现纽几内亚岛附近一大岛,名之为新不列颠岛。1722年,荷兰人发现复活节岛、萨摩亚群岛。1768年,法国人L A de布乾维尔发现索罗门群岛中的布乾维尔岛(今属巴布亚纽几内亚)。1768~1779年,英国人J.库克先后3次远航太平洋,除到达澳大利亚、纽西兰等地外,发现新喀里多尼亚岛、夏威夷群岛。
殖民史:  17世纪西班牙占领马里亚纳群岛。18世纪末~19世纪末,大洋洲的岛屿先后沦为殖民地。1788年,英国在澳大利亚建立殖民统治。此后,欧洲人即在大洋洲搜求檀香木、珍珠及其他贵重物品。1828年,荷兰占领纽几内亚岛西半部。1831年,英国占有皮特凯恩岛。1840年,纽西兰沦为英国殖民地。与此同时,法国对后来称为法属玻里尼西亚的一些岛屿宣布进行保护。1853年,法国占有新喀里多尼亚岛。1872年,美国在萨摩亚群岛的帕果帕果设海军加煤站。1874年,英国控制了斐济,1877年,英国在斐济设立西太平洋高级专员公署,维护英在太平洋的利益。同时,英国宣布托克劳群岛、纽埃岛、科克群岛归英国保护。1884年,英国宣布纽几内亚岛东南部(后称巴布亚)为英保护地,称英属纽几内亚。同年,德国宣布占有纽几内亚岛的东北部。1885年,荷兰划定纽几内亚岛西半部与东半部的边界线。同年,德国占领马绍尔群岛。1886年,英占领吉尔伯特群岛,德国攫取索罗门群岛北部岛屿。1887年,皮特凯恩岛正式成为英国保护地。法国宣布瓦利斯群岛为其保护地。1888年,法将该保护地的範围扩及富图纳群岛。同年,德国吞併诺鲁。1892年,英国将吉尔伯特和埃利斯群岛的大部分划为保护地。1893年,索罗门群岛的南部岛屿成为英国保护地。1898年,美国占领西班牙在密克罗尼西亚的领地,取得关岛,吞併夏威夷。1899年,美国占据东萨摩亚,德国拥有西萨摩亚。同时,西班牙将加罗林群岛、马里亚纳群岛卖与德国。1900年,英国将大洋岛划为保护地并宣布“保护”汤加。1906年,英、法两国撤销了1887年在新赫布里底群岛设立的联合海军委员会,宣布对该群岛实行共管。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大洋洲殖民统治的格局随之改观。国际联盟决定,德国在美拉尼西亚的领地让与澳大利亚,西萨摩亚由纽西兰接管。德国在密克罗尼西亚的殖民地则为日本占有。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先后占领了纽几内亚的统一部分和索罗门群岛的大部。战后,西方列强在大洋洲划定的势力範围再次发生变化。密克罗尼西亚由美国占领。
欧美殖民统治建立后,改变了大洋洲居民的民族构成,现在人口的绝大部分是欧洲移民及其后裔,主要是英国移民;大洋洲的土着人,有的已经灭绝,如马里亚纳群岛的查莫罗人、塔斯马尼亚人。由于土地被大量剥夺,许多土着居民被迫背井离乡出卖劳动。殖民者强制推行种植椰子、甘蔗等单一经济作物,打破了当地传统的农业制度。大洋洲原有的一些具有经济价值的资源如檀香木也被掠夺殆尽。
反抗史:  早在西班牙统治马里亚纳群岛时,查莫罗人就进行了长期的斗争。随着殖民者在大洋洲殖民活动範围的扩大,19世纪60年代,纽西兰爆发了毛利人反抗殖民者长达30年的战争(见毛利人起义)。在新喀里多尼亚发生了反抗法国殖民统治的斗争。20世纪初期,密克罗尼西亚发生反对德国殖民统治的斗争。西萨摩亚出现以“萨摩亚人的萨摩亚”为斗争口号的马乌运动(意即政治反对派)。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巴布亚纽几内亚、索罗门群岛、新赫布里底群岛都发生了反殖民统治的斗争。战后,大洋洲的政治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非殖民化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一些前殖民地经过长期的斗争相继取得政治上的独立,1962~1980年大洋洲有9个新的岛国诞生,即西萨摩亚(1962年1月),诺鲁(1968年1月)、汤加(1970年6月)、斐济(1970年10月)、巴布亚纽几内亚(1975年9月)、索罗门群岛(1978年 7月)、吐瓦鲁(1978年10月)、吉里巴斯(1979年7月)、万那杜(1980年7月)。加上20世纪初获得独立的澳大利亚、纽西兰,共有11个独立国家。这些国家大多是大英国协的成员国或联繫国。此外,纽埃岛、马绍尔群岛、科克群岛、帛琉、密克罗尼西亚这 5个领地已取得内部自治权。新喀里多尼亚、法属玻里尼西亚等尚未独立。夏威夷则成为美国的一个州(1959)。
独立史:  大洋洲已经独立的国家,除澳大利亚、纽西兰外,均为开发中国家,都面临着发展民族经济的历史任务。在共同的目标下,他们组织了南太平洋论坛,成立了南太平洋经济合作局、南太平洋渔业局,实行区域性的合作,为了维护本国的自然资源,先后宣布 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同时,倡议设立南太平洋岛屿基金,成立南太平洋共同市场,开展南太平洋无核区运动。截至1982年,战后独立的 9个岛国中,巴布亚纽几内亚(1976年10月12日)、斐济(1975年11月5日)、西萨摩亚(1975年11月6日)、吉里巴斯(1980年6月25日)、万那杜(1982年3月26日)等已和中国建立了外交关係。
人口:  人口2900万。约占世界人口的0.5%,是除南极洲外,世界人口最少的一
洲。全洲65%的人口分布在澳大利亚大陆。各岛国人口密度差异显着。巴布亚人、澳大利亚人,塔斯马尼亚人、毛利人、美拉尼西亚人、密克罗尼西亚人和玻里尼西亚人等当地居民约占总人口的20%,欧洲人后裔约占70%以上,此外还有混血种人、印度人、华人和日本人等。土着居民为黄种人和黑种人。
自然环境:
大陆海岸线长约19 000千米。全洲除少数山地海拔超过2 000米外,一般海拔在600米以下,地势低缓。一般分为大陆和岛屿两部分:澳大利亚大陆西部高原。海拔200米,大部分为沙漠和半沙漠,也有一些海拔1 000米以上的山脉;中部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北艾尔湖湖面在海平面以下16米,为大洋洲的最低点;东部山地海拔800米,山地东坡较陡,西坡缓斜。纽几内亚岛、纽西兰的北岛和南岛是大陆岛,岛上平原狭小,多海拔2 000米以上的高山,纽几内亚岛上的查亚峰,海拔5 029米,是大洋洲的最高点。美拉尼西亚的岛屿多属大陆型,系大陆边缘弧状山脉的延续部分,各列岛弧之间有深海盆和深海沟。玻里尼西亚和密克罗尼西亚绝大部分岛屿属珊瑚礁型,面积小,地势低平,不少岛屿有由珊瑚礁环绕形成的礁湖,成为天然的船只停泊地和水上飞机场。此外还有少量由海底火山喷发物质堆积而成的火山型岛屿,如夏威夷群岛、帛琉群岛、索罗门群岛、新赫布里底群岛等,地形特点是山岭高峻,形势险要,多天然掩护的良港。 水系 外流区域约占总面积的48%,墨累河是外流区域中最长和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内流区域(包括无流区)约占总面积的52%,均分布在澳大利亚中部及西部地区,主要内流河均注入北艾尔湖。大洋洲的河流与其它洲比较显得十分稀少,河流短小,水量较少,雨季暴涨,旱季有时断流,大多不利航行,但所有河流几乎终年不冻。大洋洲的湖泊较少,最大湖泊是澳大利亚境内的北艾尔湖,面积约8 200平方千米,随降水而变化;最深的湖泊是纽西兰南岛西南端的蒂阿瑙湖,深达276米。澳大利亚大陆多构造湖。纽西兰除构造湖外,还有由熔岩阻塞河流而形成的堰塞湖。夏威夷岛上则有火山湖。此外许多岛屿上有由珊瑚礁环绕而形成的礁湖。新乔治亚岛上的礁湖是世界上的大礁湖之一,帛琉群岛中的科梅科尔礁湖也很有名。
群岛成因各异:  ① 大陆岛:纽几内亚岛(伊里安岛)、纽西兰南北两岛等。
原为大陆一部分,后来由于地壳陷落或海平面上升同大陆分离,面积较大
,地势较高
②火山岛:海底火山喷发而成,海拔较高,地势险峻,如夏威夷群岛
③珊瑚岛:由珊瑚虫的遗体堆积而成,面积不大,地势低平,如吐瓦鲁群岛
因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珊瑚岛易被淹没,吐瓦鲁举国迁徙至纽西兰 ;
因土地居住资源面临枯竭,吐瓦鲁 (国家名)的经济形势非常困难。
赤道、南北回归线经过大洋洲,总体气候炎热,日界线经过,发生弯曲
火山
澳大利亚东部和北部沿海岛屿是太平洋西岸火山带的组成部分,大洋洲陆上有活火山60余座,仅美拉尼西亚就有30余座。夏威夷岛的冒纳罗亚火山海拔4170米,是大洋洲最高的活火山。
着名山脉:
大分水岭是澳大利亚东部新南威尔七州以北山脉和高原的总称,位于新南威尔斯州以北与海岸线大致平行,自约克角半岛至维多利亚州,绵延约 3 000千米,宽约 160千米~320千米。它的最高峰科修斯科山海拔2 230米,是全国的最高点。在此以西发源的河流注入卡奔塔利亚湾和印度洋,以东发源的河流注入太平洋的珊瑚海和塔斯曼海.
位于珀努卢卢国家公园里的邦格尔邦格尔山脉是西澳大利亚洲最具魅力的地质奇观,与乌奴奴(艾雅斯岩)大堡礁等自然奇观并列。这个山脉高出海平面578米,高出平原200~300米,被森林和草地覆盖,还有陡峭的悬崖。
从飞机上看,邦格尔邦格尔山脉交织着橘色和黑色的条纹的蜂窝状的小山,镶嵌在硅土和海藻覆盖的表皮之中,在南部看整个山脉非常清晰。横扫整个山脉,会看到一个隐藏的山川世界,被风之手不停的雕琢在岩石上。邦格尔邦格尔山脉逢雨季的时候植物和动物资源丰富,这些资源被土着人充分利用,直到80年代中期白人才知道这个地方。因此这里有很多土着艺术和土葬遗址。
条纹的蜂窝状的岩石结构,沙石悬崖和邦格尔邦格尔山脉的山顶,都是珀努卢卢国家公园里非常有名的景观。世界遗产协会指出这里重要的土着文化遗蹟有20, 000年历史。难以置信的是这些山顶、峡谷和雨季的瀑布除了诗人、科学家和土着,直到1982年才为人们所知道。那时候航拍的照片第一次被公开,广泛流传
矿产资源:  澳大利亚的主要金属矿产有金、银、铜、铁、铝等20余种,其中铁、金、铝的储量居世界各国储量的前列。铁矿主要产于西部克拉通下元古界哈默斯利群中,属风化壳型富铁矿。它与奥林匹克坝的铜、金、铀矿和布罗肯希尔的铅、锌、铂矿都属于超大型矿床。纽西兰的矿产有煤、金、铀以及石油和天然气等,那里与火山活动有关的地热资源十分丰富。并且纽西兰是成功开发利用地热资源的少数国家之一。

非洲

非洲(Africa)位于亚洲的西南面。东濒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北隔地中海与欧洲相望,东北角习惯上以苏伊士运河为非洲和亚洲的分界。大陆东至哈丰角(东经51度24分,北纬10度27分),南至厄加勒斯角(东经20度02分,南纬34度51分),西至维德角(西经17度33分、北纬34度45分),北部至吉兰角(东经9 度50分、北纬37度21分)。面积约3020万平方千米(包括附近岛屿)南北约长8,000公里,东西约长7,403公里。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0.2%,次于亚洲,为世界第二大洲。有十亿人口(2009年),约占世界总人口15%。
非洲地图非洲地图
非洲的全称是阿非利加洲,意思是阳光灼热的地方。
非洲的沙漠面积约占全洲面积1/3,为沙漠面积最大的洲。其中,撒哈拉沙漠(英文名为:Sahara Desert)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非洲东部还有世界上最大的裂谷带。当然,除了沙漠,非洲也有郁郁葱葱的森林和一望无际的大草原。
非洲的尼罗河流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摇篮之一。尼罗河下游的埃及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埃及在建筑、雕刻和绘画等艺术方面也取得了巨大成就。至今巍然屹立在尼罗河畔开罗附近的宏伟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是公元前27世纪前后古埃及人的杰作;它们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蹟,也是古代埃及劳动人民卓越智慧和辛勤劳动的不朽丰碑。
海岸外与非洲大陆相关的岛屿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世界第四大岛马达加斯加岛。其他小一些的岛屿有东部的塞席尔群岛(Seychelles)、索科特拉岛(Socotra)和一些其他岛屿;东南部有葛摩(Comoros)、模里西斯(mauritius)、留尼旺和一些其他岛屿;西南部的有亚森欣(Ascension)、圣赫伦那岛和特里斯坦-达库尼亚群岛(Tristan da Cunha); 西部有维德角(Cape Verde)、比热戈斯群岛(Bijagos Islands)、比奥科(Bioko)和圣多美与普林西比岛(Sao Tome and Principe);西北部则有亚速群岛(Azores)、马德拉群岛(Madeira)和加那利群岛(Canary)。 大陆几乎被赤道一切为二,因而非洲的大部分领土都位于热带地区之内,北临北回归线,南临南回归线。由于非洲西部呈大块突出状,故非洲的大部分土地都位于赤道北部。
非洲位于亚洲的西南面。东濒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北隔地中海与欧洲相望,东北角习惯上以苏伊士运河为非洲和亚洲的分界。大陆东至哈丰角(东经51度24分,北纬10度27分),南至厄加勒斯角(东经20度02分,南纬34度51分),西至维德角(西经17度33分、北纬34度45分),北部至吉兰角(东经9 度50分、北纬37度21分)。面积约3020万平方千米(包括附近岛屿)南北约长8,000公里,东西约长7,403公里。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0.2%,次于亚洲,为世界第二大洲。
非洲的东北端有163公里长的苏伊士运河,使之与亚洲相隔(地缘政治学上,有时苏伊士运河以东的埃及西奈半岛也会被视为非洲的一部分);北面则是地中海和与其隔海相望的欧洲。
从非洲在突尼西亚的最北点本塞卡角(北纬37°21')到在南非厄加勒斯角的最南点(南纬34°51'15"),距离约8000公里。从非洲在塞内加尔的最西点维德角(西经17°33'22")到在索马里的最东点哈丰角(东经51°27'52"),距离则约7400公里。非洲的海岸线长约26,000公里,因为其海岸凹陷处不多,所以面积只为其三分之一的欧洲,海岸线却比它长(欧洲的海岸线长约32,000公里)。
非洲面积最大和最小的国家分别为阿尔及利亚和岛国塞席尔;而非洲大陆最小的国家则是甘比亚。
非洲民族以高加索种的闪族、含族,以及黑种的黑族和苏丹黑人、班图黑人为主。不过由于文化发展迟缓,知识程度普遍低落,虽然各地皆有丰富矿产,如金、铜、铁、锰、铀及非金属矿等,但只有少部份被开发,且过去都属于欧洲殖民地,经济结构并不健全;加以自然环境恶劣,不是太乾就是过湿,而许多小国政治未臻稳定,且又种族複杂,爱滋病,遂造成非洲各国普遍处于贫穷状态。
非洲是“阿非利加洲”的简称:
英文:Africa ,对于Africa一词的由来,流传着不少有趣的传说:
一种传说是,古时也有位名叫Africus的酋长,于公元前2000年侵入北非,在那里建立了一座名叫Afrikyah的城市,后来人们便把这大片地方叫做阿非利加。
另一种传说是“阿非利加”是居住在北非的柏柏尔人崇信的一位女神的名字。这位女神是位守护神,据说早在公元前1世纪,柏柏尔人曾在一座庙里发现了这位女神的塑像,她是个身披象皮的年轻女子。此后,人们便以女神的名字“阿非利加”作为非洲大陆的名称。
另一种说法是africa一词来源于拉丁文的aprica,意思是“阳光灼热”的地方,与地中海北岸希腊、罗马相比,北非地区的阳光的确要灼热得多。
此外,afri在是北非和迦太基人常见的名字,通常认为这和腓尼基语afar,“尘土”有关。但是1981年又有新的说法是该辞彙是源于柏柏尔人的辞彙 ifri,即“洞穴”,指代这一地区的穴居人。
不过在古罗马人通过三次布匿战争打败迦太基人以后,不断扩张,建立了阿非利加行省,这个名字的涵义才不断的扩大。最初这个名称只限于非洲大陆的北部地区。到了公元2世纪,罗马帝国在非洲的疆域扩大到从直布罗陀海峡到埃及的整个东北部的广大地区,人们把居住在这里的罗马人或是本地人统统叫阿非利乾(African),意即阿非利加人。这片地方也被叫做“阿非利加”,以后又泛指非洲大陆。
居民:
10亿(2008年),约占世界总人口15%。城市人口约占全洲人口26%,预计2050年将达20亿人。人口分布以尼罗河中下游河谷、西北非沿海、几内亚湾北部沿岸、东非高原和沿海、马达加斯加岛的东部、南非的东南部比较密集,广大的撒哈拉沙漠地区平均每平方千米还不到一人,是世界人口最稀少的地区之一。居民主要分属于黑种人(尼格罗-澳大利亚人种)和白种人(欧罗巴人种)。根据语言近似的程度,非洲的语言属下列基本语系:苏丹语系,属此语系的居民占全洲人口32%,肤色黝黑,分布在撒哈拉以南,赤道以北,衣索比亚以西至大西洋沿岸的地带。班图语系,属此语系的居民占全洲人口30%,肤色浅黑,分布在赤道以南地区。闪米特-含来特语系,属此语系的阿拉伯人占全洲人口21%,占世界阿拉伯人总数的66%,主要分布在北非各国。此外还有少数黄种人,如属于马来-波利尼西业语系的马达加斯加人。欧洲白种人仅占全洲人口的2%,主要分布在非洲南部地区。非洲居民多信天主教和基督教、伊斯兰教,少数信原始宗教。
语言:  主条目:非洲语言
非洲语言主要属于4个语系:
闪含语系(包含240语言,2.85亿人使用) 尼罗-撒哈拉语系(包含100多语言,3000万人使用,主要分布在查德、衣索比亚、肯亚、苏丹、乌干达、坦尚尼亚北部等地区) 尼日-刚果语系(世界最大的语系之一,包含数百多语种,分布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包括班图诸语言) 科依桑语系(包含50语言,12万人使用,集中在非洲南部) 随着欧洲殖民主义国家的入侵,大多数非洲国家皆採用非洲以外语言作为官方语言,不过如今亦有本地语言,例如斯瓦希里语被用作非洲国家诸如肯亚和坦尚尼亚的官方语言。在非洲被广泛使用的非本地语言有阿拉伯语、法语、英语、葡萄牙语、南非语、和马达加斯加语等语言,分别属于闪含语系、印欧语系和南岛语系。
自然环境:  非洲沿海岛屿不多,大多面积很小,岛屿的面积只占全洲面积的2%。大陆北宽南窄,像一个不等边的三角形,海岸平直,少海湾和半岛。全境为一高原型大陆,平均海拔750 米。大致以刚果河(萨伊河)河口至衣索比亚高原北部边缘为界,东南半部多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原,称高非洲;西北半部大多在海拔500米以下,称低非洲。非洲较高大的山多矗立在高原的沿海地带:西北沿海有阿特拉斯山脉,东部有肯亚山和吉力马札罗山,南部有德拉肯斯山脉。吉力马札罗山是一座活火山,海拔5895米,为非洲最高峰。非洲东部的大裂谷是世界上最长的裂谷带,南起希雷河口,北至西亚的死海北部,长约6400 千米。裂谷中有不少狭长的湖泊,水深岸陡,衣索比亚高原东侧的阿萨勒湖湖面在海平面以下153米,是非洲大陆的最低点,非洲的大河流受到地质构造和其它自然因素的影响,水系较複杂,多急流、瀑布,按长度依次为尼罗河(全长6671千米,世界最长河)、刚果河(萨伊河)、尼日河、赞比西河、乌班吉河、开赛河、奥兰治河等。湖泊多分布在东非大裂谷带。按面积大小依次为维多利亚湖、坦噶尼喀湖、马拉威湖、查德湖等。
非洲大部分地区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全年高温地区的面积广大,有“热带大陆”之称。境内降水较少,仅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一带年平均降水量在1500毫米以上,年平均降水量在500毫米以下的地区占全洲面积50%。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一带属热带雨林气候。地中海沿岸一带夏热乾燥,冬暖多雨,属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北非撒哈拉沙漠、南非高原西部雨量极少,属热带沙漠气候。其它广大地区夏季多雨,冬季乾旱,多属热带草原气候。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属热带雨林气候,西部属热带草原气候。那里很炎热!
自然资源:  非洲矿物资源丰富,不仅种类丰富,而且储量大。目前已知的石油、铜、金、金刚石、铝土矿、磷酸盐、铌和钴的储量在世界上均占有很大比重。石油主要分布在北非和大西洋沿岸各国,利比亚、阿尔及利亚、埃及、奈及利亚是非洲重要的石油生产国和输出国。估计占世界总储量12%左右。铜主要分布在尚比亚与萨伊的沙巴区。非洲南部的黄金和金刚石储量和产量都占世界首位。金主要分布在南非、加纳、辛巴威和萨伊,金刚石主要分布在萨伊、南非、波札那、加纳、纳米比亚等地。此外还有锰、锑、铬、钒、铀、铂、锂、铁、锡、石棉等。森林面积约占全洲面积的21%。

美洲

美洲(America)包括北美洲(North America)和南美洲(South America)。总称亚美利加洲。“亚美利加洲”在西半球。位于大西洋与太平洋之间,北濒北冰洋,南与南极洲隔德雷克海峡相望。面积4,200余万平方公里。人口6.47亿(1983)。气候多样,自然资源丰富。
美洲美洲
美洲位于西半球,自然地理分为北美洲、中美洲和南美洲,面积达4206.8万平方公里,占地球地表面积的8.3%、陆地面积的28.4%。美洲对美洲原住民印第安人来说并不是新大陆,他们早在4万年前就已经到达美洲大陆,大约是在4万年前从亚洲渡过白令海峡到达美洲的,或者是通过冰封的海峡陆桥过去的。哥伦布的到达美洲只是对西方世界影响很大的到达,印第安人和西方人都是人类,因此是印第安人最早发现新大陆,只是他们的发现的影响不大而已。不管是哪个哥伦布还是其他西方人登上的美洲大陆,都不是“首先发现”,在他们来之前这里不仅有几千万的居民,而且早在他们之前就已经有亚洲人登上过美洲的土地,只是他们亚洲人不是为扩张势力範围和掠夺殖民地而来,而是为了寻找生活场所或躲避灾祸、文化交流或商业贸易,是一种和平的迁徙或探险,这和哥伦布和后来的西方殖民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哥伦布并不是最早发现美洲大陆的人,而是哥伦布到达了他认为的他自己没有到过的“新大陆”,“新大陆”只是对哥伦布和西方人是“新大陆”,人文地理则将之分为盎格鲁美洲(大多使用英语)和拉丁美洲(大多使用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美洲地区拥有大约9亿居民,占到了人类总数的13.5%。对于印欧文明来说,美洲最初并不为所知,后被航海家哥伦布于1492年到达,并误认为是印度,以致称当地人为印第安人流传之今。后以义大利探险家亚美利哥·韦斯普奇的名字命名并沿用至今。最先是西班牙和葡萄牙向美洲移民,后来荷兰、英国、法国也向那里移民。1776年,美洲诞生第一个西方殖民独立国家——美国。
美洲(America)包括北美洲(North America)和南美洲(South America),总称亚美利加洲。
名称来历:
美洲的命名,普遍的说法是为纪念义大利的一位名叫亚美利哥·维斯普西(Amerigo Vespucci)的着名航海家,义大利的商人和製图师,探索了南美洲的东海岸和加勒比海地区,他最早绘製了新大陆的地图。他的名字用拉丁文写就是: Americus Vespucius。因为其他大陆用的名字都是女性化的拉丁语。所以,Americus 就变成了女性化的拉丁语: America。
1499年。亚美 利哥随同葡萄牙人奥赫达率领的船队从海上驶往印度,他们沿着哥伦布所走过的航路向前航行,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到达美洲大陆。亚美利哥对南美洲东北部沿岸作了详细考察,并编制了最新地图。1507年,他的《海上旅行故事集》一书问世,引起了全世界的轰动。在这本书中,引人入胜地叙述了“发现”新大陆的经过,并对大陆进行了绘声绘色的描述和渲染。亚美利哥向世界宣布了新大陆的概念,一下子冲垮了中世纪西方地理学的绝对权威普多列米制定的地球结构体系。于是,法国几个学者便修改和补充了普多列米的名着《宇宙学》,并以亚美利哥的名字为新大陆命名,以表彰他对人类认识世界所做的杰出贡献。新《宇宙学》一书出版后,根据书中的材料,在地图上也加上了新大陆——亚美利哥洲。后来,依照其他大洲的名称构词形式,“亚美利哥”又改成“亚美利加”。起初,这一名字仅指南美洲,到1541年麦卡托的地图上,北美洲也算美洲的一部分了。
有些人认为:”在英语中,亚美利加和美利坚为同一词“America”,只是汉译不同,前者指全美洲,后者指美国。“ 这是完全错误的。稍微有点逻辑和历史常识的,就应该知道,在美国还没有诞生前,就已经有 America 这个辞彙了。怎幺可以说是”汉译不同“呢?所以说,America 这个词是在美国诞生以后,美国人用它来称呼整个美国。美国人常说:"God bless America",就是上帝保佑美国,而不是上帝保佑美洲。American 本意是美洲人,包括加拿大人,墨西哥人及美国人,等等。但自从美国独立后现在只是指美国人。
相关信息:  “亚美利加洲”在西半球。位于大西洋与太平洋之间,北濒北冰洋,南与南极洲隔德雷克海峡相望。由北美和南美两个大陆及其附近许多岛屿组成。巴拿马运河一般作为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在政治地理上则把墨西哥、中美洲、西印度群岛和南美洲统称为拉丁美洲,北美洲仅指加拿大、美国、格陵兰岛、圣皮埃尔和密克隆岛、百慕达群岛。面积4,200余万平方公里。人口6.47亿(1983)。欧洲移民后代、印欧混血种人、黑白混血种人占多数,还有黑人、日本人、华人和原居民印第安人、因纽特(爱斯基摩)人等。大陆从东向西分为三个南北纵列带:东部是久经侵蚀的山地和高原,巴西高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西部为年轻的高峻山地,属美洲科迪勒拉山系,汉科乌马山海拔7,010米,是全洲最高点。山脉逼近海岸,沿海平原狭窄;东西部之间是广阔的大平原,北美中部大平原和亚马孙平原都是世界上着名的平原。主要河流有亚马孙河、密西西比河等;北美洲还有世界最大淡水湖群——五大湖。跨有不同的气候带:北美大部分属亚寒带和温带大陆性气候,有面积辽阔的针叶林和大草原;中美和南美北部主要属热带气候,有广大的热带雨林和热带稀树干草原。南美南部则属温带气候。地下资源十分丰富,煤、铁、石油,铜、镍等有色金属均占世界重要地位。十五世纪末以来,西、葡、英、法等国进行探测和殖民。1776年美国宣布独立。十九世纪初拉丁美洲各国也相继独立。
美洲国家:  阿根廷巴哈马贝里斯 美国 玻利维亚巴西巴贝多 加拿大 哥伦比亚智利哥斯大黎加古巴委内瑞拉萨尔瓦多厄瓜多格瑞那达瓜地马拉盖亚那宏都拉斯海地牙买加圣露西亚 墨西哥 尼加拉瓜巴拿马秘鲁乌拉圭巴拉圭苏利南多米尼加多米尼克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安提瓜和巴布达圣基茨和尼维斯
自然资源:  北美洲大部分地区已经过勘查。北美洲的森林面积约占全洲面积的30%,约占世界森林总面积的18%。主要分布在西部山地,盛产达格拉斯黄杉、巨型金针柏、奴特卡花柏、糖槭、松、红杉、铁杉等林木。草原面积占全洲面积14.5%,约占世界草原面积的11%。北美洲可开发的水力资源蕴藏量约为24 800万千瓦,占世界水利资源蕴藏量的8.9%,已开发的水利资源为5 360万千瓦,占世界的34.7%。
北美洲沿海渔场的面积约占世界沿海渔场总面积的20%,西部和加拿大东部的边缘海区为主要渔场,盛产鲑、鲽、鳕、鲭、鳗、鲱、沙丁、比目、萨门等鱼类及*类,在加拿大东部边缘海区还产鲸。北部沿海有海象、海豹以及北极熊等。
南美洲矿物 资源尚未很好勘探,目前已知现代化工业中所需要的20多种最重要的矿物原料大部分都有,且储量丰富。委内瑞拉石油储量、巴西的铁矿储量居世界前列;天然气主要分布在委内瑞拉和阿根廷;煤主要分布在哥伦比亚和巴西;铝土矿主要分布在苏利南;铜矿的金属储量在1亿吨以上,居各洲首位,智利铜的储量居世界第二位,秘鲁居第四位;铋、锑、银、硝石、铍和硫磺储量均居各洲前列;锡、锰、汞、铂、锂、铀、钒、锆、钍、金刚石等矿物也很丰富。
森林:森林面积约92 000万公顷,占全洲总面积的50%以上,约占世界森林总面积的23%,盛产红木、檀香木、铁树、木棉树、巴西木、香膏木、花梨木等贵重林木。草原面积约44 000万公顷,约占全洲总面积的25%,占世界草原总面积的14%多。 水力资源:水力蕴藏量估计为46 700万千瓦,约占世界水力蕴藏量的16.9%;已开发的水力资源为560万千瓦,约占世界水力资源总开发量的3.6%。
渔业:智利北部沿海和巴西东南部沿海盛产鲔鱼,秘鲁沿海盛产鱼,智利沿海盛产沙丁鱼,鳕和鲸。此外,巴西、阿根廷沿海还盛产鲈、鲻、鯷、鲭、鳕等鱼类。秘鲁沿海、巴西沿海为南美洲两大渔场。
北美洲 :  美洲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除美国和加拿大是经济发达的国家以外,其他都是开发中国家.
工业:美国和加拿大是经济发达的国家,工业基础雄厚、生产能力巨大、科学技术先进。农、林、牧、渔业也极为发达。北美洲其他国家除墨西哥有一些工业基础外,多为单一经济国家。北美洲採矿业规模较大,主要开採煤、原油、天然气、铁、铜、铅、锌、镍、硫磺等,而锡、锰、铬、钴、铝土矿、金刚石、硝石、锑、钽、铌以及天然橡胶等重要的战略原料几乎全部或大部靠进口。主要工业品产量在世界总产量中的比重为:生铁、钢、铜、锌等均占20%左右,铝占40%以上,汽车约占37%。
农业:北美洲农业生产专门化、商品化和机械化程度都很高。中部平原是世界着名的农业区之一,农作物以玉米、小麦、水稻、棉花、大豆、菸草为主,其大豆、玉米和小麦产量在世界农业中占重要地位。中美洲、西印度群岛诸国和地区主要生产甘蔗、香蕉、咖啡、可可等热带作物。
交通:北美洲铁路总长420 000多千米。内河通航里程约55 000多千米。公路四通八达。美国东北部是交通最发达的地区,其次是美国中部、东南部、西部沿海地区;加拿大东南部;墨西哥东部,以公路和铁路运输为主。古巴的糖厂铁路专用线较发达。加拿大中部地区的夏季河运、冬季雪橇运输也很重要。北部沿海地区以雪橇运输为主。
南美洲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南美洲经济发展很快,经济结构发生显着变化。但各国经济水平和经济实力相距甚远。巴西、阿根廷已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国民经济体系,两国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洲2/3。委内瑞拉、哥伦比亚、智利、秘鲁经济也较发达。
工矿业:工业以採矿业和製造业最为重要。採矿业是南美各国的基础部门,大部分矿产供出口,委内瑞拉、阿根廷、厄瓜多、秘鲁等国的石油;巴西、委内瑞拉、智利的铁;玻利维亚的锡、锑;智利、秘鲁的铜;盖亚那、苏利南的铝土;秘鲁的铅、锌、银、铋;智利的硝石、钼;巴西的铌的产量或出口量在世界占据重要地位。轻工业为南美多数国家製造业的主体,肉类加工、製糖、饮料、皮革、纺织、服装等部门较发达。钢铁、汽车、化工、橡胶、电器、机械等重工业集中在巴西、阿根廷、委内瑞拉、智利、秘鲁、哥伦比亚等国家。
农业:农业在南美各国经济中具有重要意义。种植业中经济作物占据绝对优势。南美洲是可可、向日葵、凤梨、马铃薯、木薯、巴西橡胶树、菸草、金鸡纳树、玉米、番茄、巴拉圭茶、辣椒等栽培植物的原产地。甘蔗、香蕉、咖啡分别占世界总产量的20%-35%,其中巴西的咖啡和香蕉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可可、柑橘均占世界总产量的25%左右,其中巴西的可可产量居世界第三位;剑麻产量居各洲第二位,主要产在巴西;巴西木薯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南美洲向世界提供所需咖啡、香蕉、蔗糖的绝大部分及大量的棉花、可可、剑麻等。东南部阿根廷等国则大量出口肉类和粮食。牛、羊的总头数在世界上占重要地位。沿海盛产鯷鱼、沙丁鱼、鳗鱼、鲈鱼、鲔鱼等,秘鲁和智利为世界着名渔业国。南美洲大部分国家中多数人从事农业生产,但粮食生产仍不足自给,大多数国家需进口粮食。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五部洲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