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广西北海国家(海洋)农业科技园区暨北海海洋产业科技园区

广西北海国家(海洋)农业科技园区暨北海海洋产业科技园区

广西北海国家(海洋)农业科技园区暨北海海洋产业科技园区

园区建设分为核心区、示範区、辐射区三个功能分区核心区按“一区三园”模式建设,分为海洋科研创新园、海洋加工物流园以及海洋科普观光园;海洋科研创新园位于北海市银海区竹林盐场,海洋加工物流园设A园、B园,分别设在北海市银海区蓝色产业集中区、铁山港区中国-东协北部湾北海现代渔港经济区,海洋科普观光园建设于银海区大冠沙金海湾红树林生态旅游区;示範区分布在北海合浦县、铁山港区、银海区沿海岸线集中连片、以对虾、青蟹、方格星虫、珍珠、文蛤牡蛎、大蚝、大弹涂鱼、大獭蛤(象鼻螺)、栉江珧等名优品种代表的海洋水产养殖带;辐射区覆盖广西北部湾沿海及广东雷州半岛西岸沿海。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广西北海国家(海洋)农业科技园区暨北海海洋产业科技园区
  • 建设时间:2010年12月
  • 地点:位于银海区及铁山港区

园区创建

2010年12月,国家科学技术部批准建设广西北海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以“蓝色农业”(海洋水产)为特色。
2012年以来,北海市委市政府把园区建设提升到了加快建设海洋强市的战略高度。2013年6月,北海市政府印发了《广西北海国家(海洋)农业科技园区暨北海海洋产业科技园区建设方案》,确定了园区选址。

园区发展目标

立足北海、服务北部湾、面向东协,沿产业链条集聚产业,聚集国内海洋科研机构及人才,突出北海本地特色,以现代科技改造提升传统海(水)产业,打造辐射北部湾地区及东协国家的科技服务平台,建设泛北部湾地区海(水)产种业中心、海(水)产品精深加工基地及(海)水产品信息物流中心,培育和发展包括海洋生物製药、海洋信息工程等海洋高新技术产业,最终将园区建设成为北部湾蓝色经济硅谷。

园区规划

园区建设模式

海洋科研创新园
选址在银海区福成镇沿海(离北海福成机场约10公里,离银滩直线距离区12公里),陆海联动,其是陆域以竹林盐场为基础,规划为2650亩,并规划不低于5000亩的海域专用于海洋科研。
海洋加工物流园
设A园、B园,分别在银海区特色产业园、铁山港区中国—东协北部湾北海现代渔港经济区(以下简称“渔港经济区”)挂牌,不另行规划、建设。A园主要聚集高新技术企业,突出海(水)产品的精深加工和高附加值;B园主要以海(水)产品加工的规模化生产为主要特色。
海洋科普观光园。
在金海湾红树林生态休闲旅游区挂牌,不另行规划、建设。依託滨海丰富的红树林资源与生态优势,将海洋产业科技展示、海洋农业体验与红树林观光相结合,建成集滨海观光、海洋农业科技展览、渔事体验于一体,风景优美、生态良好的海洋科普观光园。

四个产业聚集

(1)水产种业。
积聚国内、外一流海洋水产科研机构,建设热带、亚热带特色的中国南方海洋水产科研中心。
(2)南珠。
沿南珠产业链,集中布局珠母贝育种、珍珠加工、质量标準及检测、工艺设计创新、文化创意、博览展销等产业方面,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再铸“南珠”新辉煌。
(3)红树林。
以现有红树林为基础,以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为主体,以红树林、海草、盐沼草、滨海植物等海洋和海陆过渡带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恢复保护、可持续利用为主要研究对象,展示广西红树林生态文明示範。
(4)海洋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基地。
依託北部湾特色海洋生物资源,引进国内科技实力领先的海洋生物、生物製药方面的高新技术企业,支持科技人员、留学归国人员自带技术创业,孵化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建设海洋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基地。

东协发展战略

依託入园的科研机构作为合作平台,建设中国-东协海洋培训中心项目,建立跨国联合培训基地、联合科研中心,为东协国家培训海水养殖、种苗繁育、物理海洋、海洋数字预报等方面的人才,逐渐把北海营造成中国与海上东协科技交流的桥头堡。

园区事件

1、第十届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提出“加快海洋强市”。
2、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2013年北海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完成北海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争取通过国家验收,积极筹划建设北海海洋产业科技园。”。
3、3月初,制定《大力发展海洋产业 加快建设海洋强市--广西北海国家(海洋)农业科技园区暨北海海洋产业科技园区建设方案》(以下简称:《园区建设方案》),提出在广西北海国家(海洋)农业科技园区基础上增挂北海海洋产业科技园区牌子,立足海洋农业,面向全方位海洋产业,提出了园区选址竹林,市政府印发《园区建设方案》,确定了园区选址。
4、3月,委託北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设计《广西北海国家(海洋)农业科技园区暨北海海洋产业科技园区总体规划》及《广西北海国家(海洋)农业科技园区暨北海海洋产业科技园区海洋科研创新园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总体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总体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报送市政府审批。
5、8月成立了园区管理委员会,内设办公室、招商促进科(局)、规划建设科(局)、科技发展科(局)等4个科(局)室,负责园区建设管理。李广存任管委会主任(兼)、黄健任副主任(兼)、谢文任副主任(正处长级)。管委会办公地址:北海市北海大道中段科技大厦四楼。8月,注册成立了园区建设开发公司。
6、5~10月,多次召开园区建设推进会,对园区规划、机构成立、招商、土地置换、土地徵用补偿安置、建设资金平衡模式和科研机构入园集中签约等问题进行协商,明确各单位的责任和工作分工安排。8~9月,委託有关单位编制《园区项目建议书》报有关部门审批,完成园区1:500地形图测绘。8~11月,委託编制园区环境影响评估报告和开展园区水地质勘察。
7、9~10月,会同有关部门开展园区土地徵用补偿安置调研摸底。10月,启动《园区建设规划方案》编制设计。10月,启动园区土地徵用补偿及地上附着物资产评估。10~11月,联通园区外延路网--竹林海防路修建。
8、9月,举行科研机构集中入园签约仪式,市委常委、副市长李广存代表市政府与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清华大学海洋生物技术研究所、南京大学演化生物学研究所、广西水产研究院、广西海洋研究院、广西海洋研究所、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北海南珠研究所等11家科研机构代表签署了《海洋科学研究基地建设合作框架协定书》。签约仪式由林山青常务副市长主持,北海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小东,市长周家斌,国家海洋局海洋科技司副司长康健,自治区科技厅副厅长周文能、自治区水产畜牧兽医局副巡视员梁师华等领导出席,共同见证了集中签约仪式。
9、10月,园区与河北鑫海水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入园契约,鑫海公司拟入园投资2.5亿元建设“鑫海北海水产种业基地”。11月,园区与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签订了正式入园契约。该中心拟在“海洋科研创新园”内投资建设“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滨海生态保育与利用创新基地”。12月,园区与清华大学生命科技研究院签订了项目入园协定。
10、10~12月,正在洽谈入驻园区契约的有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广西水产科学研究院、浙江台州田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深圳华大水产科技有限公司等等。

参考案例

1、舟山海洋产业集聚区---现代渔业产业体系,舟山海洋产业集聚区涵盖舟山市4个县区,形成了港口物流与港行服务、船舶与临港装备、临港石化、海洋旅游、现代渔业、水产品精深加工与海洋生物、研发大宗物资加工和海洋清洁能源八大产业集群,主要借鉴之处为:集现代渔业、水产品精深加工、海洋生物、市场、物流及研发。
2、
舟山远洋水产品产业园区,园区以建设西码头渔业园港口为依託,以海洋资源集成加工为基础,积极构建综合集群化海洋渔业产业链集聚区,大力打造水产品集散、贮存保税、加工流通及综合配套于一体、国内一流的水产品精深加工园区和国家级远洋渔业基地,重点引进水产品精深加工项目。借鉴之处:园区不仅包括工业功能,还包括商业商务、居住、物流等其他配套功能,是一个产城融合为一体的複合型园区。园区结构分明,居住生活组团分布在中心区,工业、物流组团分布在居住组团两侧。
3、青岛市海洋生物产业园。建成一个集海洋功能食品配送、海洋药物、海产品深加工、海洋化妆品、海洋医用敷料专业化生产于一体的集约式发展。借鉴之处:产业专业化高,围绕海藻加工、海洋药物、和海藻套用研究形成海藻精深加工产业;园区入驻企业全部为规模以上企业,产业附加值较高;科技促进生产发展,省级以上研发中心及生物领域科技成果专利,奖项均占有一定的比例;园区形成以海洋生物精深加工为主体,以海水养殖,海洋新材料与活性物质提取和海水养殖病虫害防治为辅的海洋生物产业链。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广西北海国家(海洋)农业科技园区暨北海海洋产业科技园区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