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湖滨带与缓冲带生态修复工程技术指南

湖滨带与缓冲带生态修复工程技术指南

湖滨带与缓冲带生态修复工程技术指南

《湖滨带与缓冲带生态修复工程技术指南》共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主要阐述湖泊湖滨带与缓冲带生态修复技术的理论与方法,下篇着重介绍有关湖滨带与缓冲带生态修复技术的几个典型案例。

《湖滨带与缓冲带生态修复工程技术指南》共分八章。第1~5章为上篇,主要介绍湖滨带与缓冲带的功能与作用;归纳论述湖滨带与缓冲带的类型及其环境问题;阐述湖滨带与缓冲带生态修复的理念与设计方案及其修复对策;同时还介绍了湖滨区低污染水的净化体系。第6~8章为下篇,分别介绍洱海湖滨带的生态修复思路与方案,以星云湖、杞麓湖、长寿湖为例的湖泊湖滨区生态修复思路与方案,抚仙湖缓冲带生态修复的思路与方案。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湖滨带与缓冲带生态修复工程技术指南
  •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 页数:224页
  • 开本:5
  • 品牌:科学出版社
  • 作者:金相灿 等
  • 出版日期:2014年8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ISBN:7030416716

内容简介

《湖滨带与缓冲带生态修复工程技术指南》介绍了近十年来,作者金相灿在抚仙湖、杞麓湖、星云湖、长寿湖、洱海的水污染防治实践中,完成了一系列湖滨带或缓冲带修复工程的可研与工程设计,有的修复工程已经实施并取得良好效果。同时吸收与借鉴了国内外众多湖滨带或缓冲带修复与保护的理论与方法,作者通过总结归纳,逐步形成了一些湖滨带或缓冲带修复工程的经验与体会,并以湖滨带与缓冲带生态修复技术指南的方式汇集于书中,供同行参考,与大家共勉。

图书目录

前言
上篇
第1章湖滨带与缓冲带及其功能与作用
1.1湖滨带与缓冲带生态系统的概念
1.1.1湖滨区生态系统的概念与结构
1.1.2湖滨区生态系统的影响因素
1.1.3湖滨带与缓冲带概念与内涵
1.2湖滨带与缓冲带主要功能
1.2.1湖滨带的主要功能
1.2.2缓冲带的主要功能
1.3湖滨带与缓冲带的生态作用
1.3.1湖滨带的生态作用
1.3.2湖滨缓冲带的生态作用
1.3.3湖滨区生态经济和美学作用
参考文献
第2章湖滨带与缓冲带调查、类型及问题诊断
2.1湖滨带与缓冲带的综合调查
2.1.1湖滨区调查目的
2.1.2湖滨区调查内容
2.1.3採样与分析方法
2.2湖滨带与缓冲带的类型及特徵
2.2.1湖滨区生态系统的类型
2.2.2湖滨带的类型与特徵
2.2.3缓冲带的类型与特徵
2.3湖滨区生态环境综合特徵
2.3.1湖滨区生态环境主要特徵
2.3.2湖滨区生态服务功能
2.4湖滨区的主要污染源
2.4.1村落生活污染
2.4.2农田面源污染
2.4.3湖滨景区污染
2.4.4主要污染源的贡献率
2.5湖滨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2.5.1湖滨带主要环境问题
2.5.2缓冲带主要环境问题
参考文献
第3章湖滨带与缓冲带生态修复理念与设计
3.1湖滨区生态修复的原则与思路
3.1.1湖滨区生态修复的原则
3.1.2湖滨区生态修复的思路
3.1.3湖滨生态修复总体构建
3.2湖滨生态修复的总体空间布局
3.2.1缓冲带生态修复空间布局
3.2.2湖滨带生态修复空间布局
3.3湖滨带生态修复理念与设计
3.3.1湖滨带生态修复理念
3.3.2湖滨带生态修复路线图
3.3.3湖滨带生态修复总体设计
3.4缓冲带生态修复理念与设计
3.4.1缓冲带範围界定
3.4.2缓冲带修复理念与路线图
3.4.3缓冲带生态修复总体设计
参考文献
第4章湖滨带与缓冲带生态修复对策
4.1湖滨生态系统整体修复的定位
4.1.1湖滨区生态修复的定位
4.1.2湖滨区生态修复策略
4.2湖滨带生态修复对策
4.2.1湖滨带的组成与结构
4.2.2湖滨带生态系统修复对策
4.3缓冲带生态修复对策
4.3.1缓冲带生态修复总体框架
4.3.2缓冲带绿篱构建对策
4.3.3缓冲带生态透水地面对策
4.3.4缓冲带乔灌草複合系统修复对策
4.3.5缓冲带河口低污染水净化对策
参考文献
第5章湖滨区低污染水净化技术
5.1湖滨区低污染水概念与组成
5.1.1湖滨区低污染水的污染贡献
5.1.2湖滨区低污染水的组成
5.2湖滨区低污染水调查与研究
5.2.1低污染水调查内容与方法
5.2.2湖滨区低污染水调查範围
5.2.3湖滨区低污染水类型解析
5.2.4湖滨区低污染水分析计算
5.3湖滨区低污染水控制与净化系统
5.3.1湖滨区低污染水净化系统布局
5.3.2湖滨区低污染水净化系列技术
5.3.3湖滨区低污染水净化系统维护管理
参考文献
下篇
第6章洱海湖滨带生态修复思路与方案
6.1湖滨带概念的提出
6.2洱海湖滨带与修复理念
6.2.1洱海及湖滨带状况
6.2.2湖滨带生态修複目标与理念
6.3湖滨带修复措施与工艺
6.3.1湖滨带基底修复措施
6.3.2湖滨带生态修复工艺
6.3.3建筑物拆除区生态恢复工艺
6.3.4废弃鱼塘生态重建工艺
6.3.5湖滨带湿地工艺
6.3.6陡岸生态修复工艺
6.4洱海西区湖滨带生态修複方案
6.4.1西区湖滨带主要环境问题
6.4.2西区修复工程目标
6.4.3修复思路和技术路线
6.4.4西区湖滨带生态修复总体方案
6.5洱海东区湖滨带修複方案
6.5.1东区湖滨带主要环境问题
6.5.2修複目标与功能定位
6.5.3东区湖滨带类型与修复思路
6.5.4东区湖滨带生态修复与对策
6.6湖滨带满江一机场路段生态修複方案
6.6.]机场路湖滨带主要环境问题
6.6.2修複目标
6.6.3设计思想和技术路线
6.6.4生态修复总体方案
6.7工程效果与维护管理
6.7.1湖滨带植物恢复情况
6.7.2湖滨带修复工程效果
6.7.3湖滨带修复工程的管理
第7章湖泊湖滨区生态修复思路与方案
7.1星云湖湖滨区生态修複方案
7.1.1星云湖湖滨区现状与分析
7.1.2星云湖湖滨区的环境问题
7.1.3星云湖湖滨带生态构建方案
7.1.4星云湖缓冲带生态修複方案
7.2杞麓湖湖滨区生态修複方案
7.2.1杞麓湖湖滨区现状与分析
7.2.2杞麓湖湖滨区的环境问题
7.2.3杞麓湖湖滨带生态修複方案
7.2.4杞麓湖缓冲带生态修複方案
7.3长寿湖湖周生态系统保护与修複方案
7.3.1湖周污染控制与生态构建方案
7.3.2消落带生态保护与修複方案
第8章抚仙湖缓冲带生态修复思路与总体方案
8.1缓冲带概念的提出
8.2抚仙湖及缓冲带现状与问题
8.2.1湖泊及其流域的特徵
8.2.2湖滨缓冲带现状与问题
8.2.3缓冲带分类与工程分区
8.2.4缓冲带主要环境问题
8.3缓冲带生态修复的理念与总体设计
8.3.1缓冲带的功能定位
8.3.2缓冲带修复总体思路
8.4抚仙湖湖滨缓冲带生态修複方案
8.4.1规模化生态修複方案
8.4.2环湖低污染水处理方案
8.4.3村落污染控制方案
8.4.4环境综合管理方案
8.4.5维护及相关政策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湖滨带与缓冲带生态修复工程技术指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