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编译选项设置不当
编译器会把源代码编译成二进制文件,并且也会保存一些调试信息和符号表等辅助信息存储到可执行文件中。因此在编译过程中,我们需要设置相应的编译选项以达到优化代码大小的目的。比如,当使用gcc编译源代码时可以使用-O选项来执行一些优化操作,从而减少可执行文件的大小。而如果我们没有指定编译选项或选择不合适的选项,就会导致生成的目标文件很大。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编译选项,比如生成调试信息的选项-g。如果我们不需要调试信息,就应该将这个选项关闭。在Linux系统中,我们可以使用strip命令将可执行文件中的符号表和调试信息剥离出来,这样可以进一步缩小文件的尺寸。
2、代码冗余或重复
在编写代码时,我们有时会复制、粘贴已有代码来完成需要的功能。虽然这种方式可以快速实现功能,但同时也会带来代码的冗余和重复。重复的代码数量越多,目标文件的大小就越大。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将重复的代码封装成函数或宏,从而减少代码冗余。此外,我们应该尽量避免使用过于庞大的库,而是选择只包含程序所需函数的轻量级库。
3、大量使用全局变量
全局变量在文件中被定义和初始化,但在整个程序中都可以被访问和修改。因此,全局变量需要在内存中一直占用空间,导致目标文件的大小增加。
为了减少全局变量的使用,我们可以通过封装函数的方式来将其作为函数参数传递,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全局变量的数量。此外,我们推荐使用静态变量代替全局变量,这样可以将变量的作用域控制在函数内部。
4、未进行链接优化
除了编译选项设置以外,链接器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链接器负责将编译器生成的多个目标文件链接在一起形成可执行文件。但未开启链接优化时,链接器可能会将已经存在的代码重复合并,导致文件大小增加。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们可以使用链接优化工具,例如GNU的链接器ld和Gold,来避免代码冗余和重复。在链接时,我们还应该尽量使用静态库,避免依赖过多的共享库,这样可以减少目标文件的大小。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为什么目标文件过大 为何目标文件过于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