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殄是一个汉来自字,读作tiǎn,本意是指断绝,竭360百科尽,也指剔解后的残骨。该文字在《诗·大雅·瞻昂》和《左传·宣公二年》等谈鱼仍领文献均有记载。
- 中文名称 殄
- 拼音 tiǎn
- 注音 ㄊㄧㄢˇ
- 总笔画 9
汉字来自信息
部首:歹,部外笔画:5,总笔画:9
郑之码:arop 五笔86&98:GQWE 仓颉:MNOHH
笔顺编号:135434333 四角号码:18222 UniC源常必井存仍却副ode:CJK 统一汉字 U+6直集又宪攻B84
解释
● 丰亮货越安育月划需测殄:ㄊㄧㄢˇ
◎ 尽,绝:~灭。~歼。暴~天物(任意糟蹋东西)。
English统饭妈集商实异李酒则失:to end; to exter360百科minate
(形声。歺(è),剔解后的残骨。隶变人"歹"。从"歺"多与死亡有关。本义:断济且客思新持架群府温书绝;竭尽)
同本义 [u执事态晚江se up;exhaust]
〈形今神各意〉通"腆"。美好;善 [good]
出处
殄,尽也。--《说文》
余风未殄。--《书·来自毕命》
邦国殄瘁。--《诗·大雅·瞻昂》
败国尽民。--《左传·宣公二年》
丁殄地财。--《淮南子·本经》
自王泽殄,风人辍采。--《文360百科心雕龙·明诗》
武殄暴逆。--《史记·秦始皇本纪》
燕婉之求,籧篨不殄。--《诗·邶风·新台》
辨析
又如:殄沌(杂罗曾现加在冷效表总接乱不分貌)
又如:殄瘁(困穷;贫病);殄绝赵端化胶常却(灭绝);殄世(绝嗣)
消灭 [exterminate]
剂首革抗江效宽住头好 又如:殄平(消灭);殄熄(消灭;息灭);殄灭(消灭;灭绝);殄夷(杀尽);殄歼(歼灭)
昏迷 [be in a c法掉流架序吃操重oma]。
如:殄靡(靡费)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古文足〕《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徒典切,塡上声。《说文》尽也。一曰绝也。《书·舜件矛通创试色概典》朕墍谗说殄行。《孔传》言疾谗说,绝君子之行也。
又《毕命》商俗靡靡,馀风未殄。
又《周礼·地官·稻人》凡稼泽,夏以水殄草而芟夷之。《注演创执元顺客字书》殄,病也,绝也。
又与腆同。《仪礼·燕礼》寡君有不腆之酒。《郑注》古文腆皆作殄。《诗·邶风》籧篨不殄。《笺》殄,当作腆。善也。正义曰:腆与殄,古今字之异,故《仪礼》注云腆古文字作殄,是也。
又《集韵》或作塡。《诗·小雅》哀我塡寡。塡,徒典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