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鳀,中国汉字,组词有鳀鱼,一种鱼,亦称"黑背鳀"。
- 中文名称 鳀
- 拼音 tí
- 部首 鱼
- 笔画 20
基本信息
拼音:tí
注音:ㄊㄧˊ
引歌突牛 部首:
部首:鱼
部外:9
总笔划:20
字形分析:左右结构
异体字:鳀、鳀
统一码:U+9BF7
五笔:QOJH
仓颉:NFAMO
郑码:RKAI
四角:26381
笔顺:ノフ丨フ一丨一丶丶丶丶丨フ一一一丨一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鳀
tíㄊㄧˊ
◎ 〔~鱼〕体长十馀厘米,银灰色,侧扁,生活在海中。亦称"黑背鳀"。
使李逐为认准接和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ti2 [客英字典] ti2 [客语拼音字汇] ti2 [梅州腔] ti2 [台湾四县腔] ti2
◎ 粤语:tai4
来自 ◎ 潮州话:ti5
English
anchovy
古籍解释
谓因攻封服康熙字典
【亥集中】【鱼字来自部】鳀 ·康熙笔画:20 ·部外笔画:9
采领 《唐韵》杜奚切《集韵》田黎切《正韵》杜兮切,化医ࠀ�音题。同鳀。《博雅》鲇也。《类篇》鱼重千斤。《战国策》鳀冠秫缝。《360百科注》鳀,大鲇,以其皮为冠。
度细交尼衡苏又《前汉·地理志》会稽海外有东鳀人。
又《广韵》《集韵》ࠀ�是义切,音䜴。
又《广韵》特计切《集韵》大计切,ࠀ�音弟。
又《集韵》上纸切,音是。义ࠀ�同。
说文解字
【卷十一】【鱼部】
大鲇也。从鱼弟声。杜兮切
说文解字注
(鳀)大鲇也。从鱼。弟声。此速字诗尔雅释文、广韵作鮧。从夷。文选蜀都赋及玉篇作鳀。未知孰是。宽以夷弟篆体易讹也。山海胞井报国经传曰。今亦呼鲇为鳀。字林曰。青州对右还或造望介跟初帮人呼鲇鳀。郭注尔雅曰。鲇别名鳀。江东通呼鲇为鮧。葢鳀鳀鳀三形一字。同大兮反。而鮧则别一字、别一音。不当合而一之。杜兮切。十五部。
音韵集汇
上古音系
字头 | 声符 | 韵部 | 对应广韵小韵 | 拟音 | 注解 |
---|---|---|---|---|---|
鳀 | 是 | 支 | 嗁 | deː | |
鳀 | 是 | 支 | 第 | deːs | 见战国策 |
鳀 | 是 | 支 | 豉 | djes | 见战国策 |
广韵
打候吃跟蛋升至机八 字头 | 小韵 | 反切 | 声母 | 韵母 | 韵目 | 调 | 等 | 呼 | 韵系 | 韵摄 | 广韵目次 | 高本汉 | 王力 | 李荣 | 邵荣芬 | 郑张尚芳 | 潘悟设对信式极云 | 蒲立本 | 地天先甲川切以推导现代汉语 | 古韵罗马字 | 有女罗马字 | 注解 |
---|---|---|---|---|---|---|---|---|---|---|---|---|---|---|---|---|---|---|---|---|---|---|
鳀 | 嗁 | 杜奚 | 定 | 齐开 | 就活培笔事凯比这齐 | 平声 | 四等 | 尔轴众为与评及开口 | 齐 | 蟹 | 上平十二齐 | dʱiei | 话他静 diei | dei | dɛi | dei | dei | dɛj | ti2 | 植成 de | dei | 为费认界成措境持经粮 上同[䐎/睼] |
鳀 | 豉 | 是义 | 常 | 及福抓兰决 支A开 | 寘A | 去声 | 三等 | 开口 | 支A | 止 | 去五寘 | ʑie̯ | ʑǐe | ʑie | dʑjɛ | dʑiᴇ | dʑiɛ | dʑiə̆ | shi4 | zjeh | zjeh | 跑田鱼名重千斤郭璞云鲇之别名又音提音是 |
鳀 | 第 | 特计 | 定 | 齐开 | 霁 | 去声 | 四等 | 开口 | 齐 | 蟹 | 去十二霁 | dʱiei | diei | dei | dɛi | dei | dei | dɛj | di4 | deh | dey | 鲇鱼别名 |
洪武正韵牋
字头 | 小韵 | 反切 | 韵目 | 韵部 | 声调 |
---|---|---|---|---|---|
鳀 | 题 | 杜兮 | 三齐 | 齐 | 平声 |
鱼类动物
鲱形目(Clupeiformes)鳀科(Engraulidae)多种集群性咸水鱼类的统称。与鲱近缘,但口大,几乎伸过眼后,且吻尖。多生活於热带或暖温带浅海,常进入河口附近的半咸水,少数热带种类栖居於淡水。春夏产卵,卵数多,长形,透明,浮於水面。约2日孵化,仔鱼沉于水底。幼鱼与成鱼均以浮游生物为食,生长迅速。成鱼长达10∼25公分(4∼10吋)。温带种类,如北方鳀(Engraulis mordax)和欧洲鳀(E. encrasicholus),均为重要食用鱼;热带种类,如太平洋鲸鳀(Cetengraulis mysticetus),是重要的钓饵鱼,特别用在金枪鱼渔业。鲚属(Coilia)种类臀鳍长,身体后部细尖,在中国乾制食用。很多鳀类鱼易受损伤,网或其他硬物触之可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