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子路初见第十九

子路初见第十九是《孔子家语》第十九篇。又名章航《孔氏家语》,或简称《家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孔门弟子思想言行的著作。今传本《孔子家语》共十卷四十四篇,魏王肃注,书后附有王肃序和《后序》。《后序》实际上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内容以孔安国语来自气所写,一般称之为《孔安国序》,后半360百科部分内容为安国以后人所写,紧头设该故称之为《后孔安国序》,其中收有孔安国的孙子孔衍关于《家语》的《奏言》。

  • 作品名称 子路初见第十九
  • 作者 孔子
  • 创作年代 春秋
  • 作品出处 《孔子家语》
  • 文学体裁 文言文

作品原文

  子路初见第十九

  子路初见孔子,子曰:"汝何好乐?"对曰:"好长剑。"孔子曰:"吾非此之问也,徒谓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可及哉?"

  子路曰:"学岂有益也哉?"孔子曰:"夫人君而无谏臣则失正,士而无教友则失听。御狂马不挥林交门选装待圆灯秋基释⑧策,操弓不反檠。木受绳则来自直,人受谏则圣。受学重问,孰队张不顺成?毁仁恶士,必近于刑。君子不可不学。"

  360百科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揉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以此言之,何大功一岁长微毛余训阶员学之有?"孔子曰:"栝草应哪称星个而羽之,镞而砺之,伤等哪其入之不亦深乎?"子路再拜曰:"敬受教."

  子路将行,辞于孔子.子曰:"赠汝以车乎?赠汝以言乎?"子路曰:"请以言."孔子曰:"不强不达,不劳无功,不忠无亲,不信无复,不恭失礼,慎此五者而矣."子路曰客香:"由请终身奉之.敢问亲交取亲若何?言寡可行若何?长为善士而无犯若何?"孔子曰:"汝所问苞在五者中矣.亲交取亲,其忠也;言寡可行,其信乎;长超歌轮纪边体雷坏波为善士,而无犯于礼也."

  孔子为鲁司寇,见季康子,康子不悦.孔子又见之.宰予进曰:"昔予也常闻诸夫子曰,王公不我聘则弗动,今夫子之于司寇也日少,而屈节数矣,不可以已乎?"孔子曰:"然。鲁国以众相陵,以兵相暴之日久矣,而有司不治,则将乱也,其聘我者,铁种曾副端价吗举孰大于是哉."鲁人闻之曰:"圣人将治,何不先自远刑罚,自此之后,国无争者."孔子谓宰予曰:"违山十里,蟪蛄多让参天东原红脱比紧之声,犹在于耳,故政事莫如应之."

  孔子兄子有孔篾者,与宓子贱偕仕.孔子往过孔篾,而问之曰:"自汝之仕,何得何亡?"对曰:"未有所得,而所亡者想套久硫载三:王事若龙,学焉得习,是学不得明也;俸禄少饘粥,不及亲戚,制绝少裂婷陆助是以骨肉益疏也;公事多急,不得吊死问疾,是朋友之道阙也。其所亡者三,即谓此也."孔子不悦,往过子贱,问如孔篾.对曰:"自来仕者无所亡,其有所得者三:始诵之,今得而行想规穿同频倍师真种五岁之,是学益明也;俸禄所供,被及亲戚,是骨肉益亲也;虽有公事,而兼以吊死问疾,是朋友笃也。"孔子喟然,谓子贱曰:"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则子贱焉;取此."

  孔子侍坐于哀公,赐之桃与黍焉.哀公曰:"请食."孔子先食黍而后食桃,左右皆掩口而笑.公曰:"黍者所以雪桃,非为食之也."孔子对曰:"丘知之矣,然夫黍者,五谷之长,郊礼宗庙以为上盛,果属有六而桃为下,祭祀不用,不登郊台长庙,丘闻之,君子以贱雪贵,不闻以贵雪贱,今以五谷之长,雪果之下者,是从上雪下,臣以为妨于教,害于义,故不敢."公曰:"善哉."

  子贡曰:"陈灵公宣淫于朝,泄治正谏而杀之,是与比干谏而死同,可谓仁乎?"子曰:"比干于纣,亲亚而则诸父,官则少师息业资依,忠报之心在于宗庙而已,固必以死争之,冀身死之后,纣将悔寤;其本志情在于仁者也;泄治之于灵公,位在大夫,无骨肉之亲,怀宠不去,仕于乱朝,以区区之一身,欲正一国之淫昏,死而无益,可谓捐矣.诗云:'民之多辟,无自立辟.',其泄治之谓乎."

  孔子相鲁,齐人患其将霸,欲败其政;乃选好女子八十人,衣以文饰而舞容玑,及文马四十驷,以遗鲁君。陈女乐,列文马于鲁城南高门外,季桓子微服往观之再三,将受焉;告鲁君为周道游观,观之终日,怠于政事。子路言于孔子曰:"夫子可以行矣."孔子曰:"鲁今且郊,若致膰于大夫,是则未废其常,吾犹可以止也."桓子既受女乐,君臣淫荒,三日不听国政,郊又不致膰俎,孔子遂行。宿于郭,屯师以送曰:"夫子非罪也."孔子曰:"吾歌可乎?歌曰:'彼妇人之口,可以出走,彼妇人之谒,可以死败。优哉游哉,聊以卒岁.'"

  澹台子羽有君子之容,而行不胜其貌,宰我有文雅之辞,而智不充其辩.孔子曰:"里语云:'相马以舆,相士以居,弗可废矣.'以容取人,则失之子羽;以辞取人,则失之宰予."孔子曰:"君子以其所不能畏人,小人以其所不能不信人.故君子长人之才,小人抑人而取胜焉."

  孔篾问行己之道.子曰:"知而弗为,莫如勿知;亲而弗信,莫如勿亲.乐之方至,乐而勿骄;患之将至,思而勿忧."孔篾曰:"行己乎?"子曰:"攻其所不能,补其所不备.毋以其所不能疑人,毋以其所能骄人.终日言,无遗己之忧,终日行,不遗己患,惟智者有之."

分段注解

段落一

  原文

  子路初见孔子,子曰:"汝何好乐?"对曰:"好长剑。"孔子曰:"吾非此之问也,徒谓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①可及哉?"

  子路曰:"学岂①有益也哉?"孔子曰:"夫人君而无谏臣则失正,士而无教友则失听。御狂马不释策②,操弓不反檠③。木受绳则直,人受谏④则圣。受学重问,孰不顺成?毁仁恶士,必近于刑。君子不可不学。"

  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揉⑤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⑥。以此言之,何学之有?"孔子曰:"栝而羽之⑦,镞而砺之⑧,其入之不亦深乎?"子路再拜曰:"敬受教。"

  注释:

  ①岂:通"其",代词,可以解释为大概。 岂(另一个):表示反诘语气,相当于"难道"。

  ②不释策:不放下马鞭子。

  ③操弓不反檠(qíng):射手操持在手里的弓是已经矫正好了的,不再用檠来校正。檠:校正弓的器具。

  ④谏:直言规劝,批评。

  ⑤揉:通过人力加工,把曲的变直,直的变曲。

  ⑥达于犀革:达,透。射穿犀牛皮。 犀革:犀牛皮制品。

  ⑦栝(guā)而羽之:给箭栝装上箭羽。 括:箭尾。

  ⑧镞(zú)而砺之:装上磨锋利的箭头。 镞:箭头。砺,磨砺使锋利。

  通俗解释

  子路最初见教于孔子的时候,孔子问:"你的爱好特长是什么"子路回答说,:"我喜欢长剑。"孔子说:"我不是问这个,只是以你的能力兴趣,而加之以圣贤的学问,难道(别人)还能比得上吗。"

  子路问道:"学习圣贤学问有什么好处?"孔子回答道:"君王如果没有敢进谏的大臣,政事就会有错失,读书人如果没有能够指正自己缺点的朋友,品德就容易有缺失。驾御没有驯服的狂马就不能放下马鞭子,操持在手上的弓是已经矫正好的,不能临用再矫正。木材依据墨绳砍斫所以能挺直,人能接受劝谏就不失圣贤的智慧。接受尊崇圣贤的学问道德经验的人,谁不是顺利而有成?毁灭仁义,厌恶读书明情理之人,自己一定和刑罚接近。所以君子不能够不学习圣贤。"

  子路说:"南山有竹子,不要揉捏自然笔直;斩断了使用,可以穿透犀牛皮。根据这个现象来说,何必一定要学习?"孔子说:"给竹子的尾部装上羽毛,前面安上锋利的箭头,那么他能射透得不是更深吗?"子路再三礼拜孔子,说道:"恭敬的接受教诲。"

段落二

  子路将行,辞于孔子。子曰:"赠汝以车乎?赠汝以言乎?"子路曰:"请以言。"

  孔子曰:"不强不达①,不劳无功,不忠无亲,不信无复②,不恭失礼。慎此五者而已。"

  子路曰:"由请终身奉之。敢问亲交取亲③若何?言寡可行④若何?长为善士而无犯若何?"

  孔子曰:"汝所问苞⑤在五者中矣。亲交取亲,其忠也;言寡可行,其信乎;长为善士而无犯,其礼也。"

  注释

  ①不强不达:不努力坚持就达不到目的。

  ②不信无复:不讲信用别人就不会再相信。论语:信近于义,言可复也。即信念和道义接近,言语就可以落实在实际生活中。

  ③亲交取亲:亲交:亲朋好友的交往。取亲:取得亲人的信任。

  ④言寡可行:言简意赅,可以实行。

  ⑤苞:通"包",包含。

  通俗解释

  子路学成将要出行离开,向老师告辞。孔子说:"是赠送你车呢还是送你几句话?"子路说:"请老师教诫以言。"

  孔子说:"不努力精进就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不勤勉操劳就不会成功,不忠实就没有人亲近,不守信用,妄语不信服于道义,那么人们就不会有第二次的相信你。不恭敬就失去了礼义的精神,徒有形式。敬慎的实行这五条罢了。"

  子路回答说:"我请求终身奉行这五条。请问老师亲朋的交往,能得亲情,要怎样才好?怎样才能不费言辞而能推行于人?长久的做善士,不会相互的冒犯,要怎样做?"

  孔子说:"你问的问题就包含在我送给你的五句话里面。亲朋的交往,取得亲交的亲情真心,是自己的忠实。不费言辞,人皆敬而行之,这是自己的信念接近于道义,诚信。长久的为善士,相互间不会冒犯,这是遵循礼义的结果。"

段落三

  原文

  孔子为鲁司寇,见季康子,康子不悦。孔子又见之。

  宰予进曰:"昔予也常闻诸夫子曰:王公不我聘则弗动。今夫子之于司寇也日少,而屈节数矣,不可以已乎?"

  孔子曰:"然。鲁国以众相陵,以兵相暴之日久矣;而有司不治,则将乱也;其聘我者,孰大于是哉。"

  鲁人闻之曰:"圣人将治,何不先自远刑罚。" 自此之后,国无争者。

  孔子谓宰予曰:"违山十里,蟪蛄之声,犹在于耳,故政事莫如应之."

  注释

  1 司寇:掌管刑狱、法纪等事。后世作刑部尚书。

  2聘:聘问,主动请教。

  3数:数次,屡次,多次,频繁的。

  4陵:山陵,引申为在其之上,比喻欺凌,侵凌。

  5蟪蛄:从虫,知了。领导好比是山,蟪蛄的叫声比喻领导的言行,为众人所瞩目。

  通俗翻译

  孔子做鲁国的司法部长,去拜见领导季康子,季康子不高兴。孔子又去见季康子。

  孔子的学生宰予说:"我过去常常听老师您说过,在位的王公大臣如果不是主动的来请教,就不应该妄动。如今先生您被任命为司寇还没有几天,却屈节求见领导多次了,您老人家就不能省省心停停吗?"

  孔子说:"是有这个道理。但是鲁国的民风以众陵寡,以强欺弱;凭着武力相互的侵暴的时间已经很就了;但是执政的人不能够教化治理,那么今后国家就免不了要大乱;现在国家让我来治理,王公以礼聘任我,有比这个更大的礼遇和信任吗?"

  鲁国人听了孔子的回答后说:"圣人将要治理国家了,我何不先约束自我,自远刑罚。"

  打这以后,自从孔子在政,鲁国没有争权夺利的百姓。

  于是孔子对学生宰予说,离开了高山十里路,高山上的知了的叫声,还在耳畔回响。高山好比领导,百姓们都盯着领导偶像们的言行,所以政事就是以身作则,上有好,下必有应,没有比这个榜样的影响更直接的了。

段落四

  原文:

  孔子兄子有孔篾者,与宓子贱偕仕.

  孔子往过孔篾,而问之曰:"自汝之仕,何得何亡?"对曰:"未有所得,而所亡者三:王事若龙,学焉得习,是学不得明也;俸禄少饘粥,不及亲戚,是以骨肉益疏也;公事多急,不得吊死问疾,是朋友之道阙也。其所亡者三,即谓此也."孔子不悦。

  往过子贱,问如孔篾.对曰:"自来仕者无所亡,其有所得者三:始诵之,今得而行之,是学益明也;俸禄所供,被及亲戚,是骨肉益亲也;虽有公事,而兼以吊死问疾,是朋友笃也。"

  孔子喟然,谓子贱曰:"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则子贱焉;取此."

  注释

  1 龙:一条长龙,比喻要处理的事情不断。

  2 饘:从食,吃。

  3 阙:缺。

  4 诵:读诵,背诵,学习。

  5 笃:厚,交情厚。

  通俗翻译

  孔子兄长的儿子有一个叫孔篾的,和孔子学生宓子贱一起做官。

  孔子外出途中经过孔篾家,问孔篾道:"自从你做官,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孔篾回答说:"我没有得到什么,倒是失去了三样东西。第一,政事象一条龙一样的不曾间断,所学圣贤之道怎么能够温习实践,这就是所学不能够显明落实。第二俸禄工资少,自己家也是喝粥糊口,不能够周济亲戚,所以骨肉一天天疏远。第三,公事多而且紧急,没有时间吊问死者,慰问病苦,所以朋友的交情也缺失了。我丢失了三样东西,就是说的这个。"孔子听了,有点不高兴。

  前往经过学生宓子贱,问了同样的问题。宓子贱回答说,自从我做官为人民服务以来,我没有失去什么,倒是得到了三样东西。开始我在老师那里学习,从背诵古圣经典开始,如今得以实践,这是我的所学更加明白清晰;所得工资俸禄供养亲戚,因此骨肉更加亲密;虽然有公事,同时不忘记吊问死者,慰问疾苦,所以朋友的交情更加笃实。

  孔子感叹,评价学生宓子贱道:"这个人真是君子啊!谁说鲁国没有君子,宓子贱就是啊,宓子贱可取为榜样啊!"

段落五

  原文

  孔子侍坐于哀公,赐之桃与黍焉.哀公曰:"请食."孔子先食黍而后食桃,左右皆掩口而笑.

  公曰:"黍者所以雪桃,非为食之也."孔子对曰:"丘知之矣。然夫黍者,五谷之长,郊礼宗庙以为上盛;果属有六而桃为下,祭祀不用,不登郊庙。

  丘闻之,君子以贱雪贵,不闻以贵雪贱;今以五谷之长,雪果之下者,是从上雪下;臣以为妨于教,害于义,故不敢。"

  公曰:"善哉."

  注释

  1 雪:白也,揩拭干净。

  2 盛:音cheng,二声。盛满,装满。

  3登:上也,献也。

  4 妨:阻碍,于义有害。

  通俗解释

  孔子陪坐于鲁哀公之侧,哀公赐予孔子桃子和黍米。哀公说:"请吃吧。"孔子先吃黍米后吃甜蜜的桃子,哀公左右的人都掩着口笑孔子。

  哀公说:"熟的黍米是用来搽干净桃子用的,不是用来吃的。"孔子回答说:"我是知道的。但是黍米在五谷中排第一,就象是五谷的领导一样,祭祀上帝的郊礼和在宗庙中祭祀祖先,都有盛得满满的黍米献上;而水果之属常见的有六种,桃子是排在最下面的一种,虽然味道甜蜜,而祭祀时是不使用的,不能登宗庙大雅之堂。

  我听说,君子用轻贱之物把贵重的东西揩拭干净,没有听说过用贵重之物把微贱之物搽干净。现在君主您用最贵重的五谷之长,搽拭果类中的下品,臣认为妨碍于教化,伤害道义,所以不敢这么做。"

  鲁公赞叹道:"说得好啊。"

段落六

  原文

  子贡曰:"陈灵公宣淫于朝,泄治正谏而杀之,是与比干谏而死同,可谓仁乎?"

  子曰:"比干于纣,亲则诸父,官则少师,忠报之心在于宗庙而已,固必以死争之;冀身死之后,纣将悔寤其本志情在于仁者也。

  泄治之于灵公,位在大夫,无骨肉之亲,怀宠不去,仕于乱朝;以区区之一身,欲正一国之淫昏,死而无益,可谓捐矣。

  诗云:'民之多辟,无自立辟.',其泄治之谓乎."

  注释

  1. 少师:小老师,比干的地位是少师,等于皇帝的顾问。
  2. 寤:醒,比喻醒悟。
  3. 捐,捐弃,抛弃。
  4. 辟,僻,偏僻,邪僻。
  5. 辟,从尸口,尸,祭神时的神主;从辛,法也。辟,法度。

  通俗翻译

  学生子贡说:"陈国的灵公君臣公开在朝堂上宣扬炫耀他们邪淫的行为,大夫泄治正直的劝谏,被陈灵公默许杀害。这个行为和商朝的比干劝谏商纣王而被杀,是一样的,都可以算得上是仁德吗?"

  孔子回答道:"比干和商纣王,是纣王的宗亲叔父,在朝为官是纣王的顾问,忠心报国的心,同在宗庙,有共同的祖先;所以看到商朝的沦落,一定会以死劝争。希望以自己的死,以后纣王会后悔,慢慢的醒悟。他本来的心志感情就在于挽救整个的商王朝,这个大心就是仁。

  而泄治和陈灵公的关系,他是普通的大夫,和灵公没有骨肉的亲情;感怀灵公的宠爱,舍不得丢弃俸禄离开,在乱朝恶政下为官;以自己区区渺小的一身,想要矫正整个国家的昏乱邪淫的风气;结果被权贵害死,死了对国家人民也没有益处,可以说是白白捐弃了生命。"

  诗经上说:"自古人类社会就有很多邪僻的风俗和习气,没有谁能够自主的有正气法度,自守规矩。这是说的大夫泄治是个自守法度有所不为的人,这一点要肯定。"

段落七

  原文

  孔子相鲁,齐人患其将霸,欲败其政;乃选好女子八十人,衣以文饰而舞容玑,及文马四十驷,以遗鲁君。

  陈女乐,列文马于鲁城南高门外,季桓子微服往观之再三,将受焉;告鲁君为周道游观,观之终日,怠于政事。

  子路言于孔子曰:"夫子可以行矣."孔子曰:"鲁今且郊,若致膰于大夫,是则未废其常,吾犹可以止也."

  桓子既受女乐,君臣淫荒,三日不听国政,郊又不致膰俎,孔子遂行。

  宿于郭,屯师以送曰:"夫子非罪也."孔子曰:"吾歌可乎?歌曰:'彼妇人之口,可以出走,彼妇人之谒,可以死败。优哉游哉,聊以卒岁.'"

  注释

  1 相,辅佐。

  2 玑,从玉,美玉。

  3 驷,辆,四马一车。

  4 膰:从月,月,肉也,祭肉,古人祭祀是某些精神的象征。

  5 俎:形如肉在板上,祭祀献神。

  6 谒:请求。

  7 聊,且,聊且。

  8 卒,终。

  通俗解释

  孔子辅佐鲁国,齐国人担心鲁国强大,将来会称霸。于是挑选经过调教的美女八十人,穿上华丽的衣服,能歌善舞,仪容如玑似玉。还有文秀好马四十乘,赠送给鲁国国君。

  齐国使臣在鲁国国都城墙南面的高门外面,陈列女子乐队文工团,文绣好马。鲁国执政季桓子再三的微服前往观看,打算要接受齐国的馈赠。季桓子报告鲁国国君,在大道广场表演,游戏观赏,鲁国大夫整日的观看表演,荒怠了政事。

  学生子路看到这种情况后对孔子说:"老师您可以辞官出走了。"孔子回答道:"鲁国现在就要举行祭祀上帝的郊祀,如果鲁国的主政任然分送祭祀天地的祭肉给大夫,说明没有废除治国常道,我还是可以留下来发挥作用。"

  季桓子已经接受了齐国的糖衣炮弹女子乐队,君臣淫乐荒芜政事,三天不听国理政;郊祭以后也不赠送大夫祭祀天地的祭肉,孔子于是决心出行。

  孔子夜宿城门外,鲁国大众聚集送别孔子,对孔子说:"先生不要怪罪我们。"孔子说:"我唱唱歌可以吗?"于是孔子唱道:"那女乐妇人的嘴,可以逼迫贤圣出走;那妇人的请求要求,可以让国家衰败死亡。我倒可以悠游自在,聊且终岁。"

段落八

  原文

  澹台子羽有君子之容,而行不胜其貌,宰我有文雅之辞,而智不充其辩.

  孔子曰:"里语云:'相马以舆,相士以居,弗可废矣.'

  以容取人,则失之子羽;以辞取人,则失之宰予."

  孔子曰:"君子以其所不能畏人,小人以其所不能不信人.故君子长人之才,小人抑人而取胜焉."

  注释

  1 里:里巷。里语,谚语。

  2 舆,车。

  通俗讲解

  澹台子羽有君子之容貌理念和思想,而他的行为不胜任其心貌理念。宰我有文雅之言辞,而他的智慧不能充分的明辩是非得失.孔子曰说:"民间的谚语说:'看马的好坏不能光看外表,要看马拉车的本事;观察士人的品德要看他平时居处待人接物;看内在不看外表这个道理不能废除。'

  凭借容貌取人,不顾其行,失误在澹台子羽身上。光凭言辞的美妙取人,不顾其内在的智慧,失误在宰予身上。"

  孔子说:"君子因为他有所不能,所以敬畏贤能;小人因为他自己不能,所以他不信任嫉妒有能耐的人。所以君子的心胸,从善如流,助长别人的才干;小人好竞争,抑制别人的才能,争取自己的胜利和眼前的利益。"

段落九

  原文

  孔篾问行己之道.子曰:"知而弗为,莫如勿知;亲而弗信,莫如勿亲.乐之方至,乐而勿骄;患之将至,思而勿忧."

  孔篾曰:"行己乎?"子曰:"攻其所不能,补其所不备.毋以其所不能疑人,毋以其所能骄人.终日言,无遗己之忧,终日行,不遗己患,惟智者有之."

  注释

  1 行己:自己如果行动,比喻自我实现理想之道。

  2 攻:治玉,理也。

  通俗解释

  孔篾问孔子实现自我的道路,孔子说:"知道了道理不去实践,不如不知道的好;相互的亲近但是不能相互的信任,互怀猜忌,不如不接近的好。快乐宽裕到来的时候,快乐自在但是不要骄人傲物;祸患到来的时候,思索解决之道,不要过分的忧郁。"

  孔篾问:"这就是自我实现的道理吗?"孔子说:"修养钻研自己所不能,弥补自己不完备之处。不要以自己所不能不觉悟的地方,迷惑干扰别人;也不要以自己所能骄人傲物。整天的说话,而不会给自己留下忧患;终日行动有为,而不给自己留下隐患;只有智慧的人有这个本事。"

要点导

  这则短文通过孔子来自与其弟子子路的对话生动而深刻的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指出了学360百科习功效,也是对学生的指引与勉励。

  文中以加工后的箭与现成的竹竿比较作喻,深入浅出的说明了努力学习必有进步的道理,从而突出了学习在人们成长道路上的重要意义。

  文中以孔子与子路丰章零伯待该约伟异第的对话展开情节,因此叙述具体生动,人物特点鲜明,同时增强了趣味性与感染力。

作品评析

  养植便出分月连积认级建这一篇也是由多章组成。"子路初见孔子"章,批评学习无益的观点,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子路将行"章,孔子教导子路要做到强、劳、忠、信、恭五点,基本是道德说教。

启示

  天赋固然重要,但后天的学习和努力同样重要。两者加在一起,就是锦上添花,好上加好了。此外,若引申出"不能骄傲自满,应该时刻鞭策自己,更进一步"的意思也说得过去。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子路初见第十九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