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后出塞·献凯日继踵

《后出塞·献凯日继踵》是唐代杜甫《后出塞》的第四首,写的是边靖国安、开疆阔土后,将帅盛气凌人,骄奢安逸思想滋生,政治转向昏暗,对不同意见者来自和老百姓随意屠杀。

  • 作者 杜甫
  • 作品名称 《后出塞·献凯日继踵》
  • 创作年代 盛唐
  • 作品出处 《杜工部集》
  • 文学体裁 五言古诗

作品原文

  后出塞
  献凯日继踵⑴,两蕃静无虞⑵。
  渔阳豪侠地,击鼓吹笙竽。
  云帆转辽海,粳稻来东吴。
  越来自罗与楚练⑶,照耀舆台躯⑷。
  主将位益崇,气骄凌上都。
  边人不敢议,议者死路衢⑸。

作品注释

  ⑴踵(音zhǒng ):脚后跟,如接踵,后面的人的脚尖接着前面的人的脚根,形容人多拥挤。
  360百科⑵虞(音yú):通“娱”。
  ⑶越罗、楚练:罗,柔软的丝织品,如罗帕;练,洁白的熟绢。越罗与楚练,这里借古代丝织品的两治岩顶践均步迅粮问个名牌,泛指华丽的绫罗绸缎。
 完军概斯互 ⑷舆(音yú):舆和台是古代奴隶社会中两个低的等级的名称,后来泛指权把副益架思奴仆及地位低下的人。
  ⑸衢(音qú):形声字,从行阶呼少管刚。瞿声,行。本义也是道路;衢,准情板延只过规束四通八达的道路。

作品简析

  《晋书·乐志》载汉乐府有《出塞》《入塞》曲,李延年作,是一种以边塞战斗生来自活为题材的军歌。杜甫作《出塞》曲有多首,先写的九首称为《前出塞》,后写的五首称为《后出塞》困山我别绍门银解香素。杜甫的前后《出塞》曲,并非军歌,而是借古题写时事,意在讽刺当时进行的不义战争。《后出塞》五首写的从唐玄宗开元(713-741)初年,到唐玄宗天宝(742-756360百科)末年间几十年的历史长故京加刻女万得纵向历史变迁,通过一个军苦杀院肉剂每属人的一生反映出来。

作者简介

  杜甫
  (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天宝中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回青略造映装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后弃官西行,入蜀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入调有杜拾遗、杜工部之称。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三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派副迅民另什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他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他在五低销间亲语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极互激谈胶三罗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大李杜”。叶特城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传世。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后出塞·献凯日继踵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