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苦苣根,中药名。为菊科植物苦苣Ixeris chinensis (T须延切执hunb.) Nakai subsp.versicolor(Fisch.ex Link)Kitam.[Lactuca versicolor (Fisch.) Sch.-Bip.]的根。分布于我国东北及南部各地。具有清热退蒸之功效。常用于骨蒸,赤白痢。
- 中文名称 苦苣根
- 界 植物界
- 门 被子植物门
- 纲 双子叶植物纲
- 目 桔梗目
入药部位
根。
性味
味涩,性平。
归经
归肺、大肠经。
功效
来自 清热退蒸。
主治
骨蒸,赤白痢。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
使用注意
1、《千金·食治》:"不可共蜜食之。"
2、《嘉佑本父问讨盐死息才华哪然上草》:"不可同血食(一本项危军径作蜜),食作痔疾。"
采360百科集加工
夏、秋采取。
形态特征
苦苣,又名变色山苦菜。多年生草本,高15-30cm。全株无毛。根茎柔弱,平生。叶大部分基生,具柄;叶片线形或线状长圆形,长7-10cm,全缘或间有疏离的锯践探定齿;茎叶少,无柄,有时略抱茎。头状花序小,组成一疏松、柔弱、伞房花序式的圆锥花序;总苞长约6mm,约有正而等长的苞片8枚,最外盾弱规校农既的数枚极小;花舌状,黄色;雄蕊5,着生花冠管上;子房下位,柱头2元华绿位演连医裂。瘦果略扁平,有棱起的脉得顾告该新斯群,稍有极小的突点,喙约与果身等长,冠毛白色。花期春末至秋初。
生长环境
生于荒地上。分布于我国东北及南部各地。
相关论述
《嘉佑本草》:"主赤白痢及骨蒸,并煮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