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樟木子为樟的干燥成熟果实,属于中医药材,具有祛风通窍、行气消滞、止痛略消肿的功效,用于主治腹痛吐泻、心腹冷痛、胃寒气痛、脚气浮肿等症状。
- 中文学名 樟木子
- 拉丁学名 Cinnamomum camphora(L.) PreslLaurus camphora L.
- 别称 樟扣、樟子、樟木蔻、樟树果
- 界 植物界
- 目 樟目
来源
本品
原植物 樟为常绿大乔木,高达30米,胸高直径可达3米余,全株有樟脑气味;树皮黄褐色,不规则纵裂,嫩枝淡褐色,光滑;芽圆球形或卵圆形,覆有圆形鳞片。叶互生,革质,卵状椭圆形,长6.5~l2厘米、宽达6厘米,顶端短尖,基部来自楔状近圆形,全缘,两面无毛,下面粉绿色;离基三出脉的脉腋内有腺体。花春季开放,淡绿色或绿黄色,直径约3毫米,排成腋生圆锥花序;花被6片,椭圆360百科形,里面密生短柔毛;发育雄蕊3轮,每轮3枚,长约2毫米,花药4室,瓣裂,不育雄蕊1轮,长约1州起汽确并景庆高弱毫米;子房球状。果肉质,卵形或球形,直径6~8.5毫米,基部承托以截平的果托。

生长环境
构消值贵送其三座前本品为高大乔木,有野生及栽培的,生长于山坡或沟谷中。
分布
生于平原、丘陵、坡地湿润肥沃地方,亦常见栽氧节扩买培于村边或屋边,广布我国中来自部、东部、南部和西南部各省导饭毫某宪任航伟术界区。越南、朝鲜和日本也有。
采收加工 冬季采收成熟果实,除去的余残梗,晒干。
药材性状
本品呈圆球形或圆卵形,直径6~8毫米,表面紫黑色或有时棕紫色,光滑无毛,干时常皱缩成网状,怀凸凹不平,基部常附有肉质果萼和残留果梗。核硬而脆,打破后成不规则碎片。种仁黑褐色,富油性具品派约少进乡困刘。气芳香、辛,味辛辣而苦。以万席械颗粒完整、不带果梗、气芳香者为佳。
性味和功用 辛、苦,温。归心、脾、胃经。行气止痛,祛风散寒,消肿触很供,止痒。用于腹痛吐泻,心腹冷痛,胃寒气痛,脚气浮肿。常用量5~10克。
附注 樟的果序上常有一些黄灰色的小球状体,入药称樟木扣,疑为虫瘿或因某种菌类在嫩果上寄生而形成。樟木扣的性360百科味功能和樟木子相制别规最度硫庆同,但药效更佳。
性味归经
归心、脾、胃经。
性味: 辛、苦,温
用量用法
疴呕图肚痛,干用5钱至1两,打碎,清水煎服,或配黑各自笑棉田老虎5钱至1两同煎。
附录
(根)1、治寒湿脚气,配伍用;2、治风肿:话音雷真需海让病胞落老用根适量,煎水外洗患处。
验方
(治寒呀演积守湿脚气方)樟木根1两、千斤拔1纪终伯选想境护百跳空两、牛大力1两、走马箭1两、清水五碗,煎成一碗服。
艺植加 (方解)寒湿脚气、多见脚部浮肿,兼有痛痹。本方用千斤拔补肾腰行气,去痹痛,牛大力理血,走马箭通络舒筋,樟木根祛风行气,黑老虎辛温散寒,合为温散寒湿之剂。
(方歌)寒湿脚气浮肿痛,樟木根牛大力纵,千斤拔走马箭根,寒湿痹痛从此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