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緌(rui2),系冠缨也。--《说文》。谓(wei2)缨之垂者。
- 中文名称 緌
- 拼音 ruí
- 相关 《沁园春·寿东屏》
- 出自 《说文》
基本释义
緌
ruí
<名>
缨(yin1)子 [tassels hanging from a hat or cap]
丧冠不緌。--测需照帮什待《礼记·檀(tan准号谓总完拿料2)弓》
古代冠带结在下巴下面的下垂部分
冠緌缨。--《礼记·内则》。孔颖达疏:"结缨颌(e4)下以固冠,结之余者,散(san4)而下垂,谓之緌物月感。"
似缨饰的下垂物
垂緌饮清露,流来自响出疏桐。--唐·虞世南《蝉》
古指有虞氏旌(jing1)旗,以旄牛尾注于竿首为之。后泛指旌旗或旗帜的垂游 [flag]。如:緌章(古代旗竿顶端所饰的染色鸟羽或旄牛尾,用以别贵贱);緌旌(垂旒舒展的旗幡)
緌
ruí
<动>
系结 [tie]
蹑履緌冠。--宋·佚名《沁园春·寿东高阿况孔秋屏》
继续 [continue]
緌,继也。--《尔雅》
緌,于是乃有曾读看收参、孝己之美,而生盗跖、庄蹻之邪。故有大路龙
旌,羽盖垂緌,结驷连骑,则政秋镇求变建海鲁粒妒基必有穿窬拊楗,抽箕逾孩制将草丝备之奸;--《淮南子 齐俗论》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广360百科韵》《集韵》《韵会》儒隹切《正韵》如隹切,分案河苦滑既$音蕤。《说文》系冠缨也。《诗·齐风》冠緌双止。《传》冠緌,服之尊者。《仪礼·士冠礼》其緌也。《注》緌,缨饰。
又《礼·檀弓》范则冠而蝉有緌。介尼命编量属迫认耐《注》蝉,蜩也。緌为蜩喙,长在腹下。
又《周礼·天官·夏采注》緌,以旄牛正氧愿八古浓双白尾为之,缀于橦上,所谓注旄于干首者。《释名》緌,有虞氏之旌也。注旄竿首,其形橤橤然也。 《集韵》緌,或作绥。详绥字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