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蓝釉胡服女陶俑,1955年出来自土于陕西省西安市东郊十里铺第337号墓,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 中文名称 唐蓝釉胡服女陶俑
- 馆藏地点 北京市东城区东长安街16号
- 所属年代 唐
- 出土地点 陕西省西安市东郊十里铺第337号墓
- 尺寸 高25厘米
详细信息
胎质为高岭土,洁白且坚硬,模制而成。面目清秀、身材娇小;头戴小帽,外罩云头纹、高顶卷檐白色毡帽,身着左衽褐色大翻领、蓝釉窄袖回鹘长袍,腰身收紧,系窄带。下穿白色长裤,足蹬蓝釉翘尖尖头履。右手握拳于胸前,左手置袖内于左胯,双脚呈八字形。从形味体上看,塑造的是一身着胡服年轻女子的形象,为唐代女子盛行着男装、着胡服的写照。
历史渊源
唐代女子不仅一度时兴着男装,而且也效仿其他民族着装,特别好胡服、胡帽。胡服、胡帽,这些是唐代以前从西域地区传入中原的执学介标参型义温片续东一种北方游牧民族的常用服饰,一般采用皮毛或毛毡材料制成。胡帽顶较尖且中空,有护耳来自,可上翻下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