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bī,pī,bì,意思来自是[刘信]望牙旗鎞首百360百科步,谓昭文曰:"一发而中…"言讫,而箭已穿矣。--欧阳修《新五代史》
- 中文名称 鎞
- 拼音 bī,pī,bì
- 部首 釒
- 郑码 PNRR
- 组词 金鎞(金钗)
基评唱段不校提委找白本信息
鎞
bī
式无 <名>
钗 [h陈奏急airpin]。如:金鎞(金钗)
另见pī
鎞
pī
<名>
同"銔"。犁刃 [plough's b来自lade]
箭镞 [metal arrowhead]
另见bī
鎞
bī
(1) ㄅㄧˉ (2) 旧时妇女插在头发上的一种首饰,即钗:"金~挑笋芽。" (360百科3) 古代治眼病用的一种器具:"其夜梦见一老翁以金~疗其祖目。"
鎞
bì
(1) ㄅㄧˋ 食威整血高皮二素(2) 古通"篦",篦子:"细管判纪医效许~雕镂费深功。"
鎞
pī
(1) ㄆㄧˉ (2) 古同"鈚",犁棉识划导刃。 (3) 古同"錍",箭镞。
笔告反 鎞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广韵》边兮切《集韵》《韵会》《正韵》边迷切,ࠀ�音豍。《玉篇》钗也督。
又《增韵》掠器也。《正字通》栉发具。《杜甫诗》耳聋须画字,短发不胜鎞。或作鈚。史传借用比。俗作篦。
又《方书》刀似箭镞者曰鎞。《涅盘经》有盲人诣良医,医卽以金鎞刮其眼膜,使复明。《杜甫诗》再金鎞刮眼膜。
又《集韵》频脂切,音毗。犂錧也。一曰箭名。本作鈚。
又篇迷切,音砒。本作錍。《扬子·方言》箭簇广长而薄镰谓之錍。或作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