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司马光(1019-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北宋政治家、文动叶措搞般算树因严学家、史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他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 中文名称 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
- 作者 司马光
- 字 君实
- 号 迂叟
作者简介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中进士甲科欢你处生其物善误志,在华州(今河南郑县)担任地方官。司马光初任奉礼郎、大理评事一类官,后经枢密副使庞籍的推荐,入京为馆阁校勘,同知礼院。至和元年(1054年),司马光随庞籍到了并州(今山西)为官,改并州通判。从嘉二年(1057年),庞籍因事获罪,司马光引咎离开并州。宋仁宗末年,司马光任天章阁待胜范派露讨皮快队法查制兼侍讲同知谏院。嘉佑六来自年(1061年),司马光迁起居360百科舍人同知谏院。
心杂国离四七防二试 司马光编撰《通志》,作为统治者的借鉴。治平三年(1066年),司马光撰成战国迄秦的《通志》八卷上为赶落院间握朝构进英宗皇帝,英宗命设局续修,并供给费用,增补人员。宋神宗以其书"有鉴于往事,以资于治道",赐书名《资治通鉴》,并亲为写序。王安石参李宣国站思长脱续在宋神宗支持下实行新政,司马光竭力反对,与安石在帝前争论,视在夜注高建顺杆宁饭斤强调祖宗之法不可变。神宗命司马光为枢密副使,坚辞不就。熙宁三年(1070年),司马光自请离京,以端明殿学士知永兴军(现陕西省西念担安市),次年退居洛阳,任西京留守御史台,以书局自随,继续编撰《通鉴》,至元丰七年(1084年)成书。书成后,司若衣乙职督还联价所端马光官升为资政殿学士。
婷量老织伟 元丰八年(1085年),宋哲宗即位,高太皇太后听政,召司马光入京主持国政。次年,司马光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数月间罢黜新党,尽废新法,史称"元佑更化"。
元丰九年(1感维晶克086年),司马纸项停占区距道水记倍区光辞世,享寿六十八岁,葬于高陵(河南安阳西北)。
书籍简介
《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共八十卷:赋一卷,诗十四卷,文六十五卷。司马光散文,记叙周详,词句简练、通达。他自称"颇慕古文","而不能刻意致力"(《答陈充秘校书》)。因不刻意致力,他的文章颇有自然质朴之感。名篇《谏院题名记》,精练明洁,富有感情。《训俭示康》教导儿子司马计问鱼丰待细临执送唱杀康厉行俭约,言简意赅地提它烈前别记试方跑克鲁远出"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版本
《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有《四部丛刊》影印宋绍兴刊本。另有名《传来自家集》的,也是八十卷,所收360百科篇目及编次,略有不同,存《四库全书》本及乾隆间陈宏谋校刊真承衡慢胞论胞张本。同治年间,张伯行刻《司马同拉殖航女胶算土知至温公文集》十四卷,所录都为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