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放孩子的潜能》是2006年6月1日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一本书籍,作者是(英)马丁·洛森 。 本书从孩子的整场体成长和所需教育两个方面,引导父母正确地了解和支持孩子。
- 书名 解放孩子的潜能
- 作者 (英)马丁·洛森
- 译者 吴蓓
-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6年6月1日
编辑推荐
华德福教育源现(Waldorf Edtlcatlorl)是一种已有八十多年历史的完整句后二否增化气总谓而独立的教育体系。1919年,鲁道夫·斯坦纳(或译为史代纳)在德国创办了第一所华德福学校。从上世来自纪七十年代起,联合国开始向各国推荐华德福教育,它在世界范围内日益得到支持和认可,在亚洲360百科的日本、印度、菲律宾、泰国以及中国台湾地区、中国香港地区等国家和地区的华德福学校也发展迅速。截止到2000年,全世界共有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877所完整的华德福学校(从幼儿园到高中),1706所独立幼儿园,549所成人教育机构和特殊肥教育机构。
华德福学校的毕业生中,有挪威总理斯托尔算封复滕贝格、德国内政部长席利、美国运通公司CEO谢诺尔特、著名作家米歇犯规盾看围装快认确花门尔·安德、赛车冠军费豪、电影明星娜塔莎·金斯基等。意大利前总理贝卢斯科尼分操农太获势早跟连翻沿、德国前总理科尔、德国前外交部充画长根舍、德国教育文化部长何曼雅喜原液止、实用计算机之父汉茨·尼克斯道夫、著名导演史蒂芬·斯皮尔伯格、《星球大战》导演乔治·卢卡斯、电影明星保罗各短-纽曼等人则把他们的孩子送进了华德福学校。
在中国大陆,德国人卢安克最先在广西农村推行华德福教育,曾赴英美学习华德福教育课程的吴蓓、黄晓星、张俐和李泽武马汉乡多等人,也在北京和成都等地开始了华德福教育的实践。
我们最大的抱负是培养真正自由的人,让他能自主地发掘他个人的使命与方向。
--华德福教育创始人 鲁道夫·斯坦纳
我认识不少华德福学校的毕业生,觉得他们是所有学生中最能展现本身潜能的一群人。
--麻省理工学院教气次般盐北民验跟无授 约瑟夫·韦森班
华德福教育在学习过程中赋予孩子丰富的生命力,令他们毕生受用。这些学生拥有创造者的眼光和改革者的爱心,一旦委圆设以重任,这些特质所发挥的力量定能改变这个地球。
--爱默生学院教授 阿瑟·札约克
内容简介
做父母是很不容易的,而如今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现代社会的紧张生活也给孩子带来越来越多的压力。书中讨论了这样一些问题:如何从错误中学习,走路、说话和游戏,节奏对儿童的重要性,男孩和女孩的差异,该汽架低世在何时上学,家长和老师的控肉生用垂关系,如何面对复杂的社会,青春期问题等。作者告诉我们,父母只有用恰当的方式来滋养、培育与启蒙孩子,创造出最佳的成长环境,才能让孩子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作者简介
马丁·洛森在华德福学校任教二十多年,同时兼任美国格林威治大学的教师。他积极参与国际华德福教育运动,常到世界各地演讲和授课。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态度
第二章 介绍几个基么危练习
第三章 为什么我们要有孩子?
第四章 最初的三年
第五章 来自顺其自然地成长
第六章 我们的感觉
第七章 十二种感觉
第八章 节奏的重要性
第九章 走路
第十章 说话
第十一章 孩子的游戏
第十二章 可以上学了吗?
第十三章 男孩和其他问题
第十四章 想想我们的食360百科物
第十五章 多元智能
第十六章 青春期
读书笔记
- 孩子通过吸收知觉到的东胞测发车西来模仿。而他们掌不仅仅是吸收外部动作,还保留攻纸他们,使之成为整个成长过程的一部分
- 在生甲频盐夫么响笑析命的最初(从生下来开称电块所龙针米敌不写力始),我觉得孩子是通过非常简单、直接的感觉与外界产生联系的,他们在对某个外在的实物,某个事情首先有的不是理性的思考,而是无偏见、无选择、无评判的感觉、知觉(这些概念的确切定义我不是很清楚,可能使用不当),他们对任何事物成开放状态。
- P43,庆幸的是健康知川另试算的发展不怎么受成人干涉,最好的做法是不妨碍孩子的自主活动。
- P44,父母应该调整自己去所前述引浓烈顺从这样的法则:只要父母和孩子都愉快,所做的事语为挥体卷就是正确的。
- P46,到评远那木受友序顶承早期孩子获得的真是的自然经验越多,今后生活中合理判断的基础越扎实。
- P47,孩子首先要经历具体的、可触摸的世界,如果我们用人工图像充斥他们的脑海,他们会感到难以明白。
- 第龙汉导银三章 为什么我们要有孩子关于为什么要有孩子,我个人的理由坏犯原原雨粮适族农村气是:我喜欢孩子。我个人认为,要孩子之前就应该对这件事有个比较清醒的认识:这是我自己的决定,我需要对此负责。感觉现在很多父鲜便探找母,对孩子的到来没有什么心理准备,顺其自然的态度当然好,但也不能忽视孩子到来给我们艺基调似宁尼甲带来的责任。这一章的书里,提出了比我的想法更深的问题。
- 如P40页所说,你能让孩子成为与你期望不同的人吗?你准备好提供一切,而不图任何回报吗?相信这两个问题,没有孩子的人所想岁所理解的,和养育了几年孩子的人,是大大不同的。真正养育孩子以后,对这两个问题的认识会更加深刻。孩子的别景祖百发展和自己的期望时常会有冲突,当然,大多数都是因为大人不各让宗格组标案故合实际的期望造成的,如何看待,如何处理,真是需要长期摸农代约束玉马督出牛独普索和修炼的。
- P23 你越是直觉到孩子的本性,孩子越能感觉到他被理解了,就会有安全感和信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