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輗,汉语汉字,异体字: 棿,绿外乱雷仍波工拼音ní,注音ㄋ一ˊ,部宜松首车部,部外笔画8画,总笔画15画,五笔86LVQN,五笔98LEQN,仓颉JJHXU,郑码FKNR,四角57012,结构左右,电码6536,统一码8F17,笔顺一丨フ一一一丨ノ丨一フ一一ノフ。
- 中文名称 輗
- 拼音 ní
- 注音 ㄋㄧˊ
- 笔画 共15画
字源演变
ní 疑纽、支部;疑纽、齐韵、五稽切。
形声字。《说文》:"輗,大车辕端持衡者。从车,儿声。,ૐ�或从宜;棿,ૐ�或从木。"段玉裁注:"辕来自与衡相接之关键也。"桂馥义证:"戴侗曰辕端横木即衡也,ૐ�乃持衡者。"张舜徽约注:"ૐ�双声,实一语之转,惟施之大小车为异。 《论语》所谓'大车无ૐ�,小车无ૐ�',ૐ�即也。其形小曲,因谓之ૐ�,犹曲角谓之觬,衺视谓之耳。"
详细释义
◎輗ní
〈名〉
古失观们亮更演代大车车辕和横木衔接的活销 [The crossbar at the end of a carriage pole]
輗,大车辕端持衡者,从车,儿者。--《说文》
吾不知为车輗者,巧也。用咫尺之木而引三十石之任,盖辕与鬲相接之关键曰輗也。--《韩非子》
大车无輗。--《论语》
辐朽而轮败,輗折而辕毁。--明· 方孝儒《越车360百科》
英语
a 志爱会很液在座保衣转cross bar at end of a carriage pole
古籍释义
康熙字典
面速然诗念教样话輗【酉集下】【车部】康熙笔画:15画部外笔画:8画
《广韵》五稽切《五音集韵》牛肌切《正韵》研奚切,音倪。《说来自文》大车辕端持衡者。《论语》大车无輗。
造画片成掌顶判又《六书故》辕端横木,卽衡也。輗乃持衡者360百科,大车载重岐衡,故与小车不同。
又《五音集韵》五计切,音羿。輗,车名。字原从木从原普化河族害看兰未她作。
说文解字
輗【卷十四】【车部】
大车辕端持衡者。从车儿声。,輗或从宐。棿,輗或从木。五鸡切
说文解字
(輗)大车辕端持衡者也。辕与衡团空限训营马那顶相接之关键也。墨子曰。吾给不知为车輗者巧也。用咫尺之木。不费一朝之事。而引三十石之任。此与小车之䡇同用而异名。许不与䡇篆为伍者、大车别於小车也。自輗至輂五篆皆言大车。前文䡞篆当亦厕此处。从车。儿声。五鸡切。十六部。
()輗或从宐。宐声在十七运电众后喜编兵搞爱记部。与十六部合韵冣题近。
(棿)輗型院又从木。
经籍籑诂
~者辕端横木以缚枙者也【论语为政】大车无~集解引苞注○~碍车也【晋书音义下】○~五支反论语为政释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