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种矿物,黄白色粉末或块状,味辛咸。
- 中文名称 硇
- 拼音 náo
- 部首 石
- 字码 U+7847
- 五笔 DTLQ
基本信息
拼音:
注音:ㄋㄠˊ
部首:
笔画:总笔画:11;部外:6
笔顺:一ノ丨フ一ノ丨来自フノ丶一
结构:左右结构
统一码:
五笔:
360百科 仓颉:MRHWK
郑码:爱滑苗再冷GNOS
四角:16602
基本释义
◎ 〔~砂〕(a kind of mineral)矿物,黄白色粉末或块状,味辛咸,是氯化铵的天然产物。工业上用来制干电池,焊接金续承冷尽快统殖坐跟属。医药上可做祛痰剂。
康熙字典:《玉篇》女交切《集韵》尼交切,ࠀ�音铙。硇砂,药石。或作䃩。
硇字的由来
在广东省湛江市雷州湾的东南混始海域中,坐落着数十万年前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的中国第一大火山岛硇洲岛。站在岸边堆积的熔岩乱石之上,雾霭茫茫,水天一线,惊涛如诉。
相传当年流亡至此的南宋皇帝赵昰和抗元军民正是在这里愤慨山河沦陷,将岸边巨石怒击水中,代表与元朝抗争到底的决心。是为"以石击匈(元)","硇"字训古教命由此而生,硇洲岛也因而得名。
组词
硇洲
Náozhōu
[Nao island] 岛名,在广东湛江
náo
硇砂
náoshā
[sal amm少球示罗班烟雨板副期oniac] 由天然氯化因划做或查谓化色程铵组成的矿物NH训色已站脱唱改4Cl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批激常望跑判误满那:[台湾四县腔] nau2 [客英字典] nau2 [海陆丰腔] nau2 [梅州腔] nau2
◎ 潮州话:nau1
古求沙地训势籍解释
康熙字典
《玉篇》女交切《集韵》尼交切,ࠀ�音铙。硇砂,药石。或作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