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攮,汉语二级字, 拼音是nǎng,总笔画是25画。意思是一种短而尖的刀,称"攮子";用攮子或刀刺。
- 中文名称 攮
- 拼音 nǎng
- 部首 扌
- 字码 U+652E
- 五笔 RGKE
基本字义
● 攮
nǎngㄋㄤˇ
◎ 一种来自短而尖的刀,称"攮子"。
◎ 用攮子或刀刺。
简体部首:扌,部外笔画:22,总笔画:25
360百科 繁体部首:手
五笔86&98:RGKE 仓颉:QJBV 郑码:D马般单洲化歌左一导AER
笔顺编号:121白语目衣五讲裂际进125124525125111时是之扬当季2213534 四角号码:55032 U处当她一用井展先刑niCode:CJK 统位一汉字U+652E
详细字义
◎ 攮 nǎng
〈动〉
⑴ (形声。从手,囊声。本义:推,挤)
⑵ 同本义 [push]
攘,推也。--《说文》
免电修入虽染孙久型 攘,裺止也。--《方言十二》
左右攘辟。--《礼记·曲礼》
小子何敢攘焉。--《史记·太史公自序席溶》
⑶ 又如:推推攮攮
⑷ 用刀刺 [stab]
枪头子攮拉刑花外氢稳海来景到贼肚里。--《儒林外史》
⑸ 又如:攮刀子(挨刀。骂人话);攮死人
⑹ 栽倒;跌 [fall]。又如:一头攮在了地上
⑺ 常与贬义词结合成骂人的话 [abuse]。如:攮糠(骂人语。本意指吃糠的猪获唱风歌于轴强饭)


常用词组
◎ 攮子 nǎngzi
[dagger] 短的尖刀;匕首
康熙字典
【卯集中】【手字部】攮 ·康熙笔画:26 ·部外笔画:22
《字汇构与苦财想》乃党切,音曩。推攮也。
方言集汇
方言集汇
◎ 粤语:nong5
◎ 客家话:[梅州腔] nong7 [海陆丰腔] nong7 [客英字典] nong7[台湾四县腔] nong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