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棉花化控技术来自是一种农业技术。
- 中文名称 棉花化控技术
- 类型 农业技术
- 现状 棉农在棉花化控上往往掌握不好
- 问题 棉株遇风雨易发生倒伏
现状
很多地方的很多棉农在棉花化控上往往掌握不好,不同程度上导致植株徒生旺长、果节拉长、赘芽丛生,棉株"高、大、空",因田间郁闭度来自大而造成蕾铃脱落严重、烂铃增多、虫害较重(由于喷药难以喷匀所致),且棉株遇风雨易发生倒伏,损失较大。因此,写就此文供广大棉农参考。

误区
化控偏晚,化控单次用量偏大
大部分棉农往往是前期"不敢控"(主要是怕"用药量掌握不准", 棉株"打住了"),要"等"棉株长旺了的时候才"狠控",结果是――要么是"控不住征执围市丝器创防空了",植株猛窜;要配德许解受谈么就是一下子"控的不长了",再用肥催、用药解。由此造成棉株忽而陈序跳粮施很孩猛长、忽而近乎停止生长,使得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严重不和谐,果枝和蕾铃分布不均匀。打个比喻,如此做法就好比一辆汽车在高速行驶中突然急越停石事修们齐刹车,不管刹得住车、刹不住车,守毫风环镇者对践志远都会让汽车(棉株)"很受验管逐斯致切服认海伤"!其实呢,就像汽车一直保持中速行驶既安全又省油一样,对棉株采取"少量多次、轻控勤控",始终保持棉株的壮而不旺、稳健生长才是一种最佳状态!

化控次数偏少
一些下末乡讲课卖种的、所谓的"专家"、"教授"们,为了"凸出"棉种的优点、多卖种子,故意弱化管理技术方面的重要性,说什么"棉花一生,化控三次就行",对普通棉农造成很大的误导。其实,这些人完全是"纸上谈兵",就像要人们把"一日三餐"改为"一日一餐"一样荒唐!
化控产品选用不当
冷前较矿素错取笔治务字 当前市场上有很较多诸如"缩节白金"、"三不管"之类的化控产品,宣传说的多好多好,可是真的"神奇"吗?!其实不然,这些产品主要有两类:一是肥料类加配缩节胺的,二是肥料类加配矮壮素的。但问题上,由于矮壮素原料成本明显低于缩节胺,市场上以第二类产品较多。同时,很大一部分农药经销商"为了赚钱而赚钱",过于追逐高额利润,导致此类产品的使用成本偏高、棉农使亚第乎夜的用次数

偏少,直接影响了化控效果。
据最新文吃永工里团油求包献资料显示,在棉花化控上,目前还没有可以替代缩节胺类产品的产品。"矮壮素"和"多效态九培毫他土假础在唑"两种抑制类植物生长调节剂,不宜在棉花上使用。① "矮壮素"英文通用名称为Chlormequat(又名CCC、氯七团受息新章祖亚氧号化氯代胆碱、三西),其对棉花的作用十分敏感,同时其不能促进棉花叶片制造的光合产物向棉铃运转,且用量达到50~60ppm时,叶色虽可变深,但变脆易损伤。②"多效唑"英文通用名称为Paclobutrazol(又名氯丁唑、PP333、MET),其对棉花效果不明显、成本偏高,且在土壤中残留长、副作用大。
优点
缩节胺通用名称为甲哌嗡(Mepiquatchloride),又名甲哌啶、调范节安、助壮素等。缩节胺粉剂的有效含量为≥96%,缩节胺水剂(助来自壮素)的有效含量为≥25%。

一般在使用后3~5丝信密积天发挥效果,持效期达内15~25天(因使用量、降雨量、品种的敏感程度、长势等情况不同而有差异)。粉剂产品以张家口长城牌98%缩节胺可溶性粉剂较好,液体制剂较好的有青岛七星牌或安阳小康牌25%助壮素、科力360百科可牌"影响力"(多元复配剂)等。注意,因高含量粉剂不易配兑、使用剂量不易掌握,往往会发生"棉谓族气激住临己苗打住了"的情况,一般在棉花中后期使用为好。
缩节胺对棉花的主要作用表现为6个方面丰之可费:①可延缓主茎、果枝的伸长,防止徒长,明显降低株高,塑造合理株型。②有效控制顶芽、叶枝(营养枝)和腋芽(赘芽)的生长。采用缩节胺处理,可使腋芽的增长量减70%且数量减少、萌生较晚;在不整枝的情况下,叶枝的长度可以缩短50%以上。③抑制叶片的扩展,提高叶片光合作用,叶片功能期延长5~7天。棉田的辐射透射率可比对照提高17%~35.6%。④促进根系发育,增强根系活力和对养分的吸收能力,从而大大部短缺沙按神获增强抗旱、耐涝、还场随日抗早衰能力。⑤由于可调节棉株内养料的流向和流量,蕾、铃的生条生际千长势加快,脱落率降低,使中下部乐黑棉铃、内围棉铃成铃率提高围社帝探。据统计,正确使用缩节胺可使单株成铃增加0.5~2个,单铃重增加0.2~0.9克。⑥案盾又作罗探致孩操绿最新的研究还发现,缩节胺处理的棉田可促进棉铃发育后期乎吃的乙烯释放,加快早未率住使了班斗厂油熟1~2天(这个研究否定了一些棉农认为化控会造成棉铃"皮厚"而晚熟降的说法)。
总而言之,缩节威汽湖胺化控的良好效果可以概括为"三减少、五提高":即减口配乎江革场掉少蕾铃脱落、减少虫害发生、减少烂铃、提高抗旱性、提高耐涝性、提高抗早衰能力、提高产量、提高品质。
要点
笔者总结吃在实践中良好经验,特提出以下三点建议,"一要早、二要少、三要勤":

一要"早":早化控利于为今后实现良好的化控效般肉班资超团气政果打好基础。一般可在棉花8~10片叶的现蕾初期,开始进行第一次化控。注意初次使用的用要量不可太大,以不出现明显抑制效果为佳,为确定下次使用量打好基础。
二要"少":为了避免单次用量过大对棉花的强烈抑制,应掌握"少吃多餐"。第1~3次使用以复配制剂为好,可用"影响力"每桶5毫升(按常规喷雾器用量,下同);此后,初花期亩用缩节胺0.8~1克或"影响力"每桶10毫升;盛花期亩用缩节胺1~3克或"影响力"每桶10~15毫升;打顶后亩用缩节胺3~5克或"影响力"每桶15~25毫升。在实践中,使用缩节胺"把一次的量分成两次或三次使用"效果最佳(可先按照一定的比例对水稀释后再施用),而"影响力"只需要逐步递增每桶的使用量即可。
三要"勤":为了避免单次用量过大,又要达到理想的化控效果,自然少不了一个"勤"字。化控一般不必单独使用,可结合棉花防治蚜虫、螨、棉蝽象、棉铃虫和预防病害时混用,
或者结合叶面喷施营养调节剂混用(注:除了不可与赤霉素混用之外,缩节胺可与芸苔素、萘乙酸、农喜十乐素、细胞分裂素等植物生长调节剂,或蓝色晶典(六合一增产素)、壮汉液肥、磷酸二铵水溶液、硫酸钾水溶液等营养元素叶面肥等产品混用,从而达到"促控结合",预防早衰、减少蕾铃脱落、增加产量),可掌握"遍遍打药遍遍控"或者"间隔一次控一次"(要根据地力、雨量、长势而灵活掌握)。

总而言之,在棉花化控上应掌握"少量多次、轻控勤控、前轻后重"的原则,一定要避免出现"株高到胸"或"进去棉田不见人"的局面,以棉花生育后期达到"站在棉田,株高到腰"为宜,从而实现棵矮棵壮、桃多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