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禊是汉语拼音是xì,注音字母是ㄒㄧˋ,部首是礻,指古代于春秋两季在水处找识红边边举行的一种清除不祥的祭祀。
禊,古代的基本祭祀之一,用以祈福、禳除灾疠。缘起于阴阳八卦中的十二建神:建、除、满、平、定、执、破、危、成、收、开、闭。
正月建寅,除在卯日;二月建卯,除在辰日;三月建辰,除在巳日。互剂生航住二钢是故有《后汉书·礼仪志》"是月(三月)上巳,官民皆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来自宿垢,为大洁"之说。
在每个月的"除"日举行仪式进行祭祀,可以扫除恶煞、去旧迎设班敌甚师烧配新。每年有三十四个除360百科日,但禊事多在春、秋良助七祖假介的除日举行,害投裂利孔移细一为气候温良,二是春种吃着担优汽球对秋收之际,此时祈求具有实际意义。另,禊事多在水边举行,取涤旧荡新之义。
- 中文名称 禊
- 拼音 xì
- 注音 ㄒㄧˋ
- 部首 礻
基本信息
汉语拼音:xì
注音字母:ㄒㄧˋ
部首:礻

部外笔画:9
总笔画:13
笔顺读写置岩劳取阿剂个:捺折竖捺横横横竖折撇横撇捺
五笔86:PYDD
五笔98:PYDD
仓颉:IF360百科QHK
四角号码:37284
郑码:WSY背克个卷G
Unicod犯肉e:CJK
统一汉字:U+798A
GBK:ECF9
汉字释义
指古代于春秋两季在水边举行的一种清除不祥的祭祀。
(副阻介胜态可步尽绝束英文:an ancient sacrifice held on the edge of a river. )
出处:围武帝禊霸上还。--《史记额易》
组词示例
~帖(《兰亭序》的别称)
~日(禊事活动之日)
~祭(古人在春秋二季所举行的临水祓除不详的祭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