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称北关老街。亳州物华天宝,春秋时即为邻邦物产重要交流之地,唐宋时为贸易的据点,明清已达鼎盛,百单火成为区域经济中心。光绪年间,亳州有大小街道146条,其中北关商业区街道57条,大多以行业命名,一街一市,如:花子街、白布大街、来自牛市、驴市等。这里汇聚了全国10多个省和地区的33家商业会馆,其中湖广会馆、河南会馆、山陕会馆(花360百科戏楼)、江宁会馆等规模最大,功能也较齐全。到清末民初,这一区域有到态大小钱庄33聚家,各类商店类现、栈、号、行、庄近千家,成了名副其实的 "小南京"。现在的亳州老街主要指北门口以北,涡河以南的老街区。保存古街近20条,街貌依旧,建筑典雅,是研究明清中原商贸文化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 中文名称 亳州北关历史街区
- 别名 北关老街
- 地点 在安徽亳州城北关
- 始建时间 1656年
著名古迹
花戏楼
花戏楼,一称大关帝庙,山陕会馆。在安垂徽亳州城北关。

始建于清顺治十三年(公元1656年),为山西商人王璧、陕西商人朱孔领发起筹建,后经康熙、乾隆共三朝百余年多次扩建,面积达3163平方米。因这里主奉关帝,又称"大关帝庙";因戏楼遍布戏文,彩绘鲜细演核雷银便地雨鸡丽,俗称花戏楼。
清来自顺治十三年(1656)集资重修令聚评编大关帝庙,康熙十五年(1676)建立歌台,即戏楼。花戏楼大殿为主体建筑,戏楼辅衬。大殿高10米,后为正360百科殿,殿中供奉关羽木雕像,两侧立关平、周仓像,毁于侵华日军。戏楼舞台呈凸字形。台正中书"演古风今"四个金字,台前悬木对联一副,右书"一曲阳春唤醒今古梦",左书"两般面貌做尽忠奸情"。戏楼东侧为钟楼,西侧为鼓楼,两楼中间是前门,系仿木结构三层牌坊式有首级吗括主防水磨砖面建筑,一幅幅精美砖雕镶嵌其间。大殿前置铁鼎侧立铁鹤一对,足蹬神龟,高3米,重500余公斤,铸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
花戏楼有 "三绝":正门前两根旗杆,每根重6吨,高16节情济未上余米,直插云霄,是为花戏楼一绝。旗杆分五节,每节分铸八卦蟠龙,顶端铸丹凤一只,造型生动,旗杆上还有三层方斗露顾穿风铃24只,迎风叮当作响,清脆悦耳。
花戏楼的木雕是第二绝,共雕有三国戏文18出,人物数百个,神态各异,龙争虎斗抗故向毛临介就一犯,呼之欲出。
花戏楼的第三绝在山门。花戏楼的山门是一座仿木结构的三层牌坊式建筑,上面镶嵌着闻名天居说预态下的立体水磨砖雕,玲珑剔透,琳电渐古照阶夜末敌别式琅满目。花戏楼的砖雕,属徽派微雕艺术,在不足5厘米厚的水磨青砖面上,共雕人物115人,禽鸟33只,走兽67只,楼台殿阁多处,花草树木无数,内容涉及到中国的宗及测卫著屋教、历史、政治、军事、风俗民情等诸多方面。1988年1月国务院公布位全国重点文物第保护单位。
江宁会馆
江宁会馆位于亳州市古泉路中北侧,是南京药材商人为经销方便,清嘉庆12年(1807)在圆觉寺的基础上集资改建的部后两测显(因圆觉寺自康熙时期就由南京商人管理使用),具有祭祀神灵,祈福求财,交流信息、商务活动,方便起居,娱乐休闲等功能。
会馆坐北朝南,青砖灰瓦。现存山门、戏楼、配楼、钟楼、鼓楼、看楼、正殿、偏殿等古建筑,计52间。山门3间,明间正门匾额镶嵌砖刻 "江宁会馆"四个大字,东西次间匾额,分别镶嵌"钟山" 、"分秀"碑刻大字,意为将诉战支察清衡半油中山之秀分到亳州来。进入山门即是戏楼,戏楼与大殿南北相对而建,舞台前突、木结构,屏风彩绘 "二龙戏珠"图案,上悬 "秀接钟山"匾额,整座戏楼建筑,集南北风格于一体,秀丽多姿,看楼与钟鼓护贵企板委步养果与门楼分列东西两侧,檐廊弯绕,构成一个古老的四合院,具有鲜明的亳州地方特色。江宁会馆对研究清代早期建筑艺术,宗教、商务具有重要价值。1989年5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态款临天免京巷钱庄
南京巷钱庄是山西"平遥帮"票号在安徽设立的较早的分号之一,建于道光年间,钱庄是两层三进四合院建筑,四通八达,建筑风格中西合璧,布局严谨,自然合理,对研究古代商铺建筑具有很大价值。亳州原有好几家钱庄,离南京巷不远。可是现在只有南势老耐绝盾京巷的古钱庄保存完好,其他的已经破坏殆尽。
钱庄的整体建筑是一座三进四合院,共有三道院子九道门,寓意长长久久。这九道门是前门大后门小,越往后越小,还有一条下水道,寓意财源广叶宽川米亚地鲁而司进似流水。天井院式的建筑,是典型的徽派商铺式风格。下雨的时候雨水从四边的房檐上流下,"这个比喻四季来财,肥水不流外人田。"掌柜房的摆设也很有讲究,厅台上有四个瓶子,一个镜子,寓意平平静静、四平八稳。
钱庄建筑对防盗的要求非常高。钱庄的资批山顺大门上包裹了铁皮,钉上铆钉,两边有错落的门槽,大门关上以后,门缝连刀片都插不进来;屋顶上方有铁丝网,网上有铃铛,如若有人从上面爬过,碰到铁丝,丝上的铃铛就会发出响声报警;墙体是中空的,里面装有沙子,如果有小偷打洞偷盗的话,沙子会自行流下把洞口堵住。龙凤山介绍,除了防盗之外,这样的墙体还可以防火,如果有火灾发生时,把墙砸开沙子流下来就可灭火;还能防潮,没有沙子,钱放在屋里容易生锈,而沙子可以吸潮。
南京巷钱庄共有门厅、中厅、后厅、信房、账房、掌柜房、金库等30多间,信房管人事、中厅用来接待、账房负责银钱出纳……机构一应俱全,分工明确,这套完备的金融管理制度曾经让很多西方管理专家叹服。建筑风格中西合璧,布局严谨,保存完整。现内有亳州钱庄兴起、发展、消亡专题陈列,对研究近代钱庄的历史和商铺建筑有重要价值。
从花戏楼出来,走进古老的南京巷,来到保存完好的古钱庄。
钱庄亦称票号,是专营银两汇兑,吸引存款、放款的私人金融机构,是中国近代银行的前身。根据介绍,南京巷钱庄是山西"平遥帮"票号在安徽设立的较早的分号之一,建于道光年间,钱庄是两层三进四合院建筑,四通八达,建筑风格中西合璧,布局严谨,自然合理,对研究古代商铺建筑具有很大价值。亳州原有好几家钱庄,离南京巷不远。可是现在只有南京巷的古钱庄保存完好,其他的已经破坏殆尽。我看到其中的一个古钱庄,只剩下半边屋子了。不过也许这才是最真实的。
在南京巷附近,还有好多条古街道,也真实得要命。 在清朝时期,亳州街道多,发展快。据说亳州有"七十二条大街,三十六条古巷",亳州的街道是由经济的兴盛而形成的,当时的经济是靠涡河航运发展起来的。北关的街道大多数是商业区,商店多是深檐板门的明清式建筑,并以石条铺地。在这诸多的大街小巷中,名气最大的就是八步六条街(又叫水门关街)。八步街之短,当地人夸张地说只需走八步,就能从街这头走到那头。它虽然很短,可是紧连着其他六条街,而且条条街风格迥异。如东北方向叫帽铺街,在清代是以销售各式帽子而闻名远近;南面是卖布的,称白布大街;西边是卖竹爬子的,叫爬子巷;正东方向是卖煤的煤场街,还有卖鲜鱼的德镇街。帽铺街以卖竹器为主,白布大街则主要销售百货和兼营批发,其余的已成为居民区了。 显然这些街道已不同于从前,但是大部分依然保留了古风旧韵,被改造得面目全非的还是不多见的。漫步古街巷,仍可体会到北关旧时商业的繁荣

街区规划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2004年决定在全国选择4个试点城市开展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工作。亳州市发改委、建委、文广局根据亳州市北关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和困难,于2005年11月24日提出联合申报《亳州市北关历史文化街区保护项目申请报告》,同时编制了《亳州市北关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申请获国家批复,同意项目的建设。《亳州市北关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把亳州市北关历史文化街区列为一级保护区,重点保护白布大街、帽铺街、爬子巷等被列为重点保护的老商业街和羊市街、纯化街、老砖街等被列为重点保护的老民宅街巷,并同时提出保护与整治要求目标:改善水、电、路、绿化等基础设施,促进亳州市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更新和协调发展。 规划确定的保护范围主要包括"一带六街四点","一带"即涡河自然与文化风光带;"六街"即白布大街、帽铺街,洪济桥、南京巷,里仁街、爬子巷,打铜巷,纯化街、老砖街,羊市街、兴隆巷;"四点"即花戏楼景点、南京巷钱庄景点、古淝公所景点、福建会馆景点。北关老街的保护原则和方法,则是按照"保护历史的真实性,保持风貌的完整性,维护生活的延续性"这一保护原则,保护外貌,改造内部,适应现代生活需要;积极改善基础设施,提高环境质量;政府主导,居民参与,逐步整治,渐进改善。 在对北关老街现状建筑类型和特征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该市从北关老街街区风体保护、街区物质环境改善及社会经济发展、保护规划的可操作性等方面综合判定,提出对每一幢建筑采取适宜的保护与整治措施。依照价值、规模、空间影响范围等因素,为北关老街划分了三个保护层次:第一层次为重点保护区,此区是指整体风貌保存最好,保护等级高的建筑相对集中以及建设性破坏影响最小的部分;第二层次为建设控制区,在此范围内严格控制建设,对于必要的建设必须尊重历史环境,进行低调设计,采用历史的比例、尺度、色彩和材料,用现代的手法,融合于地方风格之中,以建筑符号和建筑小品加以点景,达到协调的目的:第三层次为环境协调区,是一二层次与周围建设区的过渡区域,协调由外到内的传统风貌到现代风格的变化,体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