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达娜依谷位于台湾阿里山南麓的山美村是一处纯粹的邹族部落,仅一百余户,六百多人口,自古以丰富山林与溪谷的资源自给自足。台湾光复后,部落经济瓦解,山美也因交通不便、农业生产力不足,使得年轻人口外流,生计困顿。
- 中文名称 达娜依谷
- 地区 台湾
- 属于 邹族部落
- 人口 六百多人
达娜伊谷的衰退
在1971年代末,阿里山公路开挖,高山茶成为公路沿线的新宠,山美人便受雇于平地茶农,背肥料、采茶、制茶、除草、当杂工,一家茶园做过一家茶园,终年奔驰在甫开通的阿里山公路上。然而带来便利的来自公路,也引进了扼杀生360百科态的杀手。开挖公路乱倒的土方和滥辟的高山茶园,严重影响水土保持;加上开路工人以现成的炸药随兴的在鱼虾丰饶的达娜伊谷溪炸鱼、毒鱼、电鱼,不到十年间,曾是邹族圣地的达娜伊谷溪,已是遍体鳞伤、奄奄一息。
自古达娜伊谷溪是山美邹族的传统渔猎场,由各氏族分段管理,彼此严守传统规范使用,互不侵犯,使各种生态资源得以维持自然与平衡以及永续利用。邹族学者浦忠勇曾经为文分析:河川是邹族部落生命体的脐带,它在部落的维生片小评输虽务酸功能早已是与产业、仪式线止始否气武密不可分,成为特殊的河川文化。

足之 当达娜伊谷被划为顶据天停家帝还纸技保安林与水源区,从此丰美的达娜伊谷成为无人照管的状态,「河川脱离了部落的生环营三伯销难号据离态体系,生命也日渐枯竭」。几年间,不但使河川生态遭受浩劫,也使山美部落原有的河川伦理与秩走乐案就序逐一瓦解。
达娜伊谷溪的可持续发展
七十年代的台湾,虽然生态保育的观念已在萌芽,但是如何复育一条河川,还没有成功的先例。村民高正胜认为,邹族人使用了数千年的封溪育苗的传统,革讨袁田应该可以一试。
但在邹族的文化里,整条达娜伊谷溪是分属于几个别伯司程态大家族所有,界限分明,族人间都还遵循这样的认知。在以前,如果要向别的氏族借用一百公尺的团晶达化国士书向维路河域来捕鱼,必须以三头猪六混本犯古做献礼。现在要保育的是全长十八公里的溪谷,拿什么去交换?
当于改她航子答史时村长高正胜及部落员济京日友奏州固干部决定,逐一拜访这些长老,耐心的与前辈们彻夜长谈。先跟他们谈信仰、谈邹族的神话、谈达娜伊谷过去的美好、谈山美现今的困境,「一步一步,唤回长老们的感情」,最后他请求长老们为了山美子弟的未来,奉献自己河域的使用权,一起让达娜伊谷复活。
与他前去的是当时村长、现任的小区协会理事长安胜吉,也是拥有河权的族长之一,率先献出自家的渔场。再苦口婆球切民心一一劝服,终于获密小常工圆也色用得五大氏族的同意。
七八年十月二十三日,高正胜在村民大会中正式提交计划书,计划里提到,选定尚保持原始风貌的达娜伊谷溪形补排及两岸各六公里的原始森林,关作为生态保育地区。严格禁止以马所预迫末齐硫任何方式猎捕该地区之所有生态,该地区之土地亦不可作任何开发,以维护生态栖息环境。
他在会中并恺切地说:「希望我们重整圣地,给我们子孙创造一个机会。你们现在奉献这一段自己的河域,而山美的未来饭就是要从这里开始。我相信:现在你们奉献达娜伊谷,将来达娜伊谷会奉养你们。」
会后,一纸全台湾首创的河川自治公约诞生,公约中明定:达娜伊谷是山美村全民共有的财产;拒绝财团投资开发;十五岁至五十岁的山美人,有义务保卫达娜伊谷。
村民大会后十天,山美村沸腾起来,部落族人先后深入到溪谷的源头捕捞鱼苗。为了怕鱼苗缺氧,年轻人一刻也不敢迟延地从山上直奔回来。「一共放养了一千九百多尾成鱼,」如果正常保育繁殖,一年后会有一万九千多尾;不到五年,达娜伊谷将有一百万尾以上的?鱼。那时候,达娜伊谷将真正成为「?鱼的故乡」。
要封溪,就得彻底执行巡逻。很多部落族人放下手上的工作,加入巡守的工作。

他们在通往溪谷的入口搭座草寮遮风避雨;晚上天冷,就在大石头上烤着火、裹着大衣打盹。有人暗笑他们真是做傻事,放着山上的笋园不收,却成天在溪谷巡逻、捡垃圾。但是,不到一年,鱼群真的回来了。更可喜的是,观望的族人少了,自愿要加入巡溪队的人越来越多。七十九年九月,由全村六十五位十八岁到五十岁,不分信仰、教派、家族所组成的「山青团」,接手护溪的工作。
没有薪资,没有酬劳,只有一颗爱乡护土的心,让他们争相巡守着达娜伊谷的日夜。现任村长曾经担任过巡溪员的庄信义说,那一段无私的参与,是达娜伊谷精神的荣耀。
五年来,他们劝回许多不知情的钓鱼客;也曾经不假辞色的将无视护溪公约存在而一意钓鱼的高阶警官,扭送派出所;更因眼见电鱼客在十几分钟内电死八十几斤辛苦复育的?鱼,而气愤地全村动员拦截逮捕;对于村人的违规更是绝不徇私,三、四位因偷抓鱼而被查获的族人,不管是什么身份,都被处以十万至十五万元罚金。
严格的执法,树立起自治法规的公信力,也让封溪的禁令,真正获得全村民的认同、拥护。曾经最高记录在一个月中有二十八天留在溪谷巡逻的警员温英杰认为,护溪的最大意义不在于抓到多少违规者,而是真正上了山美人一堂保育课,「它让护溪的生态观,成为一种全村运动」。而山美小区发展协会总干事阳春梅更得意的说:「我们之所以成功,原因之一就是全村都是保育员。」
历经五年的封溪保育,每一条溪径都看得到?鱼窜游的身影,每一寸溪岸都有鱼卵在滋长,溪水回复澄澈,溪谷回复洁净。达娜伊谷复活了!
八十四年一月二十四日,一百多位山美村民欢欣为台湾第一座民间推动的「达娜伊谷自然生态公园」揭幕,对外开放,努力了五年的梦想,终于初步实现。他们除酌收清洁费以维护环境外,也考虑溪中生态平衡,在雨季和鱼类繁殖期开放曾文溪供钓客垂钓,并提供鱼苗卖给养殖业者。

达娜伊谷溪的经济效益
第一年的观光收入七十九万,第二年一百六十几万,第三年四来自百多万。直到最近,已经超越近千万元。
山美人终于看到保育带给当地的「钱景」。丰厚的收入成就了小区福利、文化承传和农业改造的基金,举凡老人赡养、学生奖助学金、急难救助、结婚补助、生育补助,这些都是从观光收入来支付的。「如果我们善待达娜伊谷,达席请脸所神曾理苗显观审娜伊谷将会反哺我们。」起报买细,部落族人的承诺,终于被印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