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郑州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郑州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部谈境京省合建"高校。

化学学院(原化学系)是原郑州大学1956 年建校初期设立的三个系之一。当时,一批著名化学家(徐墨耕、刘椽、嵇耀武)组成的先驱者,为化学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植会防响侵洲一基础。经过几代化来自学人的努力,形成了"治学严谨、团结协作、拼搏向上、开拓创新"的化学精神。

化学学"绿色催化"立于厚校变轴支入国家一流建设学科建设序列。

  • 中文名称 郑州大学化学学院
  • 外文名称 College of Chemistry,Zhengzhou University
  • 隶属 郑州大学
  • 本科生专业 化学、应用化学
  • 研究生专业1 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

学院概述

  化学学院(原化学系)是原郑州大学1956 年建校初期设立的三个系之一。当时,一批著名化学家(徐墨耕、刘椽、嵇耀武)组成的从气团总树完先驱者,为化学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经过几代化学人的努力,形成了"治学严谨、团结协作、拼搏向上、开拓创新"的来自化学精神。

  经过6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相继获批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级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化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仪器分析)、国础读迅千线应均考七社积家级双语教学示范360百科课程(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有机化学)、化学一级博士点和硕士点、化学博士后流动站。

  2017年9月,化粮什张本责多政星送程重学学科进入一流学科序列;

  械续好图但歌盐五七取酒2018年11月,学院入选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

  2019年5月,在原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的基宣该长础上组建化学学院(绿色催化中心)。

学科建设

  聚焦一流学科建设,凝练学科方向,形成学科特色。"绿色催化"进入国家一流建设学科建设序列。化学ESI学科排名由2017括套年5月的3.15‰上升到2019年5月的2.14‰。

  国家一流学科建设序列:化学(2017年)

  博士、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化学

  博士学位授权专业: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应用化学、工业催化、药物化学、化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

  硕士学位授权专业: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应用化学、工业催化、药物化学、药物说厂胡模龙普分析、环境科学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环境工程

  学士学位授权专业:化学、应用化

  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化学(1994年)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化学度改货操力史群神(1995年)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化学实验教学中心(2吃观007年)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有机化学(2008年)

  国家级教学团队:化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2008年)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歌根点采转继响验教学中心:化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014年)

  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2018年)

  河南省高校重点开放实验室:应用化学(1996年束厂门逐)

  河南省重点实验室:化学生物与有机化学(2004年)、环境化项占掉学与低碳技术(2009年)、绿色催化加氢(2016年)

  河弦吧义磁临聚界级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磷化工(2010年)

  河南省国际联合实验室:能源与环境(2012年)、有机磷功能分子(2013年)、功能分子绿色构建与生物分析(2017年)

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教那层高着职工203人,其中专职教师162人,具有博过晶掌充跳调车齐士学位146人,博士生导师2径五语况队丝5人,教授62人,副教授43人。

  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养洁、麦松威、赵玉芬(兼职)、唐孝炎(兼职)、席振峰(兼职)

  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马蒂(Francois Mathey)

  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剑平(兼职)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常俊标、臧双全、欧阳钢峰(兼职教授)

  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蓝宇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常俊标、屈凌波

  国家突出贡献专家:吴养洁、郭彦春

  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提名奖)指导老师:宋毛平

 粉实没却同真 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入选者:侯红卫、韩润平

  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吴养洁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侯红卫、李纲、叶勇

  宝钢优秀教师奖获得者:龚军芳、李纲、郝新奇、宋传君

  河南省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吴养洁、宋毛平、李中军、侯红卫、陈晓岚

  学科方向带头人:臧双全、宋毛平、陈雪波、宋延林、黎占亭

  学科骨干教师、河南省省特聘教授:臧双全、侯红卫、崔秀灵、蓝宇、段征、刘仲毅、陈晓岚、李中军、李纲、叶勇、杨光、陈学年、应琦、张可

  青年拔尖人才:陈卫华、李恺、于文全、李丹、刘清朝、卢思宇、魏东辉、於兵、葛佳、孟红敏、孙远强、吴俊良、岳新政、王珊、宋金帅、王锐、李翔、王宁宁

学院建设

平台建设

  学科平台和仪器平台建设为学院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及社会服务等方面提供了有力支撑。学院实验室面积逾30000m2,其中教学实验室面积逾10000m2。拥有 600 MHz超导核磁共振谱仪、场发射透射电镜、500热场发射高分辨扫描电镜、稳态/瞬态荧光光谱仪、显微拉曼光谱仪和双微焦斑单晶衍射仪等超百万大型仪器设备30余台,仪器总价值达1.5亿元。教学科研条件达到国内高校同类学科的先进水平。

人才培养

  坚持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强化本科教学核心地位,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升。建立了高层次人才培养联动机制,打造了具有学科特色的育人体系,构建了完善的全员育人格局,凝聚了 "求真明理励志笃行" 化学基地精神,传承了优良学风文化。

  近年来获得全国教学成果奖2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25项,编写教材、专著、译著40余部,发表教学改革论文60余篇。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仪器分析;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有机化学;河南省精品课程:有机化学、物理化学;河南省双语教学示范课程:无机化学、物理化学。拥有国家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化学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郑州大学--中国科学院"卢嘉锡化学菁英班"、化学(国际化班)。获得国家基金委人才培养基金"人才培养支撑条件建设项目(No. J1103309)"和"科研训练及科研能力提高项目"(No. J1210060, J0830412)。2018年学院获得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2001年、2003年两次荣获国家级先进班集体。

  自2009年以来,本科毕业生考取硕士研究生比例一直保持在70%以上。

杰出校友

  院士:李朝军(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刘中民(中国工程院院士),丁奎岭(中国科学院院士),席振峰(中国科学院院士),王鹏(第三世界科学青年通讯院士)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丁奎岭、孙玉罕、宋延林、黎占亭、刘元红、王鹏、罗三中、潘世烈、杨清正、翟天佑等

  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王峰、潘鹏举、翟天佑等

科学研究

  坚持基础研究瞄准学科发展前沿,应用研究面向国家经济建设,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氨合成球形催化剂、MSQ脱硫催化剂、溶剂法提取净化巩县风化煤黄腐酸、冠醚合成新方法、银镀层溶解液研究 、新药盐酸氟桂嗪的开发与研制等项目先后获得国家奖,其中,获全国科学大会奖3项,国家发明奖6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

  五年来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4项,郑州市协同创新重大专项3项,企业横向重点重大课题20项,到帐科研经费超亿元;发表SCIE收录论文1250余篇,其中在Chem. Soc. Rev.、Nature Chemistry、J. Am. Chem. Soc.、Angew. Chem.Int. ed.、Adv. Mater等顶尖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苯选择加氢制环己烯关键催化技术及工业化"研究成果获得中国石化学工业联合会技术发明一等奖。

学术交流

  近5年来,学院共主办联合国环境署臭氧损耗环境影响评估委员会2014年会暨全球与区域环境问题国际研讨会等国际学术会议9次、国内学术会议10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40余人次,参加国内学术会议500余人次,提交各类学术会议论文600余篇。

  我院共派出12名优秀教师出国出境合作研究或做访问学者,学院共有60余名同学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出国留学和联合培养,本科生国际访学和出国深造学习30余人。邀请100余名国外著名高校或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来学院讲学,与法国科学院和俄罗斯科学院喀山科学中心等建立了紧密的科研合作与交流联系,有效地提升了化学学科的国际影响。

本科专业介绍

化学

  培养具有系统而丰厚的化学基础理论知识、优良的试验设计与操作技能来自,较高的科学素养和从事科学研究能力的专门人才。双试二绍本专业下设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和物理化学4个专业方向,并拥有4个硕士点、1个博士点和1个博士后流动站。分别开展物理有机化学、大统似建激究剂括法九倍环化学、药物合成、配位化学、无机材料、催化动力学、电动学、近代分离技术和仪器分析等领域的教学与科学研究工作。本专业按照"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360百科地" 模式,培养少而精、高层次的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实行单独编班、单独上课、进行重点倾斜和培养,并采用先进的教学管理制度和激励措施,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在推荐免试研究生、提前进入硕士研究生阶段学习方面,享有优惠待遇。

  主要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己石积持架风画、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高等数学、近代仪器分析、计算机及程序设计等。

应用化学

  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具有系统的化学末短汉肥班制集却留根不基础理论知识,良好的试验、开发研究、工艺设计技能,优良的科学素养和科技、生产管理才能的复合型人才。下设精细化学品合成和质量检测工程两个专业方向,分别开展工业催化剂、香精香料、电极过程及电极材料、化学材料、日用化工、化学制药、食品化学、检测技术等方作娘技磁笑步学市干宪面的教学和科学研究。

  主要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计算机及程序设计司苗称额、精细化学品合成、化工仪表及自动化等。

学科简介

府格色制各无机化学

  无机化学学科是郑州大学1956年建校时成立的学科,1981年被国运逐黄规着聚务院学位办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点,也是郑州大学最早的硕士学位授权点饭善著住之一。自1988年以来连续被评为河南省的重点学科,并在2003年以通讯评审第一名的名次被国务院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点。

  无机化学许茶值座挥船笑室学科现有教师有成员36名,30名教师具有博士学位,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14人、讲师7人,4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25人。现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河南省特聘教授2人,教育部新无动球旧孔短世纪优秀人才2人,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1人,教育部骨干教师基金1人。

  无机学科已经培养了50余名博士研究生,400余名叶压兴燃内亲道硕士研究生。近二十年来,本学科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项,"973"项整探在医目2项,科技部中国-澳大利亚国际合作项目1项,研究成果已在Nature Chemistry、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Coord. Chem. Rev.、Adv. Mater、Adv. Funct. Mater.、Chem. Mater.、J. Mater. Chem.等杂志控控供上发表。本学科教师已经在2014年、2015年和2016年连续三年被E乱花能形古lsevier旗下的Scopus数据库评为中国高被引学者

分析化学

  分析化学具有博士点和硕士点,研究领域包括生物电分析化学,现代分离技术、光谱分析,药物分析和环境分析。

  分析化学主测容止弱屋境装该质要从事毒物分离和富集,超高灵敏度无接触检测,用于生物传感器的纳米材料和荧光技术研究,仪器光谱环境毒物检测等。

  光谱和分子传感

  研究领域集中与化学生物学,食品和药物的化学分析和安全评估,具体包括生物大分子和药物小分子表征,生物标记量子点和荧光纳米材料应用,并且在这些应用领域已经取得了一些列的成果。

  纳米材料和生物电化学分析

  生命过程的核心是电子转移过程,在能量转换,神经传导,光合成和呼吸作用。电分析化学专注于生物分析,一直是研究的热点,而纳米材料为生物电分析提供了新的研究手段和方法,大大增强了电分析的选择性和灵敏性。

  现代分离技术和食品安全分析

  色谱和毛细管电泳可以为食品等复杂体系提供快速可靠的分析结果,将来这一领域将专注于新型功能材料的设计和合成,如杯芳烃等;色谱和毛细管电泳用于非法食品添加剂的快速检测等。

  环境毒物化学分析

  主要专注与高效、廉价的吸附剂的制备和表征,富集和去除毒性组分的新方法,如从废水和其它媒介中去除重金属离子、染料和含氯苯酚等。

物理化学

  物化学科教师37人,省级教学名师1名,教授14名,副教授11名,具有省级荣誉称号的教师5人。为全校化学及材料等近十个专业方向的本科生开设《物理化学》、《物理化学实验》、《高等物理化学》、《催化化学》、《高分子化学》、《催化原理》等十几门专业课或专业选修课,为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开设及近十门专业课。现已形成包括:绿色催化与工业催化、功能材料合成与应用、能源电化学与绿色电源、量子与计算化学等几个稳定的研究方向。现有绿色催化省级创新团队、绿色催化省级工程研究实验室、绿色催化市级工程研究中心、工业催化研究所、功能高分子材料市级工程研究实验室等研究团队。近年来曾获省部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年均发表SCI\\EI论文20-40篇、申报发明专利2-5项、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5项、提供社会服务3-10项。

有机化学

  郑州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原化学系)有机化学专业始建于1956年,老一代著名有机化学家徐墨耕、刘椽、嵇耀武教授都曾经长期在本学科工作,为本学科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著名有机化学家、国管专家、全国先进工作者、河南省科技功臣、博士生导师、中科院院士吴养洁教授自1958年从莫斯科大学留学归国以来,一直在本学科工作,1988年起作为本学科第一学术带头人,先后领导创建了有机化学博士点、以本学科为中心的化学博士后流动站、河南省高等学校应用化学重点开放实验室、河南省化学与生物重点实验室,为本学科以及化学系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有机化学学科1981年被批准为首批硕士学位授予点,1993年被批准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1994年化学系被批准为国家理科基础科学教学与科研人才培养基地,1995年建立以有机化学为二级学科的化学博士后流动站,1998年建立河南省高校应用化学重点开放实验室,2003年成立郑州大学化学生物学重点实验室,2004年成立郑州大学新药研发中心。自1988年以来有机化学学科已连续数届被评为省级重点学科,在此基础上,2004年在吴养洁院士和赵玉芬院士的带领下,建立了河南省化学生物与有机化学重点实验室,充分发挥有机学科已有的学术优势,追踪国内外有机化学和化学生物的发展趋势,将郑州大学有机化学专业带入新的发展阶段。2006年,化学学科获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2007年被批准为国家级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内外许多著名化学家对有机学科的成长和发展给予了具体的指导与关怀。经过半个世纪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和艰苦奋斗,郑州大学有机化学专业已成为全国、全省有影响的有机化学教学与科研基地之一。

  作为郑州大学"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有机化学现已拥有全职院士1人,外籍院士1人,兼职院士1人,省特聘教授2人,其他教授23人,副教授15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50人,已形成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科研教学队伍。在有机合成方法学、物理有机与金属有机化学、药物化学与糖化学、大环与超分子化学、化学生物学、有机光电与信息功能材料等研究领域,处于居国际先进水平。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郑州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