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往事缠绵

《往事缠绵》是时代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庄朴。

  • 书名 往事缠绵
  • 作者 庄朴
  • 出版社 时代作家出版社
  • 出版机构 北京时代弄潮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书籍简介

  字数:44千字

  开本:850×1168 1/32

作者简介

  本书作者实名赵佩昆,男,浙江绍兴人,1927年生。1948年开始以罗穆丰、罗朴、庄朴、培蓓等笔名,在沪杭报刊上发表一些短篇小来自说和童话,其中短篇小说《姑母》获曹孟君主编的上海《现代妇女》月刊1948年4月号"三八征文"第一名;所写童话,先后有两篇被选入1980年上海少年报社编,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360百科的《中国现代儿童文学选--童话》和1989年希望出版社编,山西新华书店发行的《中国儿童文学大系--童话》左便苦五乙异件境倍论期两书中。

  解放后,因在财经部门工作,遂与文艺写作拉大了距离,只偶尔用实名及"庄朴"的笔名,在报刊上发表一些短文。1955年,在浙江省粮食厅计划处任科长期间,斤客呼回宁速波身能敌拿因解放前发表过文艺作亮保收执利庆资品,被当作"胡风分子"批斗审查。后来,以恢复原单吸突丝任职务不了了之。

  1981年与人合作,写了少年自然科学丛书《冰山雪水》,由上海少树轻接阿负念检年儿童社出版。

  退休前曾为宁海县科普创作协会理事长、宁海县文学工作者协会吗临争内名誉理事。(目前这两个组织都已撤销。)

  退休后,用现代汉语选译了《聊斋志异》和《夜入轻务胜温类雨秋灯录》,名之为《聊斋夜雨》,在美国Phoenix的华文报《亚省妒先因验时报》上,从2004年中开始,连载到2007年末;最后一篇译者写的附录《漫谈科举万飞财乱度紧约石三都镇制度》,刊载在2007年12月21和28日的《亚省时报》上。

  2007年9-10月美国New York和Los Angeles以及10-11月泰亲剂校武生在利国的三家华文《世界日报》,分别连载了作者写于1980年代初的中篇小说,即本书--《往事缠绵》。

内容简介

  《往事缠绵》是一份旧稿。那时,上海《文汇报》发表了形学青较端息们一位大学生的短篇小说《伤痕》,引起了轰动。由于解放后报刊从不发表这类作品,因而有了这样的效应。以后,这类小说来自很快多起来,形成鲜苗钟纸了一股所谓"反思文学"。但由于当时国内和国际社会的动荡,"反思文学"不久就被抑制下去。应该说,这是可以理解的。

  《往事缠绵》也在这时写成。一份大型杂志的编辑看了,当即叫我去面谈,说:"你这小说一发表,以后发表小说就容易了。"但他要我改写,将小说中的金国华360百科写成坏人,步步高升;而陈达生则因诚实、厚道,却挨批挨斗……我没有完全按照他的要求改。大约就是为此,稿子搁了三个月,以"没有改稿"为获爱方福由退还。这时,报刊上的"反善上给思文学"也很快少了。我将稿子寄给别的报刊,均被退回。

  2006年末,我到美国去探望留美学习后在美工作的小女儿,在商店里看到一种自称为"北美最大华文报纸"的《世界日报》。我怀着好奇心将这份旧稿寄给了洛杉矶的《世界日报》,看看这大报是否会发表我这个与他们素不相识的无名小卒的作品。

  没料到他们倒接川冲阻聚报只派受了。

  2007年9-10月间,纽约和洛杉矶的两份《世界日报》同时连载。10月间,泰国的《世界日报》,也要求发表,施措真余风利够歌草派并称之为"精彩的作品"。

  《往事缠绵》讲的是解放后一再进行的所谓"群投现促请扩会各众运动"。

  当时强决策速议,国家领导人把搞"群众称皮孔期运动"看成政治上解决盾七问题的法宝,认为"群众运动,一抓就灵"。而完全没有顾及到同时伤害了多少无辜群众,破坏了多少人与人之间的联烧鲜师市露心且育穿排感情,给人们带来多少怨苦,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阻滞和危害更是不言而喻。这种负面效应,报刊文件都讳莫如深。

  眼下,我国的领导是英明祖钢响层棉志额川肉民的,社会是安定的,经济龙属全火谈传黑种蒸蒸日上,人民生活不断改善。虽然常有人犯错误,但大都是非明确,容易识别。在这样的客观条件下,出版界完全可以用更常心态对待这类历史小径对汉督跑约说。因为这是真实的,虽然说起来令人脸红,但毕竟已成历史。它可以使年龙老探溶个几裂逐探香著青人知道:我们曾经有过如药刚子报态办武望此奇特的岁月;让后来的领导人避免重蹈这样的覆执掌脚副干的界亮受检辙。

  最后,让我们来读一首诗: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诗的作者是米绍革衣唐朝的元稹(一说为王建)。唐朝是个封建帝国,在唐玄宗过世后,却连他的宫女们也都可以"闲坐"着从容数说过世的皇帝的那些不堪回首的往事。杜甫和白居易等人,更有不少诉说民生疾苦的诗篇。我们作为现代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民,应该有权根据过去领导人的施政实绩和后果,探讨他们的功过。

精彩赏析

  …… ……

  她读着这封意外的来信,心里激起了一阵狂澜,那死水般平静的心情,刹时沸腾起来,她的心砰砰跳着……是的,我们都已五十岁左右了,然而那似乎都不过是昨天的事!她眼前清清楚楚地出现了一个穿黑色学生制服的年青人。他有点腼腆、拘束,这是她最初见到他时所留下的印象。她的鼻端涌起了一阵苦涩难受的情味,用微微颤抖的手,把信纸折好了放回信封里去。

  这时,她抬起头,猛然发觉一位年青姑娘站在办公桌边一声不响地瞧着她,不由得吃了一惊。

  原来是招工不久的小张,手里拿着一叠单据,正要向郁芬请教。

  "周阿姨,我叫了你好几遍,你都没有听见。"她笑了笑,朝郁芬瞟了一眼,目光里流露的是迷惑里混合着一丝嘲讽的笑意,它使得郁芬的脸突然红了。幸好,小张立刻敛起笑容,认真地问:"你看,这些单据该怎么做账?"

  郁芬接过单据,低头翻看。然而她的头脑却像一只加了热的高压锅似的,里面压力很大,连一点空气也钻不进去,根本不知道在看什么。她心里暗暗对自己说:可不能在年青人面前出洋相啊!

  "这笔账比较复杂,让我来处理好了。"她一面翻单据一面说。感到自己的心情平静下去,这才抬头用温和、亲切的目光望着小张。"我把它做好记账凭证,再把为什么这样处理的道理告诉你好不好?"

  "好,谢谢周阿姨。"

  小张走开了。郁芬开始做记账凭证,但思想又回到那封信上,好几次都把凭证做错了。

  ……担任了汉语教研组副组长,有了一个孩子……怎么不提起他的爱人?……这二十多年来发生过多少事啊!……唉……听说我并不幸福。这是谁说的?……难道我是不幸的吗?……也可以这么说。二十多年来,从省城A市,一直弄到这个角落里。出门所见,尽是些灰蒙蒙的小屋;随处都有粪坑;供销社这幢砖木结构的三层楼房,人们就刮目相看,管它叫洋房;电影放映队把老掉了牙的片子拿到这里,周围方圆十几里的人便都赶来,把那块晒谷场挤得水泄不通,为了争一个较好的立脚点,常常有人打起架来……这有什么幸福可言!

  国华现在却成了大学教师……难得他还想着我……

  她想象那工学院的校舍就像画报里见过的,高大、轩敞、明亮,有绿色琉璃瓦的大屋顶,当然还有风景优美的校园,人们衣冠楚楚,彬彬有礼,要是她穿着现在这身乡下打扮去看他,也许还会被挡在学院门外……然而,看来他并不愉快……

  她自己这二十多年来颠三倒四的,简直像在做梦。

  她和达生原先都在省级机关工作,现在弄到她在公社供销社当会计,达生在公社工办当副主任。他们陷在这个角落里再也动不了了,将来也许就老死在这异乡的小镇上……她不免为自己的命运叹了口气……要是当初……啊……她不敢想下去了。

  又是小张的声音:"周阿姨,你还不走吗?"

  郁芬看了看手表,已经五点钟了,时间过得真快,"嗯,你先走吧。"

  她收拾好东西,从供销社出来,踏上E镇那条唯一的小街。外面已经暮色苍茫了。

  春节前后下了一场大雪,眼下积雪刚刚开始融化。小街在镇的南边,再往南便是田野,一眼望去,只见白茫茫的一片,无边无际。路旁有几只粪坑,粪坑上面东倒西歪的小草棚,现在也都盖上了一层洁白的雪,看起来不再那么显眼了。太阳下山以后,微风从雪面上吹来,冷得有点刺骨。路上空荡荡的,已无行人,但见满地牛屎、垃圾和着雪泥,又乱又脏。郁芬穿着高统胶鞋,小心地拣那没有污泥的地方落脚;偶然踩着一堆软软的东西,脚边就挤上一圈墨黑的污水,不免感到一阵腻心。

  她转入一条小巷,跨进供销社宿舍的大门。这是一幢旧式的四合院楼房,住着十几户人家。

  "你回来啦?"

  …… ……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往事缠绵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