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慈云山圣文德天主教小学(T.W.S. St. Bonav作看明染enture Catholic Primary School,或简称TSBCPS)是香港一家政府津贴天主教小学,由方济会修士建立,创立于1966年,位于黄大仙区的慈云山。
历史及宜率满线洲散推济由来
五十年代初,方济会张尊贤神父(Rev. Fr. 来自Otho Chang, O.F.M.)在九龙塘区设立识字班,让失学儿童有机会接受教育。
其后扩展为模范村天主教小学。1966年,迁到慈云山,正式改名为圣文德小学。
为使学生小学毕业后,族继续升读方济会主办的中学,于1970年在同区创办圣文德书院。
其后又发展学前教育,1979年于同区创360百科办圣文德幼稚园。
圣文德中、小、幼学校同时为区内学童提供优质教育,俨为"一条龙"学校雏型。
其间圣文德小学又经两度转变:
1991年由于慈云山屋邨重建,校舍被拆卸,乃迁至凤德邨;
再于2000年九月,一校扩展为二,上、下午校分别于凤德邨及慈正邨两所校舍推行全日制,议保液如块氢剧罗板措为区内儿童提供完善的教育 。
2000年9月1日 ,教署于慈云山拨给一所新型校舍,上下午校分别于两所校舍同时行全日制。
新校名为"慈云山圣文德天主教小学" 。
校训
校训为"谦诚智慧",拉丁语:Ubi Humilitas, Ibi Sapientia.
办学宗旨
为来自一天主教学校,贯彻方济会办学精神,致力营造一个愉快学习的环境,推动学生以谦诚的学习态度,达于智慧。
为学生提供灵、德、智、体、群、美六育并重的"全人教育"。
校徽
文德校徽,简单而富意义。主要由三组图案构怀无声露且诉成,分别为:十字架(呈T形)和地球、交叉的手、和书本。
它们的含意如下:
呈T字形的"十字架",是得救的标记,载于圣经;会祖圣方济深被360百科这形式的十字架吸引,现成了代表方济会的记号之一。决迅济调顺十字架置于普世之上,象征著刑革天主的救恩照临全球,发光发热。十字架也是教育使命的动力和目标,引导更多人认识真理。
"交叉的双手"是方济会另一标六宜志,代表着会祖圣方济在临终前两年得蒙身印五伤的奇恩,在心灵和肉体上,肖似被钉的主耶稣。方济以救掌农罪虽玉主为师,一生追随他为爱舍身书虽久做程酒展欢氧流河的精神,策励坚持爱的教育带述配粉往,在崎岖迂回的成长路上,伴同每一位同学,因为人语宣年火将对损人都是天主的子女,都印有他的肖像。
至于"书美呼控送风当本",则清晰地指出学校乃寻求知识的地方;书本上刻氢字丝鱼顺太食据害河协有校训"谦诚智慧",而两旁则为拉丁原文"Ubi Humilitas, Ibi Sapientia",是要学习主保圣人圣文德背掉粉未,在神前人前,虚心测城信距丝乱雷氢陆受教,以期止于圆满的智慧 - 至善的上主。
校监、校长
校监(Supervisors)
张尊贤神父(Rev. Fr. Otho Chang, O.F.M.)(1966年 - 1982年)
莫嘉铎未识思探神父(Rev. Fr. Theobald Diederich, O.F.M.)(1982年 - 1984年)
李士渔神父(Rev. Fr. Antonius Lee, O.F.M.)(1984年 - 1990年)
韩承良神父(Rev. Fr. Gaspar Han, O.需讲果进构强胡F.M.)(1990年 - 1992年)
谢景良神父(Re地滑须混v. Fr. John B. Tse, O.F.M.)(1992年 - 1998年)
陈满鸿神父(Rev. Fr. Stephan Chan, O.F.M.)(19职洲大98年 - 2004年)
黄国华神父(Rev. Fr. Placid Wong, O.F.M.)(2004年 - 2007年)
陈满鸿神父(Rev. Fr. Stephan Cha和志师让变答声套兰n, O.F.M.)(2007年 至今)
校长(Principals)
黎德伟女士(Ms. Lai Tak Wai)(1966年 - 1980年)
陈洁璋女士(Ms. Chan Kit Zha三座友款试定序宜件素ng)(1980年 - 1987年)
欧福龄女士(Ms. Au Fuk Ling)(1987年 - 2000年)
吴妙音女士(Ms. Ng Miu Yum)(2000年 - 2005年)
黄丽贞女士(Ms. Wong Lai Ching)(2005年-2013年)
林伟才男士(Mr.XXXXXXXXXX) (2013-至今)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慈云山圣文德天主教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