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洛阳城乃中国中原历史名都也,乃人文商贸工兵之来自综合宝地也,北倚邙山,南望洛水,历史文化悠久,乃历代王侯兵家必争石联术般蒸商八张之地也。致夏与造林然望板清钱刘朝王国建起,陆续上演诸侯王室之争洛,有十360百科三朝政在此建都也。文人墨客云集与此,有《诗都》之美誉也,花魁香名国,独领风骚立,国色天香乃牡丹也,牡丹出洛阳又得名《花国》也。
简介
洛阳古时称雒阳,神都。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四大古都之一。联合国命名的世界文化名白础鸡批础示着城,世界"四大圣城(耶路撒冷、麦加、洛阳、雅典放量少低叫军)"之一,隋唐大运河的中心枢纽和丝绸之路东方起点之一。
洛阳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十三朝古围坐马据逐怀顺都,拥有1500多年建都史,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最早、朝代最多、历时最长的城市。道学、儒学来自、佛学、理学或渊源于此,或首传于此,或光大于此,以"河图洛书"为代表的河洛文化是海内外炎黄子孙的祖根文源。国花牡丹因洛360百科阳而闻名于世,被世人誉为"千年帝都,牡校笑理设首续训景丹花城"。
洛阳,有"中国诗都"之美誉。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的许多市界足农玉层车频染德诗歌,都是由河洛地区的先民创作的,互任大具证钱众校过洛阳就是中国诗歌的源头、《诗经》的故乡。洛阳不仅是十三朝古都,而且长期是中国的经济和文化中心,历代诗人慕名而来、流连忘返。"诗仙"李白数次赴洛,并在洛阳和"诗圣"杜甫双星相会,成为文坛佳话;贾谊在洛种查当束己据甲死劳阳出生;白居易晚年定居洛阳。唐代描写洛阳的诗歌数量、质量,甚至超过了都城长安,历朝历代咏洛诗句不计其数。因此,洛阳被称为"中国诗都"。
诗都历史
先秦河洛
够交快际素危记免 早在先秦时期,《诗经》和《乐府》中有大量关于洛阳的诗篇。《诗经.周南》中的大多数作品就产生于河洛地区,《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还请音于细保叶九却菜击歌总集,收周代诗歌305篇。周南,周代地域名称,泛指洛阳以南到汉江流域一带。其《关雎》几千年来一直向世人倾诉着河艺英必半粉巴委映华才罪洛人的绵绵情思。
汉魏文章半洛阳
自古有曰:汉魏文章半洛阳。这足以说明,河洛文学在当时的地位和影响。而且,当时出现的第一位大作家贾谊还是洛阳才子,他既有被誉为复括"西汉鸿文"的《过秦论》,大气磅礴,情采飞扬;又有被视为代表汉代骚体赋创作最高成就的《吊屈原赋》和《鵩鸟赋》,情感激越,颇富哲理。班彪影响在先,班固倾力撰写,班昭补编在后,"三班洛阳著《汉书》"成为千古佳话;班德响特几儿之十歌销击显固写《两都赋》首扬东都,张衡章打围"精思傅会"作《二京赋》成为"长篇之极轨"。王充正文风,批判虚伪浮靡;蔡邕擅文章,行文清丽典雅;赵壹作《刺世嫉邪赋》,诗人怒发冲冠每圆蛋的宜间;蔡文姬写《悲愤诗》和《胡笳十八拍》,才女饱蘸血泪。
洛阳千年帝都,形胜绝佳处,自古钟灵毓秀,人文荟萃,太史公洛阳受命写《轮青支厂史记》,班氏之《汉书》、许慎之或坐演土征家《说文解字》、陈寿之《三国志》、司马光之《资治通鉴》皆成书于洛阳。曹植之《洛神赋》垂传千古,左思之《三都赋》洛阳纸贵。诗与洛阳,诗人与洛阳,更是星光璀璨,千古闪耀。
建安风骨
建安时期,曹氏三父子均嗜好与提倡文学,以"建安七子"为代表的一大批志高才强的作家聚其周围,成"众星拱月"之势。虽然他们团语代说的多数作品并不是作于洛阳,但川是,他们本人与洛阳有不解之缘,他们创作的与洛阳关系密切的佳作也不在少数。例如,曹操的《蒿里行》和《薤露行》都是在伤悼洛阳的被毁;孔融成名于洛阳,活动于洛阳;尤其是被誉为"建安之杰"的曹植,他才高八斗,超然不凡,《送应氏》和《赠白马王彪》两篇名作的产生均与洛阳有关,千古传诵的《洛神赋》则更是令无数后人黯然销魂。正始以后,"竹林七贤"和"金谷二十四友"齐聚洛阳,他们各具风采,争奇斗艳,使洛阳成了文学艺术荟萃之都,为河洛大地留下了无数瑰丽华章。左思闭门宜春里,构思十年,杰作《三都赋》使"洛阳纸贵";潘岳挥笔叙哀情,风韵清丽,潇洒洛阳城令"掷果盈车"。从"乐不思蜀"到"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河洛文学再添千古流传的典故传说;从陆机的《洛阳记》到杨炫之的《洛阳伽蓝记》,更以文学的手笔使古洛阳的辉煌永载史册。
隋唐盛世
以大唐为例,李白、杜甫、白居易、李贺、杜牧、刘禹锡……这些旷世才子,都为洛阳留下了不朽诗篇。汉魏南北朝,唐宋元明清,打开每一个朝代的诗赋华章,洛阳的名字都是皎若明月,华光四射。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白)"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洛阳三月梨花飞,秦地行人春忆归"(崔颢)"年年岁岁花相似, 岁岁年年人不同"(刘希夷)……这些千年传诵的诗句言情体物,字里行间,都是洛阳情结。
洛阳籍的唐代诗人创作成就也非同凡响,"诗鬼"李贺、"诗圣"杜甫、"洛阳才子"元稹、"诗豪"刘禹锡,都是洛阳的骄傲,他们生于斯,长于斯,不管流落天涯海角,始终眷恋着故乡洛阳,他们的不朽诗篇里,无不浸透着洛阳情怀。
长眠在洛阳土地上的诗人也不少,白居易、李贺、李煜,杜甫,范仲淹皆有归宿可寻。洛阳是诗的故乡,自古迄今,名家辈出,诗歌传统,千年不衰。洛阳的诗歌优势,不遑他让。
洛阳才子 洛阳纸贵
有一句话,叫"汉魏文章半洛阳",还有一句话,叫"洛阳才子",还有一句话,叫"洛阳纸贵"
这里作为王都大邑,自然成为历代骚人墨客彰显才华的必趋之地;这里有享誉中外的名胜古迹,引得无数文人学者在此留恋沉吟;这里有优美奇秀的自然风光,激发了不知多少诗人的神思灵感;这里的牡丹花名甲天下、艳冠群芳,令无数文坛大家为之挥毫泼墨。这一切,都成为河洛文学繁荣发展的厚壤沃土。
到了唐代,李白与杜甫在洛阳初次相会,诗坛的双子星座,珠联璧合,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后来白居易幽居履道里,刘禹锡闲住铜驼陌,二人洛中唱和,再演诗坛佳话。韩愈教学东都,广聚贤才,提携后进,将洛阳称为自己的故乡;杜牧科考东都,才华横溢,文思泉涌,成就功名从洛阳开始。不过,与洛阳关系最密切的诗人,非白居易莫属。他在洛阳居住长达18年之久,洛阳大地上几乎处处都有他的足迹,他的诗中也处处可见对洛阳的描写。在他留下的3000多首诗中,讴歌洛阳的多达800余首,为河洛文学留下了众多璀璨夺目的佳句。 而且,在唐代文学中,最值得河洛文学骄傲的是,众多文坛巨匠生于河洛,长于河洛,创作于河洛。例如诗圣杜甫,他20岁以前一直生活在洛阳,河洛文化陶冶了他的性情品质;最后一次告别洛阳,他沿途写下了"三吏"、"三别",达到其诗歌创作的颠峰。又如诗鬼李贺,作为唐诗百花中的一朵奇葩,为诗歌创作呕尽心血,故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均对其有重要影响。另外,像古文运动的先驱者独孤及、诗豪刘禹锡、中唐大才子元稹、诗人卢仝等人都为河洛文学的繁荣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宋家文气
北宋之际,西京洛阳为文人才子逗留之地如欧阳修、司马光,以及四朝元老吕蒙正、宰相富弼、西京留守文彦博等。这些才华卓著的人们,以诗会友,在洛阳写下了众多诗词名篇,对北宋前期文学的发展起着重要推动作用,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唯有的文化中心和政治中心的分离时期。
经典咏洛诗句
描写洛阳和河洛才子写的经典诗句集锦:
1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唐·王湾《次北固山下》
2洛阳三月花如锦,多少功夫织得成。唐·刘克庄《莺梭》
3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唐·张籍《秋思》
4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短言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5挂林风景异, 秋往神似洛阳春。唐·宋之问
6万国朝天中,东隅道最长。储光羲
7唯有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唐 刘禹锡
8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 宋 欧阳修
9当春来自天地争奢华, 洛阳园苑尤纷拏。唐 韩愈
10香车倾一360百科顾, 惊动洛阳尘。唐·韩愈《李花二首》
11北邙山头少闲土, 尽是洛阳人旧墓。唐 王建
12洛阳城里春光好, 洛阳才子他乡老。唐 韦庄
13争得大裘长万丈, 与君都盖洛阳城。唐 白居易
坐拉永调领名排仍吧酸 14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今设学终从尔希花醉洛阳。朱敦儒(宋础)
15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唐杜甫
16洛阳春日最繁花,红绿荫中十万家。 宋 司马光
17何人不爱洛阳花,占断城中好物华。 清 刘灏
18酒印支赵课征尼半有胞曾为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宋 欧阳修
19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少七牛胜路尽。 唐 武元衡
20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唐 李白
21直须看尽洛阳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宋 厂差犯汽达升欧阳修
22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容颜十五余。 唐 王维
23金谷园中柳,春来似舞腰顺画防。那堪好风景, 独上洛阳桥。 唐 李益
24郑国游人未及家,洛阳行子空叹息。 唐 李颀
25洛阳吹别风, 龙门起断按烟。 唐 李贺
26俯视洛阳川, 茫茫走胡兵。 唐 李白
27层夜黑倒站系这李论非州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在三湘。 唐 贾至
28今我不乐思洛阳,身欲奋飞病在床。 唐 杜甫
29寄语洛阳使, 为传边塞情。 唐 崔颢
30悠悠洛阳去吸需阿法丝弱, 此会在何年。 唐 陈子昂
又液煤架阿搞后待 31白玉谁家郎,回车渡天津。看花东陌上,惊动洛阳人。 唐 李白
32汉有洛阳子, 少年明是非。宋 王安石
33洛病黄重鸡段展阳城东西, 长作经时别。 昔去雪如花, 今来花似雪。
34洛阳名工见咨嗟, 一翦一刻作琵琶。 唐 吴均
35河中之水约顺件车控修较向东流, 洛阳女儿名莫愁。 晋 严析光危散具却萧衍
36既乏琅邪政节参, 方憩洛阳社。 唐 谢珧
37悠悠远行归,经春涉长道。 幽对令冀桑始青,洛阳蚕欲老。 唐 崔颢
38洛阳三月梨花飞, 秦地行人春忆归。 唐 崔颢
39传闻合浦叶, 远向洛阳飞。 唐 江左
40洛阳谁不死? 戡死闻长安。 唐 白居易
41陶令门前四五树, 亚夫营里百千条。 何似东都正二月, 黄金枝映洛阳桥. 唐 白居易
42风起洛阳东, 香过洛阳西. 三国曹邺
43洛阳之兴衰,天下治乱之喉也。 宋 李格非
44惶惶祖宗业, 永怀河洛间. 宋陆游
45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周易》
46长安重游侠, 洛阳富才雄。 唐 卢照邻
47欲问古今兴废事, 请君只看洛阳城! 宋 司马光
48步登北邙阪,遥望洛阳山。洛阳何寂寞,宫室尽烧焚。 三国魏 曹植
50崤函有帝皇之宅,河洛为王者之里。 晋 左思 《三都赋》
51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 汉 司马迁
52人间佳节惟寒食, 天下名园重洛阳。 宋 邵雍
53洛阳牡丹甲天下。 宋
54汉魏文章半洛阳。 汉魏
55名都多妖女,京洛出少年。 三国魏 曹植
56生在苏杭,葬在北邙。 唐
57洛阳名园歌舞沉, 乱鸦啼破林几深。 宋
58追本溯源,根在河洛。
59终童山东之英妙,贾生洛阳之才子。 晋 潘岳
60朝来渡口逢京使,说道烟尘近洛阳。 唐 白居易
61洛阳访才子,江岑作流人。 唐 孟浩然
62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 洛中何郁郁,冠带自相索。《古诗十九首之三》
63洛阳三月飞胡沙,洛阳城中人怨嗟. 唐李白
64华林满芳景,洛京遍阳春. 唐李世民
65鼓吹威夷狄,旌轩溢洛阳. 唐李隆基
66南渡洛阳津,西望十二楼。明堂坐天子,月朔朝诸侯. 唐 王昌龄
67何如御京洛,流霰下天津. 唐许敬宗
68三年一上计,万国趋河洛。唐 张九龄
69京洛皇居,芳禊春馀. 唐崔智贤
70铭开武岩侧,图荐洛川中. 唐武则天
71洛阳东风几时来,川波岸柳春全回。唐 韩愈
72今到白氏诗句出,无人不咏洛阳秋。 唐 徐凝
73记得归诗章,花多属洛阳. 唐白居易
74洛阳芳树映天津,灞岸垂杨窣地新. 唐李隆基
75洛京千里近,离绪亦纷纷. 唐武元衡
76行看洛阳陌,光景丽天中. 唐张九龄
77东岳封回宴洛京,西墉通晚会公卿. 唐苏颋
78缘忧武昌柳, 遂忆洛阳花。 唐 李商隐
79回首洛阳花石尽,烟渺黍离之地,更不复、新亭堕泪. 宋 文及翁
80人间何曾识姚魏,相公新移洛中裔。 宋 杨万里
81千娇百媚看不够,魂牵三月洛阳花。 唐 木兰花
82古来利与名,俱在洛阳城。 唐 于邺
83洛邑从来天地中,嵩高苍翠北邙红 宋 苏轼
84洛阳愁绝,杨柳花飘雪。 宋 温庭筠
85洛阳四塞山水之圣,龙门首焉。 唐 白居易
86五十八年贫贱与,何曾忘记洛阳春。 明 徐渭
87赏的是洛阳月,攀的是章柳台。 元 关汉卿
88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 垂杨紫陌洛城东. 宋 欧阳修
89洛阳城东桃李花, 飞来飞去落谁家? 洛阳女儿惜颜色, 坐见落花长叹息. 唐 刘希夷
90古人无复洛城东, 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 岁岁年年人不同。唐刘希夷
91天津桥下冰初结, 洛阳陌上行人绝. 榆柳萧疏楼阁闲, 月明直见嵩山雪。 唐 孟郊
92洛阳城东路,桃李生路旁。 花花自相对,叶叶自相当。 唐 宋子侯
93天开地裂长安陌,寒尽春生洛阳殿. 唐杜甫
94洛阳无大宅,长安乏主人. 唐王绩
95身心安处为吾土,岂限长安与洛阳。唐 白居易
96九度附书向洛阳,十年骨肉无消息. 唐杜甫
97洛城一别四千里, 胡骑长驱五六年。 唐 杜甫
98昔在洛阳时, 亲友相追攀。 唐
99忆昔洛阳董糟丘,为余天津造酒楼;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李白《忆旧游寄谯元参军》
100洛北风花树,江南彩画舟。荣生兰蕙草,春入凤凰楼。--薛惑《进船于洛水》
101 寻思旧京洛。 正年少疏狂, 歌笑迷著。宋
102步登北邙阪,踟蹰聊写望。宛洛盛皇居,规模穷大壮...--郑世翼《登北邙还至京洛》
103生在兵祸中,不知太平欢。今还洛阳中,感此云苦酸...--韦应物《广德中洛阳作》
104洛城洛城何日归?故人故人今转稀。莫嗟雪里暂时别,终拟云间相逐飞。--刘禹锡《醉答乐天》
105洛阳花柳此时浓,山水楼台映几重。群公拂雾朝翔凤,天子乘春幸凿龙...宋之问于龙门
106洛阳天子县,金谷石崇乡。草色侵官道,花枝出苑墙...--张继
107洛浦有宓妃,飘摇雪争飞。轻云拂素月,了可见清辉...--李白《感兴八首》
108自来居洛饶高隐 欲访伊人水一方。 明·吕维祺
109客心争日月,来往预期程。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 唐 张说
110洛阳花,梁苑月,苦迟留. 元王恽
111洛水桥边春日斜,碧流清浅见琼砂。 无端陌上狂风急,惊起鸳鸯出浪花。唐刘禹锡
112洛水秋空底,嵩峰晓翠巅。寻常谁并马,桥上戏成篇. 唐 齐己
113征人久离别,故国音尘绝。梦里洛阳花,觉来葱岭雪。 唐
114家居洛阳下,举目见嵩山。刻作茱萸节,情生造化间. 唐 张说
115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 宋 苏轼
116平时东幸洛阳城, 天乐宫中彻夜明。唐 张祜
117洛水秋色再无双, 已无京师烟花香. 倦居客地强颜笑, 留叹白马梦中央。唐 张祜
118洛阳才子姑苏客, 桂苑殊非故乡陌. 唐 王维
119秦人半作燕地囚,胡马翻衔洛阳草.唐 李白
120还忆,洛阳年少,风露秋檠,岁华如昔. 宋 吴文英
诗都 - 大家诗词节选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戏答元珍-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始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增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贾生--王安石
汉有洛阳子,少年明是非.
所论多感慨,自信肯依违.
死者若可作,今人谁与归?
应须蹈东海,不但涕沾衣.
洛阳牡丹图
欧阳修
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我昔所记数十种,于今十年半忘之。
开图若见故人面,其间数种昔未窥。客言近岁花特异,往往变出呈新枝。
洛人惊夸立名字,买种不复论家资。比新较旧难优劣,争先檀价各一时。
当时绝品可数者,魏红窈窕姚黄肥。寿安细叶开尚少,朱砂玉版人未知。
传闻千叶昔未有,只从左紫名初驰。四十年间花百变,最后最好潜溪绯。
今花虽新我未识,未信与旧谁妍媸。当时所见己云绝,岂有更好此可疑。
古称天下无正色,似恐世好随时移。鞓红鹤翎岂不美,**色如避新来姬。
何况远说苏与贺,有类后世夸嫱施。造化无情疑一概,偏此著意何其私。
又疑人心愈巧伪,天欲斗巧穷精微。不然元化朴散久,岂特近岁尤浇漓。
争新斗丽若不已,更后百载知何为。但令新花日愈好,惟有我老年年衰。
送应氏--曹植
步登北邙阪,遥望洛阳山。
洛阳何寂寞,宫室尽烧焚。
垣墙皆顿擗,荆棘上参天。
不见旧耆老,但睹新少年。
侧足无行径,荒畴不复田。
游子久不归,不识陌与阡。
中野何萧条,千里无人烟。
念我平常居,气结不能言。
拟行路难--鲍照
洛阳名工铸为金博山,
千斫复万镂,
上刻秦女携手仙。
承君清夜之欢娱,
列置帏里明烛前。
外发龙鳞之丹彩,
内含麝芬之紫烟。
如今君心一朝异,
对此长叹终百年。
别诗--范云
洛阳城东西,
长作经时别。
昔去雪如花,
今来花似雪。
行路难--吴均
洞庭水上一株桐,
经霜触浪困严风。
昔时抽心耀白日,
今旦卧死黄沙中。
洛阳名工见咨嗟,
一翦一刻作琵琶。
白璧规心学明月,
珊瑚映面作风花。
帝王见赏不见忘,
提携把握登建章。
掩抑摧藏张女弹,
殷勤促柱楚明光。
年年月月对君子,
遥遥夜夜宿未央。
未央采女弃鸣篪,
争先拂拭生光仪。
茱萸锦衣玉作匣,
安念昔日枯树枝。
不学衡山南岭桂,
至今千年犹未知。
莫愁歌--萧衍
河中之水向东流,
洛阳女儿名莫愁。
莫愁十三能织绮,
十四采桑南陌头。
十五嫁为卢家妇,
十六生儿字阿侯。
卢家兰室桂为梁,
中有郁金苏合香。
头上金钗十二行,
足下丝履五文章。
珊瑚挂镜烂生光,
平头奴子提履箱。
人生富贵何所望,
恨不嫁与东家王。
落日怅望--谢眺
昧旦多纷喧,
日晏未遑舍。
落日余清阴,
高枕东窗下。
寒槐渐如束,
秋菊行当把。
借问此何时,
凉风怀朔马。
已伤归暮客,
复思离居者。
情嗜幸非多,
案牍偏为寡。
既乏琅邪政,
方憩洛阳社。
遇长安使寄裴尚书--江总
传闻合浦叶,
远向洛阳飞。
北风尚嘶马,
南冠独不归。
去云目徒送,
离琴手自挥。
秋蓬失处所,
春草屡芳菲。
太息关山月,
风尘客子衣。
哭孔戡--白居易
洛阳谁不死?戡死闻长安。
我是知戡者,闻之涕泫然。
戡佐山东军,非义不可干。
拂衣向西来,其道直如弦。
从事得如此,人人以为难。
人言明明代,合置在朝端。
或望居谏司,有事戡必言。
或望居宪府,有邪戡必弹。
惜哉两不谐,没齿为闲官。
竟不得一日,謇謇立君前。
形骸随众人,敛葬北邙山。
平生刚肠内,直气归其间。
贤者为生民,生死悬在天。
谓天不爱人,胡为生其贤?
谓天果爱民,胡为夺其年?
茫茫元化中,谁执如此权?
杨柳枝--白居易
陶令门前四五树,
亚夫营里百千条。
何似东都正二月,
黄金枝映洛阳桥。
四望楼--曹邺
楼在洛阳东,今废。秦时有贵公子贾虚每日宴其上。
背山见楼影,应合与山齐。
座上日已出,城中未鸣鸡。
无限燕赵女,吹笙上金梯。
风起洛阳东,香过洛阳西。
公子长夜醉,不闻子规啼。
春夜别友人--陈子昂
银烛吐清烟,金尊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悬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去,此会在何年。
辽西作----崔颢
燕郊芳岁晚,残雪冻边城。
四月青草合,辽阳春水生。
胡人正牧马,汉将日征兵。
露重宝刀湿,沙虚金鼓鸣。
寒衣著已尽,春服与谁成?
寄语洛阳使,为传边塞情。
渭城少年行----崔颢
洛阳三月梨花飞,秦地行人春忆归。
扬鞭走马城南陌,朝逢驿使秦川客。
驿使前日发章台,传道长安春早来。
棠梨宫中燕初至,葡萄馆里花正开。
念此使人归更早,三月便达长安道。
长安道上春可怜,摇风荡日曲江边。
万户楼台临渭水,五陵花柳满秦川。
秦川寒食盛繁华,游子春来不见家。
斗鸡下杜尘初合,走马章台日半斜。
章台帝城称贵里,青楼日晚歌钟起。
贵里豪家白马骄,五陵年少不相饶。
双双挟弹来金市,两两鸣鞭上渭桥。
渭城桥头酒新熟,金鞍白马谁家宿。
可怜锦瑟筝琵琶,玉台清酒就倡家。
下妇春来不解羞,娇歌一曲杨柳花。
赠轻车 ----崔颢
悠悠远行归,经春涉长道。
幽冀桑始青,洛阳蚕欲老。
忆昨戎马地,别时心草草。
烽火从北来,边城闭常早。
平生少相遇,未得展怀抱。
今日杯酒间,见君交情好。寄韩谏仪注----杜甫
今我不乐思洛阳,身欲奋飞病在床。
美人娟娟隔秋水,濯足洞庭望八荒。
鸿飞冥冥日月白,青枫叶赤天雨霜。
玉京群帝集北斗,或骑麒麟翳凤凰。
芙蓉旌旗烟雾落,影动倒景摇潇湘。
星宫之君醉琼浆,羽人稀少不在旁。
似闻昨者赤松子,恐是汉代韩张良。
昔随刘氏定长安,帷幄未改神惨伤。
国家成败吾岂敢,色难腥腐餐枫香。
周南留滞古所惜,南极老人应寿昌。
美人胡为隔秋水,焉得置之贡玉堂。
巴陵夜别王八员外----贾至
柳絮飞时别洛阳,
梅花发后在三湘。
世情已逐浮云散,
离恨空随江水长。
古风----李白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
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洛阳城外别皇甫湜--李贺
洛阳吹别风,龙门起断烟。
冬树束生涩,晚紫凝华天。
单身野霜上,疲马飞蓬间。
凭轩一双泪,奉坠绿衣前。
送陈章甫--李颀
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未落桐叶长。
青山朝别暮还见,嘶马出门思旧乡。
陈侯立身何坦荡,虬须虎眉仍大颡。
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
东门酤酒饮我曹,心轻万事如鸿毛。
醉卧不知白日暮,有时空望孤云高。
长河浪头连天黑,津吏停舟渡不得。
郑国游人未及家,洛阳行子空叹息。
闻道故林相识多,罢客昨日今如何。
洛桥--李益
金谷园中柳,春来似舞腰。
那堪好风景,独上洛阳桥。
代悲白头翁--刘希夷
洛阳城东桃李花,
飞来飞去落谁家?
洛阳女儿惜颜色,
坐见落花长叹息。
今年花落颜色改,
明年花开复谁在?
已见松柏摧为薪,
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
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
岁岁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红颜子,
应怜关死白头翁。
此翁白头真可怜,
伊昔红颜美少年。
公子王孙芳树下,
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禄池台开锦绣,
将军楼阁画神仙。
一朝卧病无相识,
三春行乐在谁边?
宛转蛾眉能几时,
须臾鹤发知如丝。
但看古来歌舞地,
唯有黄昏鸟雀悲!
洛桥--李益
金谷园中柳,春来似舞腰。
那堪好风景,独上洛阳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