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茎虎耳草(学名:Saxifraga glabricaulis H. Smith),虎耳草科虎耳草属植物,是非人工引种栽培,也非中国所特有。
- 中文名称 光茎虎耳草
- 拉丁学名 Saxifraga glabricaulis H. Smith
- 界 植物界
- 门 被子植物门
- 纲 双子叶植物纲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2-4厘米,密丛生。茎无毛。莲座叶披针状卵形来自,长4-6毫米,宽1.5-3毫米,先端钝,基部狭缩成细柄,腹面和边缘具粗毛;茎生叶之叶片近等长,倒披针形至狭倒卵形,长6-8毫米,宽2-3毫米,先端钝,腹面和边缘具粗毛,叶柄向上渐变短至无柄,其基部通常囊状膨大。花单生于茎顶;托杯无毛;萼片狭卵形至360百科披针形,长3-4毫米,先端钝,无毛,3-6脉于先端汇合成1疣点;花瓣黄色,椭圆形至近圆形,长达8毫米,宽达5.5毫米,基部突然狭举站分际孔才测茶乐城经缩成长约1.5毫米之爪,红煤粒资服先建诗5脉;在近似之雄花中,雄蕊长2-3.5毫米,花药长约0.8毫米,产生花粉,子房卵球状圆锥形,长约2毫米,花柱稍弯,长仅0.7毫米,柱头不明显,在近似之雌花中,雄蕊长约2.5毫米革上员松纪赶儿,花药缩小,缺少花粉,子房长约3毫米,周围具环状花盘,花柱长约1.5毫米,且期决它轴混受镇雨计稍叉开,与柱头均粗壮。花果期7-9月。

生长环境
光茎虎耳草生于海拔医4 800米的近积雪处。
分布范围
光茎药训行虎耳草产我国西藏东南部。不丹、锡金、尼泊尔均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