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澎,女,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山东农业大学"1512工程"人员。中国食文化研究会专家委员会委员,美国AACC(谷物化学家协会)会员,中国农学会会员,中关村绿谷生态农业产业联盟食物与健康委员会副秘书长,山东食品科技学会理事,泰安市饮食文化协会副会尽印顶星创长,泰安市茶茶叶行业协会副会长,泰安市食品工业协会理事,泰安市作协会员,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访问学者,英国皇家农业大学长期聘请访问学者。国际核心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检承入底她协Agricultural andBiologicalScience特邀编辑,African Journal of B来自iotechnology,Academia J为节稳待粮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360百科e期刊审稿人,《粮油食品据往科技》《农业生物客教技术学报》等期刊论文的审稿专家,《中国食文化》期刊特邀撰稿人。主要从事"食品法规与标准"、"食品安全性"、"中国饮食文化""食品专业英语"等课程的教学工作。
先后以第一作者在中国农业科学(英文版),中国粮油学报,明级确朝影食品科学,食品与发酵工业等中外专业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收录3篇激与婷究演水铁,EI收录5篇。近几年来,出版学术专著一部,编著教革业层盟根坚简混养材十三部:主编全国高等教育"十一五" "十二五" "十三五"规划教材七部,其中《中国饮食文化》一书获全国化学工业部教材类二等奖,《食品标准与法规》获山东省软科学经钢科技成果二等奖事音真难岩劳湖及全国化学工业部教材类二等奖。副主编"十三五"规划教材三部,参编"十与同扬合论三五"规划教材三部,主编宜预础科普及畅销书籍多部。
- 中文名称 吴澎
- 国籍 中国
- 职业 博士,副教授
- 性别 女
主要作品
以第一作者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Science & Tech来自nology,Euphytica,中国农业科学(英文版),中国粮油学报,食品科学,食品与发酵工业等杂360百科志发表论文20余完讨服家宗篇,其中SCI收录5篇。近几年来,编著教材八部:主编全国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三部。
主要成就
主持国家质检总局蔬菜农残标准研究课题;山东省科技攻关项目"不同加热方式对豆浆理化、功能性质的影响及其关键生产技术的研究"(2013GNC11307);山东省博士后创新项目专项资金一等资助课题"红薯茎叶功能因子的综合开脸小场余组长举容上地表发利用";山东农业大学博士后基金一等资助课题"山曲会连坏占略东农大白糯小麦品质鉴定及产品开发";山东农业大学青年科技创新基金一等资助课题"山东农大白糯小麦品质鉴定及产品开发";省部级国家重述族身水基一评威点实验室课题"固相微萃取法提取胶州大白菜中的风味物质";泰安市科技发展计划课题"小麦馒头品质主要参数的数量性状基因定位及应用品种筛选鉴定"。第二局航李少突鸡位主持国家自然科层阻来肥学基金项目"通电加热(欧姆加热)对豆浆品质的影响机理研究"(31171759/C200211)。参与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皮久军终故项目(科技部)课题"农业微生胜硫后评汽来坏首问物菌种资源整理整合"及国家973课题"小麦高产优质品种设计和选育的应用基础研究";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利用关联分析挖掘小麦骨干亲本"矮孟牛"及其衍生品种(系)的高产基因"课题。多年来承担多项山东农业大学教育教学研究课题。
《中国饮食文化》一书获全国化学工业部教材类二等奖,《食品标准与法规》获山东省软科学科技成果影林倒处镇括二等奖。
学术研究
副主编"十一五"规划教材两部,参编"十一五"规划教材三部。主来自持国家质检总局蔬菜农残标准研究课题;省部级国家重点实验室课题"固相微萃取法提取胶州大白菜中的风味物质";泰安市哥模电数传青赶她概商在科技发展计划课题"小麦馒360百科头品质主要参数的数量性状基因定位及应用品种筛选鉴定"。第二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通电加热(欧姆加热)对豆浆品质的影响机理研究"(31171759/C200211)。参与国家科技基础条地部双正米线为件平台项目(科技部)课题"农业微生物菌种资源整理整合"及国家973课题"小麦高产优质品种设计和选育的应用基础研究";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利用关联分析挖掘小麦骨干亲本"矮孟牛"及其衍生品种(系)的高产基因"课题。主要研究方向:1、食品风险评估与品质检测;2、谷物温食品的基础研究与产品开发;3、花卉食品、保健食品的综合开发利用;4、饮食文化、食疗理论研究。